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年作家》2022年第6期|于懷岸:未來的酋長(節(jié)選)
來源:《青年作家》2022年第6期 | 于懷岸  2022年06月22日08:12

大約十幾年前,我曾去云南探望過一位朋友,在他家住了將近半個月。那是一座邊城小鎮(zhèn),離國境線很近,只有一二十公里,開車連擋都不用換,一腳油門就能飚出國。站在他家屋后的山坡上,天氣晴好的話,能望見邊境上那條并不寬闊的河流。這條河并不是界河,朋友告訴我說,河這邊我們視野里清晰不過的一些村落和城鎮(zhèn),其實是別國的領(lǐng)土,真不曉得當年是如何勘定國界的。這且不去管它。先說說這位朋友吧,他叫莫緒有,是我中學同學,三十年前從我們湘西一所偏僻的農(nóng)村中學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學,在京城打拼了幾十年,才五十剛出頭,不知為何突然心灰意冷,辭去了上市公司副總裁職務(wù),居家賦閑不到一年,接著腦殼一發(fā)脹,又賣掉了北京的房子,躲到云南這座邊城小鎮(zhèn)隱居。

莫緒有家的房子,位于小城東北角的一座小山腳下,是一幢兩進的院子,占地一畝左右,房子黑瓦翹檐,青磚鋪地,院中還有一方天井,院墻下栽種著很多長勢葳蕤的綠植,我來時正值仲秋時節(jié),天氣不冷也不熱,芭蕉葉綠油油地發(fā)亮,莢竹桃開得正艷,粉嘟嘟的,煞是好看。這座花木扶疏的宅子鬧中取靜,院后的山上是一片茂密的樹林,出門兩三百米就是繁華大街,莫緒有告訴我,這地方是清朝時的縣衙,再之前是南詔國將軍府,后來廢了,就剩這幢小院了,他買來的時候房子破朽不堪,花了五六十萬才修復成現(xiàn)在這樣子。他很得意地又說,就是加上整修和裝潢,我賣掉北京的那套房也能買十來座這樣的院子,很劃算是吧?

這地方說是縣城,其實就是個小鎮(zhèn),只有兩條大街,一個紅綠燈,人口估計最多兩三萬頂天,除早晚學生上學放學時大街上能看到較多人之外,其余時間哪條馬路上也很難見到一撥行走的人群,很多小街小巷整天都闃靜無人。小城地處偏遠,經(jīng)濟落后,不說跟沿海地區(qū)的縣城相比,就連跟我們老家縣城也無法相比,真不知莫緒有是怎么找到這地方的,又是如何下決心定居此地。一個在繁華大都市生活過幾十年的人,他怎么一下子就適應了這么偏僻、寂寥的地方?我還想,要是莫緒有的父母還在世的話,兩位老人家會怎么看待此事?當年他們節(jié)衣縮食,四處告貸供莫緒有念書,要是曉得莫緒有如今逃離了大城市到一個偏遠得還不如我們縣城的小鎮(zhèn)上游手好閑啥事不干,只怕會氣得七竅生煙,追悔莫及,心想不如當年供他弟弟念書呢!

不過這個想法,我從沒跟莫緒有提過。

毫無疑問,莫緒有在小城的生活極其愜意和舒適倒是一點不假,他對自己的現(xiàn)狀非常滿意,“這才是真正的慢生活,沒有一點壓力,也不要看誰的臉色,整天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彼恢灰淮螌ξ腋锌^這意思。莫緒有現(xiàn)在的生活不僅單純,還很簡單,他恢復了我們湘西農(nóng)村人的習慣,一日兩餐,早上九點時喝點牛奶和稀粥,或吃幾片面包(他是個大胖子,正在減肥),下午五點晚飯才是正餐,其余的時間他就看書、寫字、做木工活兒。莫緒有大學上的是經(jīng)濟學,但他從中學時就對歷史很感興趣,高考填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學歷史系,陰差陽錯錄取到了另一所大學的經(jīng)濟學專業(yè)。在我動身去看他之前,他曾給我講過他想撿回這個愛好,做點歷史方面的研究,他收集了很多與大理國有關(guān)的史料和方志,準備梳理梳理十世紀末到十三世中期二百多年間“后理國”與中原大宋朝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他說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是個空白,他想試試是否有能力填補,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莫緒有家書房在東廂房,書櫥里擺的全是線裝書,如《酉陽雜俎》《明世宗實錄》《三迤隨筆》《葉榆卑史》以及這座小城的方志,這些書有些是真古籍,有些是近現(xiàn)代影印或翻印的線裝本。西廂房面積比東廂房大得多,卻是他的木工作坊,里面有一個大木案,兩對木馬,木案上擺滿了鋸子、刨子、墨斗等七七八八的木工工具,角落里還有一臺電鋸,這也是他家為數(shù)不多的電器之一。每天晚飯后,莫緒有會花上兩三個小時待在那里面,制作小方桌、木椅、圓凳之類的家什。莫緒有的木工活兒做得很專業(yè),他做的家什是要拿到市場上去出售的。莫緒有當然不必靠此活計賺取外快,補貼家用,也不是以此消耗他身體里的力比多,而是出于對木工活兒真正的喜歡和熱愛——后來我才知道這也是出于對他父親的懷念。莫緒有的父親莫順運就是他們老家那一帶鄉(xiāng)村里最有名的木匠師傅。莫緒有曾得其父真?zhèn)鳎谱鞯募沂彩俏覀兿嫖鬓r(nóng)村風格,工藝簡單,大小適中,結(jié)實耐用,也不上漆,原木色,非常適合小地方收入不高人口也不多的人家使用,在市場上銷路不錯,每隔幾天就有人來他家拿貨。

來拿貨的是一個青年小伙子。每次來時,他不僅拿走成品貨,同時也給莫緒有送來木料。我在莫緒有家待的十多天日子里碰到他來過兩次,每次他都是扛著一根原木進院來的。小伙子二十歲上下年紀,個子不高,一米六左右,身板結(jié)實,四肢粗壯,肌肉發(fā)達,一副孔武有力的樣子。我記得第一次碰見他來莫緒有家,是扛著一根四五尺長直徑一尺多粗的栗木進院來的。當時我正跟莫緒有坐在堂屋里喝茶聊天,突然院門口傳來“嗵”的一聲巨響,驚得我倆心里像打了聲鼓似的,抬頭一看,只見一根原木頭從洞開的院門外伸了進來,院門太小,那根木頭在門洞上方上上下下伸縮了好幾次,終于伸進來了一截,接著我就看到了扛木頭的人,他在跨進院門前半蹲了一下身子,好讓后面翹起來的木頭尾巴不碰上門楣,人進來后,他也不跟我們打招呼,就直奔西廂房木工作坊。

小伙子赤裸上身,一件洗得發(fā)白的T恤衫斜纏在胯骨上,袒露出胸肌和圓鼓的腹部,這倒不讓我驚奇,小地方這樣不講究形象的青年男子多的是,我見怪不怪。真正讓我驚訝的是,那根木頭是栗木的,看起來不輕,估計至少不低于二百斤重吧,而他不是真正地“扛”進來了,而是“頂”進來的。他是雙手抱住木頭正中把整根木頭頂在腦袋上進門的,莫緒家的院門不矮,兩米多高,扛在肩上進門他就不需要蹲下身子,頂在頭上才不好掌控木材的頭和尾巴。我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女人和小孩子頭頂水桶取水,那些水桶最多裝二三十斤水,可這是一根兩百斤左右重的木頭,用頭頂,腕力和頭功都得非同一般,不是一日之功可以練成的。更讓人驚奇的還在后面,一會兒他從西廂房出來,搬了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桌子是一張四方桌,椅子是靠背椅,常人怎么也不可能同時搬出這三件家什,但他做到了,他把兩把椅子背靠背綁好,再把桌子頂在頭上,桌子四腳朝天,里面再放椅子,他用雙手扣住桌柱和椅柱來固定桌椅和穩(wěn)定它們,不因傾斜而滑落下地。這功夫,比玩雜技厲害得多!

小伙子第一次來莫家,進院出院不過十分鐘左右,自始至終,他沒有說一句話,連招呼也沒跟莫緒有打,就像是莫緒有叛逆期的兒子對我們熟視無睹。他走了之后,我還呆著,目送他頂著桌椅從院門口消失不見。莫緒有正在跟我談一件什么事兒,見我愣怔了好一陣也沒應答他,就說:“這崽崽據(jù)說是從野人山來的黑人?!?/p>

我不明白他話的意思。明明是個黃種人,跟我們一模一樣的頭發(fā)和膚色,怎么會是個黑人?沒等我提出質(zhì)疑,莫緒有又說:“本地人說的黑人,是從鄰國偷渡過來的,沒有護照也沒有邊民證的外國人,野人山不僅指半世紀前中國遠征軍潰敗的那個胡康河谷山,而是對國境線外居住有原始族群或部落的地方的統(tǒng)稱。”

我將信將疑地問莫緒有:“他是從原始部落來的野人?”

小伙子雖然沒有說過一句話,黃頭發(fā)黑眼睛古銅色皮膚,看上去與我和莫緒有并無二致,更別說這座小城的其他男青年,就是在我們內(nèi)地城市和鄉(xiāng)村,像他這種皮膚、身形和面相的年輕人也一抓一大把,他是不是中國人,也就是有沒有中國國籍我不敢肯定,會不會說普通話或云南話我也不知道,但要說他是原始人或野人,還真難讓我相信。

“據(jù)說而已,真實的情況我也不曉得,他是本城名醫(yī)陳克農(nóng)老先生從扎納原始森林里帶回來的,當時他骨瘦如柴,衣不遮體,氣若游絲,陳老先生找人把他背下山,在家里療養(yǎng)了十來天才恢復過來?!蹦w有告訴我,小伙子名叫卡瑞,兩個月前陳老先生被兒子接去昆明懸壺濟世,臨走前托付他照看卡瑞,說卡瑞勤勞,力氣又好,給他口飯吃就行,至于以后怎么發(fā)展,看他自己的造化。陳克農(nóng)先生成行前晚,莫緒有宴請他,老先生把卡瑞也帶來,吃飯時莫緒有問卡瑞能做什么,卡瑞說能上山采藥,還能扛木頭,其他什么也不會。莫緒有說那這樣吧,你去山上扛木頭來,我打成家什,你再拿到集市上賣掉,正好我也可以撿起青少年時學過的手藝,賣的錢我分文不取,你自己攢著將來娶媳婦吧!

我問莫緒有:“他會講中國話?”

莫緒有說:“他本地話講得挺順溜的,不知是跟陳老先生學的,還是以前就會。”

聽莫緒有說他會講本地話,我頓時來了興趣,小城的本地話是西南官話,跟我們湘西老家口音差別不太大,百分之六七十相近率,我跟莫緒有說:“哪天喊他來喝餐酒,聽聽他的故事,應該蠻有意思的?!?/p>

“我也不曉得他住哪兒,不曉得他把那些家什賣給誰了,這樣吧,等他下次送木材來,留他吃飯喝酒。”莫緒有沉吟一陣后,又說,“一般他五天或六天后會再來一趟我家?!?/p>

六天后上午十點左右,卡瑞又來送木頭了,莫緒有留他吃午飯,他也不客氣,于是我們?nèi)撕攘艘徊痛缶疲瑥闹形缡c一直喝到下午四點半才散。卡瑞天生好酒量,我們?nèi)撕鹊袅艘淮竽就澳w有家自釀的米酒。那桶酒應該不下十斤,莫緒有喝了不到兩斤就醉了,我喝了三斤左右也不行了,卡瑞起碼喝了五斤以上,散席時他似乎沒有一點醉態(tài),頭頂一張大圓桌,輕輕松松地出了門。喝酒時,我們一直在聊天,準確地說是我一直在誘導他說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卡瑞不是那種健談的青年,他靦腆,還有點結(jié)巴,他說得斷斷續(xù)續(xù),零零碎碎,幸好我準備了錄音筆,把他說的故事錄了下來。

以下所述即是根據(jù)那天的錄音整理而成。

我叫卡瑞,是離邊境線大約兩三百公里的曼徹洛拉原始森林里一個部落酋長的兒子。這座森林我不知道在你們國家的地圖上叫做什么山,我所知道的是,我們部落所接觸到的外族人都是這么叫它的。我們自稱卡瑞·卡洛人,外人叫我們曼徹·卡瑞部落,因為我們所有男人的名字都叫卡瑞或卡洛,女人和女孩就叫托妮。我們部落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為了區(qū)別每個人,就按其出生時辰或住的木樓方位叫做黎明·卡瑞或東頭·卡瑞,也有用花草樹木命名的,譬如叫做樹的男人,或叫芭蕉葉的女人,只有酋長家的人才有資格用大小區(qū)別,我的父親叫老卡瑞,哥哥叫大卡瑞,兩個妹妹一個叫大托妮,一個叫小托妮。其實老卡瑞并不一定是我的親生父親,很可能連我媽媽也不會知道我真正的父親是誰。我們部落是沒有婚姻觀的,女人跟誰相好就同居,鬧掰了就分開跟另一個男人同居,一個男人可以同時跟好幾個女人同居,只要他家的木樓夠大就行。父親老卡瑞年輕時有七八個女人。我也不知我的媽媽是誰,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父親,我跟大卡瑞和大小托妮也只是名義上的兄弟姐妹,小時候聽部落里的老人說,我是媽媽懷著我從另一個山寨過來跟老卡瑞同居的,生下我后,又回了她自己的山寨。我從沒去過那個山寨,那個山寨離我們的山寨很遙遠,至少有兩三天路程,我從沒有想過要去找她,我們落部的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你問我們部落有多少人?我不知道呢,從沒有數(shù)過。我們卡瑞山寨大約有一兩百人吧,是部落里最大的山寨,其他還有多少個山寨,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有七八個,都在我們山寨十里二十里周邊的山里頭。我十五歲那年,部落里舉行一次重要的祭祀活動,所有山寨的成年男女都來了,黑壓壓的一片,人群站滿了一個大土坪場,應該有幾百上千人。七八歲時,我就跟著父親和山寨里的男人們狩獵,我們捕獲野兔、黃羊、野豬,有時也能撿到果子貍。果子貍是要撿的,根本不要動手,先勘察好它的活動范圍,在附近的樹上搭個棚,死守,半夜里它自己會從某一根樹枝上掉下來,“嘭”的一聲落地,能把人從夢中驚醒,然后去撿就是,它已摔得昏死過去了。野兔用鐵夾子夾,運氣好的話,大白天碰到了去死攆它也能攆到,它們被攆時慌不擇路,會一頭撞在樹干或石頭上。黃羊是最容易捕獲的野物,用箭射,用鐵夾子夾,山路上它們也跑不快,我曾見過部落里有一個手腳敏捷的叫做櫟樹·卡瑞的男人,一個猛竄奔跑過去就撲倒它,把它抱在懷里了。野牛是森林里最大型的獵物,但自我記事時起就很少見到,野豬倒是很多,它們既是最暴躁橫蠻的野獸,也是最聰明狡詐的野獸,它們是最難逮到的,捕獲一頭成年的野豬幾乎要動用整個山寨的成年男子參戰(zhàn),不亞于跟外族部落干上一架的陣勢,野豬皮厚,箭很難射穿它,對付野豬最好的辦法是挖壕坑,眾多的男子手持長矛從各個方面圍獵他,把它往壕坑方向攆,等它掉進坑里再戳死他。逮到一頭大野豬山寨里就像過節(jié)一樣,晚上會燒一大堆篝火,所有的人都能分到一份烤肉塊,吃飽喝足后我們就圍著火堆整宵地唱歌跳舞。

山寨里的日子過得快樂無憂。老卡瑞一直希望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獵手,但我辜負了他的期望,我不僅沒有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獵手,甚至連一名合格的獵手都算不上,我平生僅僅單獨捕獲過一次獵物,是十七歲那年有一天下午跟樹下·托妮幽會時,一只黃羊在我們頭上的石壁上咩咩叫喚,我爬上去看,它在懸崖上吃草時一只腳夾在石縫里扯不脫,我把它捕獲后帶回了山寨。除了這只倒霉透頂?shù)狞S羊,我連撿到一只果子貍的好運氣也從未發(fā)生過,我也清楚自己沒有做獵人的天賦,我不會察看野物足跡,不會分析它們的活動路線,我射箭的本領(lǐng)更差,十步開外連一棵大腿粗的樹干也射不中。但我從小就有天生的好力氣,七八歲時我就能從溪邊頭頂一大桶水到山寨里,那個桶足足能裝下四五十斤水,很多成年女人也只能頂半桶多點水,“撲通撲通”,到寨子時還得晃掉一少半,我十二歲前頂一桶水回寨子,一滴水也不潑掉。老卡瑞見我不是做獵人的料,就讓我進了放排隊,跟著伐木工伐木和放排。出人意料的是,我不僅成為一名頂呱呱的放排佬,還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更多的驚人的天賦。

我們曼徹·卡瑞部落無疑是一個原始部落,但也并非完全封閉得跟外界沒有一絲一毫關(guān)聯(lián),我們也得進口外界的東西,譬如鹽巴、藥品、布匹、獵槍等等,我們山寨里就有三支不同型號但子彈可以通用的老式步槍,這些東西都是用木材和山貨交易換取來的。除了木材和山貨,我們就再沒有任何可以同外界交換物資的資本,獵物我們自己要吃,就是想賣給外人,也保存不了多久,我們的居住地是熱帶雨林,夏熱冬不冷,雨水豐沛,蒼蠅蚊蟲極多,哪怕冬天,任何食物都難以保存三天以上不腐敗變質(zhì),從我們山寨出發(fā),到最近的外族人定居地將軍·劉碼頭,要翻越幾十座大小山頭,蹚過三條溪河,最順利時也得走七八天時間。

將軍·劉是一個跟你們講一模一樣語言的外族人村落,村外有一個很大的碼頭,我們把木排放到那兒,賣給木材商,他們再裝車運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去。

我在放排隊做了三年,從十五歲到十八歲,我們放排隊總共死了十多人,幾乎每次出山都會有一兩個人再也回不去山寨了,可見這是一個非常艱辛和危險的工種,所挑的人員都是部落里最優(yōu)秀的人才。放排隊領(lǐng)隊叫石頭·卡瑞,是老卡瑞的弟弟,從名字可以聽出他是在一塊大石頭上出生的。他這個人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木訥寡言,沉靜冰冷,就像一塊發(fā)不出任何聲音的石塊。他不會說外族話,木排放到外族人地盤后,跟外族人溝通交流的是一個十七歲的叫做芒果·卡洛的男人,這是個十分聰明伶俐的年輕人,是部落里公認的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十三歲時進放排隊,一年后就學會了外族人語言,能夠跟外族人談判,討價還價,他的外族語確實很流利,但兩年后我能說流利的外族語之后,我才聽出來芒果·卡洛一直在石頭·卡瑞面前故意把它說得磕磕巴巴的。芒果·卡洛確實是個聰明至極的人。

……

節(jié)選自《青年作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