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月照與湖》作年作意解
來源:北京晚報 | 王從仁  2023年05月09日08:18

徐志摩曾經(jīng)用英文寫了《月照與湖》,寄給林徽因,以寄托情思。但因作品已經(jīng)散佚,其作年,頗有誤解;其作意,更無人解。

陳學(xué)勇的《林徽因年譜》說:“(1922年)11月,徐志摩用英文為林徽因作《月照與湖》一文。徐志摩的《西湖記》說:‘又一次看蘆花的經(jīng)驗是在月夜的大明湖,我寫給徽(即林徽因)那篇《月照與湖》就是紀念那難得的機會的?!保悓W(xué)勇《林徽因?qū)ふ妗罚腥A書局,2004年11月,第166頁)這個作年,其實出自陳從周的《徐志摩年譜》(1949年自印本,第26頁):“(一九二二年)陽歷十一月在南京作《月照與湖》(英文本)與林徽音。見《西湖記》?!?/p>

陳學(xué)勇和陳從周對《月照與湖》作年的記錄都有錯誤,這個錯誤的起源顯然是陳從周。陳從周沒有引用《西湖記》的文字,未細究其中的含義;陳學(xué)勇雖略有引用,但也沒有深研,只是蕭規(guī)曹隨罷了。徐志摩的《西湖記》是這樣說的:“在白天的日光中看蘆花,不能見蘆花的妙趣;他是同丁香與海棠一樣,只肯在月光下泄漏他靈魂的秘密;其次亦當在夕陽晚風(fēng)中。去年十一我在南京看玄武湖的蘆荻,那時柳葉已殘,蘆花亦飛散過半,但紫金山反射的夕照與城頭倏起的涼飚,叢葦驚起了野鴨無數(shù),墨點似的灑滿云空,(高下的鳴聲相和)與一湖的飛絮,沈醉似的舞著,寫出一種凄涼的情調(diào),一種纏綿的意境,我只能稱之為‘秋之魂’,不可以言語比況的秋之魂!又一次看蘆花的經(jīng)驗是在月夜的大明湖,我寫給徽那篇《月照與湖》(英文的)就是紀念那難得的機會的?!保ā缎熘灸ξ纯沼洝?,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第170頁)顯然,《月照與湖》當寫于月夜游大明湖之后,而非寫于“去年十一(月)”的南京。

秦賢次說:“在這次會面之后(秦氏指的是1922年12月3日的聚會),根據(jù)徐志摩《西湖記》1923年10月21日的記載,知道之前志摩與徽音還曾經(jīng)有過一次一同夜游濟南大明湖看蘆花。志摩說:‘我寫給徽音那篇《月照與湖》(英文的)就是紀念那難得的機會的?!保ㄇ刭t次《徐志摩生平史事考訂》,《新文學(xué)史料》2008年第2期)秦賢次把《月照與湖》的寫作時間置于夜游大明湖之后,從而糾正了陳從周的誤判,這是可取的。但徐志摩并沒有說自己與林徽因同游大明湖;陳從周也沒有說徐、林二人一起夜游濟南大明湖看蘆花,“一同夜游”只是秦賢次隨意添加的蛇筆,僅為猜測,并無依據(jù)。細考兩人行蹤,秦氏所說的時間段里,甚或說,他倆的一生中,都沒有一同去過濟南、一同看過大明湖的蘆花。

徐志摩夜游大明湖,在1923年6月底,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到濟南,同游的不是林徽因,而是好友瞿菊農(nóng)、王統(tǒng)照。王統(tǒng)照在《悼志摩》中說“他往游濟南時正當炎夏。他的興致很好,……飯后十點半了,他又要去逛大明湖”,還深情地回憶道:

因為這一夜的月亮特別的清明,從城外跑到鵲華橋已是費了半個鐘頭,及至小船蕩入蘆葦荷蓋的叢中去時已快近半夜。那時虛空中只有銀月的清輝,湖上已沒有很多的游人,間或從湖畔的樓上吹出一兩聲的笛韻,還有船板托著厚密的蘆葉索索地響。志摩臥在船上仰看著疏星明月,口里隨意說幾句話,誰能知道這位詩人在那樣的景物中想些什么?(王統(tǒng)照《悼志摩》,收入《云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1月,第68-69頁)

《西湖記》里,徐志摩將去年十一月的玄武湖夕照和今年六月的月夜大明湖聯(lián)系起來,聲稱獲得了一種“經(jīng)驗”,還要“紀念那難得的機會”,《月照與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奇怪的是,兩次描繪有秋、夏之別,雖然在大明湖也看到了蘆葦,但只是“厚密的蘆葉”,絕非“飛散過半”的蘆花,更沒有“柳葉已殘”的景象,為什么徐志摩將二者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徐志摩應(yīng)該受到了清初“神韻派”首領(lǐng)王士禎的啟迪,并暗用王士禎《秋柳》的詩意和典故。王士禎的《秋柳》四首作于濟南的大明湖,其一首聯(lián)“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fēng)白下門”,一下跳到古都南京的“白下門”,將眼前的大明湖秋柳和歷史上南京的“白下柳”相聯(lián)系;《秋柳》其四還點到了王獻之和桃根、桃葉“春閨曾與致纏綿”的情感。于是,時空、景物與情緒立意游走跳脫,秋思、情思與故國之思熔鑄一爐,成為王士禎“神韻說”的奠基與代表作。

徐志摩與王士禎殊途同歸,他利用“蘆葦”這個意象,將當今“厚密的蘆葉”與過往“飛散過半的蘆花”相勾連,借用王士禎的詩意和典故,將大明湖與玄武湖、濟南與南京相聯(lián)系,以王獻之和桃根、桃葉的愛情暗喻、自比,將秋思和情思相融合,錘煉出一種“秋之魂”的意境,進而跳躍到同為古都的北京,跳躍到景山北海畔的“雪池”,跳躍到“春閨”中的林徽因,以表達“最銷魂”的纏綿悱惻之情意。所以,盡管《月照與湖》是用英文寫就的,盡管作品不可得見,但能想見其熔鑄古今中外,流動、跳脫、深沉匯聚一體的“神韻”。于是,我們明白了,為什么徐志摩堅持半夜去逛大明湖,為什么會在船上喃喃自語,“這位詩人在那樣的景物中想些什么”?也許是大明湖觸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在遐想、在銷魂、在構(gòu)思這篇《月照與湖》,以“紀念那難得的機會”吧。

于是,中文換成英文,神韻變成意識流,釀出了《月照與湖》。

至于《月照與湖》的具體寫作時間,應(yīng)在1923年7月至10月間,以金秋十月更為近似。考慮到徐志摩是在1923年10月21日提及“寫給徽那篇《月照與湖》(英文的)”,秋風(fēng)秋月愁煞人,因此,姑且將寫作時間系于已然入秋的10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