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濤:獨龍族 前世今生的壯美畫卷
一位是優(yōu)秀的中年小說家,一位是優(yōu)秀的青年詩人,潘靈與段愛松為廣大讀者帶來了一幅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前世今生的壯美畫卷。
相對于其他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而言,只有幾千人的獨龍族是遙遠且邊緣的。這樣一個少數民族,放眼世界民族之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正是這樣一支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始終沐浴著黨和國家的春風雨露。事實證明,也只有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懷抱中,這樣一個少數民族才有可能延續(xù)生命力,展現出新的民族風采,為多樣化的人類發(fā)展史書寫出多彩而絢麗的華章。
《獨龍春風》這部作品不僅充分證明了新時期、新中國獨有的文化包容力與人性化的文化氣質和底蘊,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更是“四個自信”的有力佐證。從題材上講,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主旋律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動的一種傳統(tǒng)文學體裁,其新聞性、文學性、政論性的體裁特征,在我國新時期的發(fā)展歷程中,越發(fā)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越來越以豐富的文學手段和技巧在文學樣本中不斷推陳出新、嶄露頭角,不斷為廣大讀者帶來新的閱讀享受。
《獨龍春風》以敏銳的視角,在大歷史的雄渾鋪墊下,直接切入一個僅有幾千人的少數民族——獨龍族的命運變遷,眾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神秘而新奇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場景、文化風俗,以及大量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其題材本身已跨界而生。虛構與非虛構的藩籬,在大量生動有趣的生產生活事件中,在人物命運呈現的復雜多樣性中,逐步消解。兩位作家自身積淀的文學功底、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優(yōu)美的語言,將這一題材駕輕就熟,顯現出難得的“史詩性”和可讀性。
作品敘述歷史條理清晰,行文脈絡清晰。從19世紀末亨利·奧爾良發(fā)現獨龍族的存在,從而掀開這個神秘民族的面紗,獨龍族從積貧積弱難以生存的一個少數民族,逐步發(fā)展到全面脫貧,奔向小康,奔向美好生活。
作品謀篇布局主次分明、結構合理。大的歷史背景與獨龍族自身歷史發(fā)展脈絡;重要歷史人物、關鍵人物與獨龍族歷代族人代表;共產黨干部、群眾與一代代獨龍族人,條條線索相輔相成,穿插游弋、水乳交融。
尤其重要的是,兩位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為讀者奉獻了一幅幅驚心動魄的自然與人文風景:獨龍江的洶涌,高黎貢山的險峻,少數民族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想象不可及的種種事件與人物命運,都在這部作品中熠熠生輝。
(作者系《中國作家》紀實版編輯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