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雪山上走過
來源:人民日報 | 楊 青  2021年12月31日07:34

聳峙在四川省寶興縣與小金縣之間的夾金山,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山。當?shù)孛裰{這樣形容:“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因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踩在腳下的第一道雪線,這座終年積雪的大山,成為長征史詩中蕩氣回腸的一筆。

之前,我從一家報刊上得知,當年不畏艱險翻越夾金山的紅軍將士中,有一人在新中國成立后又回到了這里,并為這座大山下的百姓繼續(xù)奮斗了數(shù)十載。他,叫馮元庭。之后的那些日子里,我一直心緒難平,總在想何時有機會可以走進馮元庭和他的故事。

今年10月,我終于走進了這個故事。那天,站在夾金山埡口上,頂著呼嘯的寒風,面朝翻滾的云海,我的腦海里滿是80多年前那支一往無前的隊伍,和那名叫馮元庭的紅軍戰(zhàn)士。

1933年,時年24歲的馮元庭,已是四川省蒼溪縣東溪鎮(zhèn)上小有名氣的石匠。生活雖不富裕,但憑借一副好手藝,馮元庭得以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計。

這一年,一支紅軍隊伍來到東溪鎮(zhèn),招募石匠鐫刻標語。識文斷字、為人正直的馮石匠,順理成章地被選中了。

“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共產(chǎn)黨是窮人的政黨”“紅軍是窮人的軍隊”……在石碑上刻下這一行行剛勁的字跡時,馮元庭漸漸意識到,眼前這支衣衫簡陋的部隊,和以往所有扛槍的隊伍都不一樣——這是一支真心實意為窮苦百姓謀福利的人民軍隊。

年輕的馮元庭,毅然做出了一個重要抉擇——他要參加紅軍!

加入紅軍隊伍后的馮元庭,很快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戰(zhàn)士,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長征途中,不怕吃苦、沖鋒在前的他,很快被提拔為排長。1935年,馮元庭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從川北一帶出發(fā),經(jīng)巴中、劍閣、江油、北川、松潘、懋功(今小金縣)等地一路輾轉(zhuǎn),在夾金山北部的達維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10月27日晨,馮元庭所在團作為先頭部隊,由北向南朝夾金山發(fā)起進攻。

小金縣縣城海拔為2300余米,夾金山埡口海拔卻有4114米。在這氣溫低至零攝氏度以下的雪山,這些來自平原、丘陵地帶的戰(zhàn)士們,前進的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

山勢越來越高了!馮元庭的耳朵被冷風吹得生疼,腳下的草鞋也被凍得如同鐵片。爬上山后,稀薄的空氣更讓他呼吸困難、頭昏乏力。就在他以為即將順利下山時,卻發(fā)現(xiàn)下山的路一樣艱險,隨時都會掉落雪坑,摔下陡坡。

馮元庭的身邊,一個個戰(zhàn)友踉蹌倒下。有的顫巍巍地站起來繼續(xù)走,有的卻再也沒能站起來。

一個小名叫牛娃子的戰(zhàn)士,與馮元庭是同鄉(xiāng)。牛娃子剛走到夾金山埡口,就已臉色烏黑、氣息奄奄。馮元庭把他摟在懷里,不停地喊著他的名字,又一遍遍用手為他摩擦胸口?!芭砰L,我不行了,如果你能回老家,請一定去看看我的父母……”牛娃子話沒說完,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多年后,這個年僅18歲的牛娃子,還一次次出現(xiàn)在馮元庭的夢里,讓他一次次淌著淚從夢中驚醒……

那天下午,部隊翻過夾金山??蓻]等他們好好喘上一口氣,四川軍閥的部隊就對他們發(fā)起進攻。一路激戰(zhàn),馮元庭所在部隊最終突破封鎖,向?qū)毰d縣城一帶挺進。他們先后攻克寶興、天全、蘆山等地。

然而,戰(zhàn)場局勢瞬息萬變。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彈藥匱乏、缺乏補給的紅軍只得后撤,最終于1936年2月再度翻越夾金山。

2月的夾金山,寒風呼嘯,積雪凜冽。馮元庭所在的排,有一個班共12名戰(zhàn)士,第一次翻越夾金山時犧牲了兩人,這一次又有3人犧牲。

此后,馮元庭隨部隊轉(zhuǎn)移至小金、道孚、爐霍、甘孜等地,最后北上甘肅,實現(xiàn)會師。

后來,馮元庭再度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先后擔任副連長、連長、營長等職,還參加了臨汾戰(zhàn)役、晉中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等。10余年間,他參加大小戰(zhàn)役100余次,9次負傷,10余次立功受獎。直到晚年,他的身體里還遺留著3塊彈片。

新中國成立后,西康等地還有少數(shù)國民黨軍隊盤踞。接到命令后,馮元庭所在部隊揮師南下。1950年2月,西康雅安和平解放,數(shù)月后,殘余匪寇被陸續(xù)清除。

戎馬生涯結(jié)束后,馮元庭接受組織安排,來到夾金山下的寶興縣,擔任縣委書記等職務。

上世紀50年代的寶興,地貧人稀,百廢待興,是雅安地區(qū)唯一對外不通公路的縣。馮元庭上任后,立即著手籌集資金,勘測地形,修建起一條由蘆山縣飛仙關(guān)通往寶興縣的公路。

那段日子里,馮元庭每天堅守在工地,不僅指揮施工,而且親自上陣抬石頭。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手上的血泡磨破了一個又一個。有一次,他不慎扭傷了腰,連腰桿都沒法伸直,但他只是回家簡單擦了擦藥酒,過了一夜,便又出現(xiàn)在工地上。

經(jīng)過8個月的日夜奮戰(zhàn),一條長約65公里的公路終于修成。隨后,馮元庭帶領(lǐng)干部群眾又陸續(xù)修建了醫(yī)院、學校、河堤、水電站,全縣的經(jīng)濟社會面貌得到巨大改變。

路有了,基礎設施也有了,可老百姓的肚子還餓著。馮元庭的心里一直放不下這件事。

一天,馮元庭接到報告,隴東公社先鋒村有個叫羅崇義的農(nóng)民,選用玉米良種進行播種,又率先放棄淺耕粗種的傳統(tǒng)手段,實行雙行單株、稀株密植的種植方法,當年就讓該村的玉米畝產(chǎn)量比雅安地區(qū)平均值高出30%。馮元庭興奮不已,當即叫上縣農(nóng)業(yè)局的兩名同志步行前往先鋒村考察。

時至盛夏,烈日當空。前一晚加班到深夜、一直不舍得停下休息幾分鐘的馮元庭,路上突然放慢了腳步。他想蹲下身子,可才蹲到一半,一口鮮血就從口中冒了出來。隨行同志見了,趕忙要背他去醫(yī)院。馮元庭擺擺手,淡定地告訴大家,這是參加長征時留下的胃潰瘍,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他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了片刻,就又踏上了趕往先鋒村的路。

在馮元庭的大力支持下,羅崇義的種植方法得到大面積推廣,寶興縣玉米產(chǎn)量大幅提升。羅崇義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擔任縣委書記的那些年里,馮元庭一直住在招待所一間28平方米的小屋內(nèi)。那里,只有一張木床、一盞白熾燈、一個柜子和幾把椅子。

上世紀70年代初,省里下?lián)?萬元??钚藿ā凹t軍院”,用于改善馮元庭的居住條件。沒想到,這筆錢卻被馮元庭“挪用”了。縣城街道破舊不堪,2萬元被他一分不剩用在了修路上。

后來,雅安地區(qū)行署為他騰出一套“專員房”,川北老家邀他回鄉(xiāng)安居養(yǎng)老,都被他一一拒絕。直到87歲去世時,他仍住在招待所那間28平方米的小屋里。

提起爺爺馮元庭,今年59歲的馮錫友最初難以理解,后來卻充滿了敬佩和敬仰。

馮元庭曾有機會將獨子接到寶興縣,并安排工作??伤麍猿植桓闾厥?,直到在老家務農(nóng)的兒子、兒媳相繼因病去世,他才把年僅9歲的孫子馮錫友接到寶興。

1979年,17歲的馮錫友循著爺爺昔日的腳步,光榮地成了一名人民子弟兵。在內(nèi)蒙古赤峰完成新兵訓練后,部隊領(lǐng)導查看新兵檔案,發(fā)現(xiàn)他是老紅軍后代,于是決定將他分配到黑龍江牡丹江的部隊,讓他學習駕駛。

那時候,汽車尚屬稀缺交通工具,馮錫友得知自己以后有機會成為司機,滿心歡喜地寫信告訴爺爺??山拥交匦?,馮錫友蒙了。爺爺在信中說:“紅軍后代更不能搞特殊,要和別人一樣在基層勞動鍛煉……”

最終,馮錫友被分配當了一名工程兵。4年軍旅歲月,馮錫友各項考核均名列前茅。當年寶興縣有50人參軍入伍,他是當中光榮入黨的第一人。

后來,馮錫友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國家干部。他有時會想:爺爺?shù)苄秩巳紖⒓恿思t軍,長征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中,他的兩個親弟弟相繼犧牲。現(xiàn)在組織上給他安排了好房子,他自己不住就罷了,為什么對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還要如此嚴厲?

多年后,馮錫友已年過半百。一次他在檔案中,偶然翻看到爺爺離休之際鄭重寫下的一句話:“人離休思想不離黨,教育好子孫永遠跟黨走?!瘪T錫友突然明白了爺爺?shù)目嘈?,也第一次為心中的疑惑找到了答案:爺爺不僅一輩子嚴格要求自己,而且期望兒孫和自己一樣,永遠跟黨走,嚴格要求自己。身為紅軍后代,他們更應成為他人的表率,需要多付出、多奉獻,而不是想著沾光和索取。

馮元庭去世后,如愿安眠在了夾金山下,與他熱愛的土地永遠相守在了一起。夾金山下的人們也沒有忘記他。在寶興當?shù)匦藿ǖ摹凹t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里,馮元庭的事跡被陳列出來,讓今天的人們了解并學習。在位于寶興的“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里,馮元庭等革命前輩的事跡,不斷地被人講述著。寶興人始終不忘這位“老紅軍”“老書記”永葆初心、艱苦奮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