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國年
百節(jié)年為首。在中國人的生活及精神世界里,春節(jié)最被重視。
春耕秋收,人們把諸多希望寄托在春天。春節(jié)寓意著團圓、幸福和平安,說到底是對家的尊重,家的背后,是孝、仁、禮、信、福、安、康、寧……是延綿久遠的中華文化。
2022年的春節(jié)格外特別。一場舉世矚目的冰雪盛會與新春佳節(jié)不期而遇,為五湖四海的朋友們認識了解中華文化敞開了大門,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熱情相擁,也讓我們對文化共融、文明共享和命運共同充滿了無限期許……
一
新春近在眼前,冬奧會開幕的日子屈指可數,一場瑞雪應景而來。雪花漫舞,思緒也隨著雪花飄到一個我曾數次踏訪的地方。
崇禮,地處燕趙西北,西望大同,東近承德,南瞭平原,北牽內蒙古。這里,曾為少數民族游牧區(qū),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和邊關要塞。自然,這里還是燕趙大地上為數不多的“冰雪”之地,崇禮人一年的生活中,半數時間與雪為伴。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文化潤一方人。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崇禮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
置年貨、蒸年糕、貼對聯(lián)、拜大年;打柳子、二人臺、打樹花、扭秧歌……在崇禮,我們既能看到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的延續(xù),也能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和諧互通與獨特創(chuàng)造。除周邊春節(jié)習俗在崇禮扎根繁衍外,不得不提到獨屬崇禮的民俗藝術——“打柳子”。
這個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民間習俗,起源于當地的陶賴廟村,最初因依靠拍打柳棍為表演伴奏得名。表演過程中,男演員身披羊皮襖,頭頂蜻蜓燈,身背腰鼓,隨著節(jié)奏,敲打著腰鼓起舞;女演員身著紅繡服,手持白菜燈,邊跳邊唱,高聲朗念打油詩。鮮艷的服飾,明快的曲調,高亢的唱腔,詼諧的手法,通俗的唱詞……崇禮人把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向往融入藝術,用通俗的藝術表現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熱烈、豪放、真摯、歡暢,嚴寒與熱情的交錯,冰與火的碰撞,正是崇禮人豪邁、勇敢、樸實、善良、勤勞和智慧的真實寫照。
傳統(tǒng)習俗賡續(xù)的同時,近幾年,“冰雪”已然走進崇禮人的生活,成為他們慶祝節(jié)日的“主角”。
天空的湛藍和冰雪的潔白是崇禮的本色,嚴寒中的激情和冰雪里的喜悅是崇禮的底色。借著冬奧會的“春風”,崇禮人把“冰雪春節(jié)”辦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記得兩年前,崇禮的朋友邀我去他們那里看一看熱鬧的“冰雪春節(jié)”,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如愿。深深記得當時他向我描述的盛況:來吧來吧,幾乎每個滑雪場都有活動,非遺文化展、民俗美食節(jié)、猜燈謎、龍獅舞、燈光秀……無緣終究是無緣了,單就聽聽朋友侃侃而談的介紹,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了。
慶幸的是,我在冬奧會進入倒計時的這個冬天,再次來到崇禮,在一處滑雪場,我感受到了人們對于冰雪的熱情。雪道從山頂鋪下來,像一塊塊潔白的毛毯。雪道上,滑雪愛好者身著裝備,屈膝,彎腰,煞有介事。山腳下,孩子們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樂此不疲;年輕的情侶攜手踏雪,甜甜蜜蜜;三三兩兩的白發(fā)老者,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幸福而溫馨……
想來,曾幾何時,崇禮人大概從來沒有想過,習以為常的冰雪居然能夠帶給他們新的生活。讓冰雪造福一方百姓,讓冰雪成為他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資本,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是冬奧會帶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更是黨和國家給予他們最溫暖的“關懷”。
二
冰與雪,是北方春節(jié)最忠實的“伴侶”。冰雪世界,從來不缺少冷與寒,但在冰與雪的節(jié)日里,人們也從來不缺少熱度和激情。
走出崇禮,我愿意把目光投向更寬廣的天地,去尋覓更多冰雪世界里火熱的中國年。
幅員遼闊的張家口歷來為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地,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長城文化、商旅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交相輝映,豐富的地域文化也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淬煉出豐富的民俗藝術。
蔚縣,古稱蔚州,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蔚縣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打樹花、拜燈山等民間節(jié)日習俗更是別具特色。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打樹花,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墻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得名。
據傳,歷史上的蔚縣暖泉鎮(zhèn),鐵匠作坊頗多。每逢年節(jié),富人們燃放煙花慶祝,鐵匠們買不起煙花,他們從打鐵時四濺的火花中得到靈感,把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堡城門上方的磚墻上,好似朵朵煙花盛開。后來,這種特別的“煙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熱鬧喜慶的氛圍不輸于擁有煙花的富人們,因此便有了每逢過年“富人放煙花,窮人打樹花”的民俗。
如今,打樹花早已擺脫了窮人的專屬。這種藝術已然從一種習俗演變?yōu)橐环N地域文化,一種勞動人民歌贊美好生活的載體,一個鮮亮的地標。
唐代詩人李白有過這樣的描述:“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蔽以行夷慷眠^打樹花的火熱情景:夜幕降臨,繁星滿天。表演者身穿羊皮襖、頭戴斗笠,用特制的勺子將高溫熔化后的鐵水用力潑灑在堅硬的城墻上,1000多攝氏度的鐵水打在冰冷的城墻上,迸濺出璀璨的火花。這一波火花尚未消散,另一波緊跟而來,連續(xù)不斷的火花猶如金色的花雨。瞬時,你已然分不清沖進目光里的,是火花還是繁星……據當地人介紹,春節(jié)期間,蔚縣曾出現過“十萬人次賞樹花”的盛況。
火花飛濺不覺寒,冰雪為伴的節(jié)日里,打樹花是人們最純樸的慶祝方式,也是他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源源不斷的激情和活力。當然,在蔚縣的年節(jié)里,拜燈山的熱鬧場景絲毫不亞于打樹花。
正月十二,人們便開始著手準備,正月十四,街口豎起燈桿,堡內堡外掛起排燈和五顏六色的過街紙,上面寫盡吉言祥語。排燈為十路,取意十全十美;過街紙平年掛十二路,閏年掛十三路,寓意月月平安,風調雨順。
正月十五晚,拜燈山正式開始。
首先是點燈山,點燈人由三至五名村民組成,在燈山樓內的層層木架上由上向下將數百個燈盞擺出花邊兒和文字圖案,把浸過麻油的燈捻兒插入燈盞,緩緩注滿油。夜幕降臨后,用蠟燭將擺成圖案的燈盞一一點燃,呈現出燈火字畫。
接著是拜燈山?!盁艄佟弊谟伤拿鄩涯晏е莫殫U轎上,村里戲班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人頭涌動的社火隊伍,從堡門外進堡,一路敲鑼打鼓,直至燈山樓。
最熱鬧的當屬拜燈山之后,返回途中,祭拜隊伍伴隨著鑼鼓點蹦蹦跳跳,載歌載舞。唱大戲是拜燈山的壓軸節(jié)目,戲樓前張燈結彩,鞭炮鳴,鼓樂起,大戲開,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被當地百姓演繹得活靈活現……
蔚縣也好,崇禮也罷,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使得張家口形成了多樣的春節(jié)文化。比如康??h、尚義縣的干嗑和二人臺,比如懷來的九曲黃河燈等,人們在春節(jié)里寄予了無限期許和希望,在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延續(xù)著一個地方最珍貴、最豐富的文明血脈。
三
新春迎冬奧,按照中國民間傳統(tǒng)習俗,正月里逢喜事,這叫喜上加喜,這叫雙喜臨門。
“冬奧會時間”,世界賓朋齊聚中華,禮儀之邦,自然更懂待客之道,熱情好客自不多言,捧出的“奇珍異寶”更是風華絕代、各具風姿。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燈火通明”。以“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為靈感而來的冬奧會火種燈,不僅展現著古人的智慧和審美,更是借“長信”之意,表達著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與向往。翻閱歷史資料發(fā)現,長信宮燈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為西漢皇室所用,其通體鎏金,整燈由頭、身、臂、座、盤、罩六部分分鑄而成,巧妙地將神態(tài)優(yōu)雅的宮女的袖管與身體連接形成煙道,整體造型舒展自如、輕巧華麗。一盞燈敲開了中華文明悠遠深厚的歷史大門,定能令四海賓朋驚嘆不已。
其次,當屬“萬事如意”。中國傳統(tǒng)吉祥之物“如意”入題的“雪如意”,寓意吉祥如意和心想事成,寄托著對冬奧會健兒們最真摯的祝福。其實,如意遠在東漢即已有之,清朝時更是為宮廷珍寶之一,其外形酷似靈芝,由玉或黃金制成,象征著順心如意。據介紹,“雪如意”頂部由兩根巨大支柱支撐,為“柄首”;順勢而下的S形賽道為“柄身”,高低落差達130多米。這是中國文化與現代競技的完美邂逅,更是喜迎八方客的“中國表達”。
最后,“智慧拼盤”必不可少。
以書法和剪紙藝術入題的“冬夢”,融中華文化與國際風格為一體,盡顯新時代中國的新形象、新夢想,傳遞出新時代中國為推動世界冰雪運動發(fā)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以篆刻藝術入題的“小紅人”,是千年文化與世界賽事的完美結合,也是歷史和未來的相牽相融;以國寶大熊貓形象入題的“冰墩墩”,既表達著可愛與友好,更展現著現代與時尚;以絲綢之路歷史入題的“冰絲帶”,展現出冬奧體育文化與“誰持彩練當空舞”的中華之美;以清代長卷《冰嬉圖》入題的冬奧村中心花園,將滑雪、滑冰、冰球、冬季兩項等競技項目,穿越時空,變身為“木馬”“搶等”“冰上蹴鞠”和“轉龍射球”;以長城腳下太子城遺址為中心的賽區(qū),既是奧運村國際活動的廣場,更連接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還有,以五弦玉璧入題的“同心”,寓意著“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團結一心……
茶已煮,酒已燙,盛宴已備,翹首只待賓朋來。無疑,這是一場屬于世界冬奧健兒們的盛宴,這更是一場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相通的盛宴。
圍爐而坐,促膝暢談,談一談“純潔的冰雪,激情的約會”,談一談奧林匹克精神。談笑風生間,讓我們共同度過一個充滿歷史濃香和現代風味的中國年!
冰雪里的中國年,中國年里的冬奧會。想來,奧運會之所以長盛不衰,除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傳遞外,不正是因為其繼承和發(fā)揚了更多的人類文明嗎?
四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
如此算來,人們慶祝春節(jié)的時間,在所有節(jié)日中最為持久。之所以如此,更多體現的,還是人們對于年的重視。
其實,走出塞外山城,走出冬奧會的賽場,你會發(fā)現,燕趙大地上的各個地域,都有著屬于自己特色的年節(jié)習俗。這些與深厚豐腴的燕趙歷史緊密相連,這些與生活在不同地域里的人們的生活習慣緊密相連。年的內容和層次,也因了這些多樣的年俗文化,而變得更加厚實和豐富。
與河北北部的年俗文化相比,南部的年俗文化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古城邯鄲,人們有除夕扔愁帽的習俗。扔愁帽要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正月十五夜晚烤“柏靈火”時燒掉。據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邯鄲西部一帶,人們則以蕩秋千的方式歡慶佳節(jié),元宵佳節(jié)前后,家家戶戶搭起秋千架,男女老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增添了節(jié)日樂趣。
在邢臺,人們把正月初五稱為“破五”,也叫“恨窮日”。這天,人們大放鞭炮而不串門,防止給別人家?guī)ジF氣。有的地方,這一天要做些輕微的勞動,希望通過象征性的勞動為家庭帶來富裕。如今,窮日子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習俗依舊被延續(xù)著。這不是憶苦思甜,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不能忘卻的鄉(xiāng)愁。
從臘月開始的年,承德地區(qū)表現得最為明顯。年何以從臘月開始?古時候的“年”,并非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也就是“臘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改用陽歷后,因春節(jié)多在“立春”之后,故把年稱之為春節(jié)。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边@句在承德廣泛流傳的諺語,將年根兒底下人們的生活演繹得忙碌而有序。
在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強、安平等地,元宵節(jié)則有“放燈”的習俗。人們習慣把正月十五稱作“小年”,這一天,各家各戶張燈結彩,人們互相宴飲,夜不為禁。到了晚上,人們用黃米面做成燈盞,用麥莛作燈捻兒,蘸食用油點著,散放在屋內,或者把燈在自己或親屬的頭頂、四肢放一放,祈福消災康健。
在石家莊無極,人們用剪紙、貼窗花的方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感受。在古城正定,每逢年節(jié)、廟會,人們習慣以鏗鏘有力的常山戰(zhàn)鼓表演予以慶祝。在井陘,人們則以舞姿優(yōu)美、古樸典雅的拉花表達對節(jié)日的祝福。在藁城,人們以制作、懸掛宮燈的方式,表達情感,贊美生活……
習俗文化是一輩輩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提煉,反映著一個地域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對生命的敬畏,凝聚著華夏兒女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人文情懷和民族情結,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礎。
古老的燕趙文化,樸實豪放的民風,一句“慷慨悲歌”難道盡。尤其那些散落存留于人民生活中的年節(jié)文化,不正是我們認識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回歸家鄉(xiāng)的路標嗎?
時憲書、門神、對聯(lián)、爆竹、掃舍、年晝、饅頭、水餃、辭歲、賀年,清代李光庭在《鄉(xiāng)言解頤》“新年十事”中,為我們記錄下了關于新春的諸多習俗。常言道,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蛟S,我們無緣目睹太多地方年節(jié)里的風情,但不難發(fā)現,各個地方的春節(jié)習俗在同與不同、相似而又迥異之間指向同一個方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祝福,對更加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千多年前,詩人王安石用深情的筆觸表達了對新春的希望以及和家人團聚的喜悅。時光更迭,千百年來,新春里飽含著的美好期許,被一代代人們延續(xù)、繼承和發(fā)揚著,春節(jié)的內涵,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豐厚和沉實。
作家李舫曾經說過,春節(jié)是地球上的一個奇跡,十幾億人在這個節(jié)日里,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遷徙,共同激活華夏子孫的歷史傳統(tǒng)、喚起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
冬奧會的圣火即將在新春里點燃,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的時候,中國的春節(jié)也必將給予全世界全新的認知和感受。
其實,中國春節(jié)的習俗早已在千百年前走出了國門。唐代,我國的夏歷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亞地區(qū),并為之采用,直到今天,這些國家仍有保留和延續(xù)?,F在想來,春節(jié)里舉辦冬奧會,對于中華兒女來說,甚至對于五湖四海而來的朋友們來說,都將是一次值得紀念的美好記憶。
冬奧會,是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是一個文化碰撞融合、文明交流互鑒的舞臺。
春節(jié),是存留在中華民族記憶里的一顆璀璨之星,她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中華文化的鮮亮底色。在人類現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進程中,文化的共融、共享、共通無疑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發(fā)展的一次良機。
時間沒有國界,春天沒有國界,文化同樣也應該沒有國界。在又一個新春到來之際,讓我們共同在一場冰雪運動的盛宴中,去感受豐富多彩的中國年,讓我們在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里,攜起手來,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