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作家 和平使者——記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
圖①:保羅·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圖②:保羅·科埃略《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圖③:保羅·科埃略。
“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氣憑借自己的才能去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人手中?!?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國會發(fā)表演講時,曾引用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這句話。
科埃略被很多媒體稱為“擁有最多讀者的拉美作家之一”,其作品被翻譯成80多種語言,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出版發(fā)行,其中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銷量就達到6500萬冊。他曾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巴西里約布蘭科騎士勛章及國際安徒生獎等諸多獎項。今年正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出版35周年,巴西郵局將于4月份發(fā)行紀念郵票。
“恰恰是實現(xiàn)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
1947年,科埃略出生于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曾擔任編劇、劇場導演和記者。他喜歡在陽光燦爛的科帕卡巴納海灘漫步,喜歡城市的街道和環(huán)球旅行。他的作品整體體現(xiàn)出熱愛生命、探索生活的態(tài)度,傳遞著為夢想而奮勇執(zhí)著的精神。
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為例,作家以精煉的語言、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敘事手法,講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亞哥的一段奇幻之旅:圣地亞哥由于反復夢到埃及金字塔附近埋藏有寶藏,毅然決定賣掉自己的羊群,為了看似飄渺的尋寶之夢踏上前往遠方的旅程。他跨越海洋,穿過沙漠,歷經(jīng)無數(shù)奇遇。當最終抵達無比向往的金字塔時,卻發(fā)現(xiàn)寶藏就埋在最初牧羊時過夜的教堂里。
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義的作品。夢想何其可貴,面對夢想,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追逐?牧羊少年敢于放棄日復一日的熟悉場景,踏上尋找夢想的未知旅途?;蛟S前程漫長艱辛,或許遠方金字塔下并沒有埋藏寶藏。不管最終是否實現(xiàn)夢想,美好的事物早已在來時的旅程中悉數(shù)饋贈:這一路,我們看過風景,經(jīng)歷風雨,收獲成長,最終體悟到生命的含義——“生活永遠是,也僅僅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這一刻”??瓢B砸晕淖旨钭x者用愛與力量去堅定追夢,邁向自我發(fā)現(xiàn)和心靈成長的人生旅途。正如他所言:“恰恰是實現(xiàn)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p>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是科埃略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又一部探討生命意義的佳作。故事講述了對平凡生活失去興趣的維羅妮卡在決定放棄生命時被送到維萊特精神病院,在那里,醫(yī)生通過注射藥物造成心臟病發(fā)作的假象。在誤以為自己時日無多的情形下,維羅妮卡沖破世俗偏見,去嘗試以往從未敢想敢做的事情。主人公領悟到生命終有意義,要學會“沿著自己心靈和眼睛中的欲望之路前行”,以“每活一天都是一個奇跡”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維羅妮卡自我覺醒的生命之旅,同樣啟示讀者,要直面人生、珍愛生命。
科埃略崇尚簡單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簡化生活不是指變得膚淺,而是變得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面對各種文學獎項的青睞,科埃略并沒有被聲譽所累,他篤信“‘成功’就是做好自己”。他的人生經(jīng)歷正如其作品《朝圣》中所描述的那樣,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行,用心去理解不同的事,認識不同的人,用筆寫下心中的夢想??瓢B詫θ松念V撬伎?,為很多讀者點亮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當我們有愛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巴西文化多元,歐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在這片熱土上交融,鑄就了特色鮮明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瓢B缘淖髌纺壑鴮Χ嘣幕恼J同和溫暖的人文關懷。例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便是受到《一千零一夜》里《一夢成富翁》和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雙夢記》的啟發(fā):圣地亞哥來自遠在歐洲的西班牙;貫穿他逐夢歷程的撒哈拉沙漠、埃及金字塔,則是非洲元素的代表。
科埃略善于從歷史典籍和傳奇故事中汲取靈感,以豐富的想象構筑出充滿幻想的文學世界。他的作品關注個體命運及其生存狀態(tài)。從《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歷盡千險、追求夢想的少年圣地亞哥,到《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中為真愛舍棄一切的少女皮拉爾,再到《維羅妮卡決定去死》中摒棄偏見、保持個性的“精神病患者”維羅妮卡……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迸發(fā)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喚醒讀者關注個體價值、尊重并關懷他人。
對科埃略來說,“愛是最高形式的正義”。他筆下的愛涵蓋了愛情、親情、友情,蘊含著對祖國、對世界和對全人類的博愛。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出現(xiàn)三次的“世界之魂”,就是用愛鑄造的力量:“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好還是壞,全取決于我們變好還是變壞。這正是需要愛發(fā)揮力量的地方,因為當我們有愛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科埃略致力于為巴西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服務與救助,并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擔任跨文化對話和精神聚合論壇的特別顧問。他認為,不同國家間應該尊重彼此差異,同時需要相互理解。他倡導尊重文化多元,搭建溝通橋梁,為不同國家的民眾開展交流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2007年,科埃略被任命為聯(lián)合國和平使者。
“我要努力推動搭建巴中友誼之橋”
科埃略與中國的文學緣分由來已久。他從小便喜愛中國文學,幼時母親送給他的《中國神話故事》,激發(fā)了他對東方古國的無限向往??瓢B允熳R老子、孔子等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經(jīng)典作品。在他看來,這些經(jīng)典構建出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詩意形象。他也非常欣賞中國電影,因為“它們有獨一無二的、不同于好萊塢的獨特的講故事方法”。
科埃略曾經(jīng)到訪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近距離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發(fā)展與進步。當?shù)弥暯街飨米约簳械脑挄r,他欣喜地感嘆道:“盡管巴西與中國地理上相距遙遠,但我們的心靈距離很近。我要努力推動搭建巴中友誼之橋!”為了與中國讀者更好地交流互動,科埃略還特地在中國社交平臺開設賬號,分享自己的人生與文學思考。
巴西人說,友誼就像葡萄酒一樣,時間越久越好。中國和巴西遠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沒能阻止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進程。近年來,中國與巴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優(yōu)秀文化通過一部部經(jīng)典作品傳遞給巴西人民,很多巴西文學作品也被翻譯引進中國。在科埃略之外,若熱·亞馬多、馬沙多·德·阿西斯、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等作家的作品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所認識和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學,是人類智慧凝結出的美麗花朵。文學作品的譯介與交流,豐富了人類文明寶庫,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它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各國人民相互理解、守望相助的通道,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源源不斷的希望與活力。這也正是科埃略以文字追逐夢想,用一部部作品倡導多元文化交流的意義所在。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副教授、葡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