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蘇學軍《星魂勇士》,寫給少年的熱血時空冒險
來源:不存在(微信公眾號) | 宇鐳  2021年09月03日14:03

科幻作家蘇學軍最近出了一套科幻小說合集,名為“星魂勇士”系列,一套五本,包含兩本中短篇科幻小說選集和三本長篇科幻小說。

星魂勇士系列

作者:蘇學軍

這幾年,隨著“三體”系列的流行,科幻這一種類逐漸從小眾圈子走進大眾視野,中國的科幻圖書市場也熱鬧了起來,新老科幻作家們紛紛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圖書。

不過“蘇學軍”這個名字,多少有點特殊,新入科幻坑的讀者可能會感到陌生,畢竟他近期的作品不多,然而對于熟悉中國當代科幻的讀者來說,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者。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科幻伴隨著新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形勢再次復蘇,以《科幻世界》雜志為主要平臺,涌現出一批相對以往來說,全新風格的科幻作家,他們擺脫了以往將科幻視為科普工具的束縛,以更加注重個體創(chuàng)造和表達的情感和形式,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具有時代超越感的作品,這批作家當時被稱為“新生代”。

“新生代”的科幻作品,奠定了此后中國當代科幻的審美基調,后來的中國科幻隨著時代發(fā)展又有新的演化,但總的方向上變化不大。

這批新生代科幻作家,包括了今天的科幻“四大天王”——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而蘇學軍,亦是新生代科幻的代表作者之一。

自90年代開始,蘇學軍在《科幻世界》等平臺發(fā)表了大量科幻作品,其中《遠古的星辰》和《火星塵暴》分別獲得1995年和1996年的銀河獎。在科幻剛剛從雜志起步的90年代中期,蘇學軍就已經出版了自己的兩部長篇科幻小說《冰獄之火》《星星的使者》,在科幻領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新生代”科幻作家們各有所長,劉慈欣善于描繪宏大的物理意像,韓松的筆下充滿著隱喻和現實指涉,而蘇學軍則偏愛遙遠的星球背景,通過創(chuàng)造世界、捍衛(wèi)和平等重大題材,以現實主義的文風表現英雄主義氣概。

最近的十年中,蘇學軍始終沿著自己的方向,持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和嘗試。相比近幾年因為科幻熱潮新涌入這個領域的年輕作者,蘇學軍的作品中透露著成熟、穩(wěn)健和自信,這一套“星魂勇士”系列科幻作品,便是他幾十年來科幻作品凝聚的精華。

讓我們來看看這套書帶來了什么。

本系列中,《星海榮耀》和《遠古的星辰》兩本,是蘇學軍多年來中短篇作品的精選集合,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特色的作品。

茫茫太空,人類是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寵兒?當無數的飛船起航,攜帶著這個終極問題奔向宇宙,驀然回首,地球已成為遠古的星辰,藍色的故鄉(xiāng)成為已經陌生的地方,這個宇宙的巨大真相,會以何種方式展現在渺小的人類文明面前?

宇宙,是科幻小說的永恒主題,中國當代科幻作者中,這個題材不乏高手。劉慈欣筆下的宇宙,總是跟人類社會近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江波筆下的宇宙,則往往發(fā)生在億萬年之后的遙遠時空。

相比之下,蘇學軍的宇宙,更有傳統(tǒng)“太空歌劇”的味道,它的未來時間設置適中,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如同當年的大航海時代,有激情,也有艱辛和代價。他講述關于太空中的種族遷徙,歷史傳承,文明興替,而中國人特有的民族精神、歷史記憶和親情羈絆,也穿插于其中。

例如《遠古的星辰》一篇,作為蘇學軍的代表作,在科幻領域是公認的最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科幻作品之一。它分為兩個視角講述,一方面是戰(zhàn)國時代秦楚交戰(zhàn),一名出身鑄劍世家的楚國士兵,遭遇了神秘的太空飛船,與駕駛員交談,幫助其修理飛船。另一方面,則是千百年后地球與火星移民間的太空戰(zhàn)爭,火星軍人被獨裁政府欺騙,拒絕相信自己是地球的后裔,駕駛飛船攜帶核彈去轟炸地球,卻遭遇時間亂流,來到戰(zhàn)國時代,被地球古人的精神所感染,認清了自己的血脈。這篇短篇小說融入了歷史文化、民間傳說、時空旅行、太空戰(zhàn)爭等等話題,呼應著反分裂的時代主題,至今讀來令人深受感染。

又如作品《星海彼岸》,講述一群流落到外星球峽谷中的,失去記憶、歷史和技術的人類后裔,為了族群能夠生存,無畏地在危險大海尋求新的大陸,在一批批探險者死亡后,仍選擇遠航的故事。作品映射了大航天時代,人類的英勇探索精神。

蘇學軍筆下的這些太空故事,不只是在仰望星空,同時也在凝望大地。人類在群星中的探索,往往是對地球的影射,文字間寄托了游子般的情感皈依和故鄉(xiāng)般的尋根情節(jié),對于人類在戰(zhàn)爭和自然災難中的命運,則充滿了著深切的憂患意識和救世情懷。

在科幻文學高速商業(yè)化、個人化的今天,許多作者進入科幻創(chuàng)作時,往往只把它作為一個抒發(fā)個體情感和意識的平臺,這種嘗試雖然拓展了科幻的表達形式,但也失去了許多當初時代賦予科幻這種文體的東西。

閱讀蘇學軍的這些關于星辰的故事,你會有一種親切和懷舊的感覺,這才是真正關于“人類”整體,關于我們過往歷史,和未來命運的故事,是真正只有在科幻這種文體中才能沉浸體驗和思考的內容。

而本系列中的長篇小說《記憶漫游者》,則是蘇學軍首次發(fā)表的新作。

這是一個關于關于人類思維和記憶的故事,也是一個推理懸疑故事。在這個故事里,人類發(fā)明了能夠追溯記憶的儀器,可以通過讓使用者進入深讀睡眠,引導睡眠者回到以時間為單位的某個記憶點,記錄和分析此時人物的記憶。于是,圍繞使用這臺機器的中科院研究員蘇丁丁,幾件神秘的懸案需要由他來解開:一位全職主婦陷入借貸騙局,受騙子威脅只身赴會,清醒后卻發(fā)現自己身處兇殺現場,騙子全部被殺害,殺人者是誰?曾經的飛行員陳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邂逅,然而愛人卻在一起游歷野長城時神秘失蹤,她去了哪里?男主蘇丁丁的青梅竹馬的好友小雨結婚了,然而婚姻并不幸福,最后神秘墜樓,成為了植物人?真相到底是什么?

科幻作品中,關于記憶主題的科幻故事,佳作頗多,在閱讀前,我們也許會有疑問:蘇學軍能夠在這個主題上,有所突破嗎?仔細閱讀,你會發(fā)現,作者在這個主題下,確實通過自己擅長的風格,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首先,在通俗科幻故事中,為了讓大眾讀者有代入感的,作者們常常把主人公設定為卷入科幻事件的普通人,然而在《記憶漫游者》中,主人公蘇丁丁居然是一位中科院進行人類記憶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員。這不禁讓我們?yōu)樘K學軍捏了一把汗:直接啃科學家主人公這塊硬骨頭,能啃得下來嗎?然而閱讀小說,你會發(fā)現,寫科學家主人公對于一位有著幾十年科幻創(chuàng)作經驗的作家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在故事中,不但有著大段關于人物科學研究、儀器操作、人腦記憶機制的細節(jié)描述,也有科研人員之間的生活工作情誼,關于科研職業(yè)的人生選擇的困惑,甚至還有科學院與外部單位的人際關系、科學院內部學科間的派系斗爭……主人公的身份是如此的可信,你可以沒有任何違和感地進入這個科研世界,并且了解到許多東西。

對于新人科幻作家來說,如何寫好科學家人物,始終是最大的門檻,這不僅取決于對科學相關領域技術知識的了解,更決定于是否對這個領域機構歷史、層級分工、人情利害、職業(yè)人生等內容的熟悉。要融匯貫通這些內容,是無法速成的,只有長期浸潤于科研環(huán)境或者科幻創(chuàng)作中多年,以感性的方式去體驗理解,才能夠實現。在閱讀中,你能夠深切感受到蘇學軍在這個領域所作的功課,和他對科研機制的熟悉程度。

其次,在這個故事中,人類探究記憶的機器并非是萬能的,而是被嚴格限定的,它只能分析人在某個時間點時記憶的腦波數據,但無法生成圖像。在不少記憶主題的科幻故事中,科研儀器如同一個攝影機,直接把記憶畫面像錄像一樣回放,這種效果固然神奇,但是往往過于直接,讓科技變得與魔法無異,失去了科幻特有的韻味。而在本作中,科研人員讀取到的記憶,只是各種抽象的腦波數據,必須對數據做出各種分析,像偵探一樣去分析當時發(fā)生了什么,這個設置讓故事具有了別樣的推理感和專業(yè)感。故事中,科學家們也有關于人的大腦互聯(lián),直接閱讀和交流記憶的嘗試,然而全部以失敗告終,甚至受試者都失去意識成為了植物人,這個失敗的設置,讓故事中本來熱門的記憶研究專業(yè),從最初的熱門轉向冷門,也讓唯一還留在這個專業(yè)的研究員主人公,有了自己獨特的人設。在廣泛的科幻設定中,通過給自己加限制,以帶著鐐銬的舞蹈來實現獨特的效果,蘇學軍這樣的安排可謂非常精準。

再次,本篇小說無論敘事還是語言,都極為清晰流暢。圍繞主人公蘇丁丁的四起記憶案件,在時間和情節(jié)上相互交織,它們或是完全獨立于主人公的刑事案件,或是主人公朋友的奇遇,或是關于主人公自己的愛情和身世糾葛,或是關于前輩科學家身上關于宇宙秘密的終極思考。蘇學軍巧妙地鋪排幾個案件的線索,講述起來絲毫不亂,并且隨著情節(jié)的演進,到結尾融為一體,除了作者高超的敘事能力,這也必須歸因于他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保持至今的,客觀且高效的現實主義敘事文風。

而最終,蘇學軍通過這個故事,給出了自己關于人類記憶機制的猜想:人類記憶互聯(lián)的屏障在哪里,如何打破它,進入他人大腦后見到的可視化記憶是怎樣的,以及我們的世界是否真實,是否只是一個超級大腦中的記憶數據?這些關于記憶的猜想,也許在同類故事中不算獨特,然而當它們與這些技術細節(jié)詳實,情節(jié)設計巧妙,情感真摯的人物生活際遇相碰觸,帶來的卻是極為難得的科幻閱讀體驗,因為我們閱讀到的,是一個個真實可能的人生。

本系列另外兩本長篇小說,《古陸英雄傳》和《古陸雙星》,則是“科幻奇幻小說”。

它們有著一個科幻的設定:在一片被流星擊中的古陸,其中人物皆為上古時候的人類通過基因改造制造的變種人。有的善戰(zhàn),有的可以飛翔,有的能發(fā)光,有的能預知未來……然而具體行文中,則是架空世界奇幻小說的寫法:這塊大陸上會有周期性的文明更替,有設定好的國家、種族和文明沖突。少年男女主人公則生長冒險于其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成長。

如同喬治·馬丁創(chuàng)作了不少科幻作品后去寫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國許多科幻作家去寫“九州”系列奇幻一樣,這兩本書代表了蘇學軍在另一個幻想維度上的嘗試和努力,科幻作家總是有著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世界的夢想,當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穩(wěn)定下來后,其中的人類和文明或有著與我們這個世界不同而別樣的精彩際遇和人生。蘇學軍的這個世界叫做雪藏高原,以青藏高原為藍本,又加入了許多自己獨特的設計,不僅有大的輪廓,更有細致飽滿的一筆一繪,使得一情一景皆切實可觸,當我們讀這些故事時,不僅是在看小說,更像在看一副唯美的風景畫卷。環(huán)境如此惡劣,卻又如此壯美,那些自幼生于其中的雪藏族人,便格外有種不凡的神采。

抱著讀科幻的目的來讀這兩本書,也許期望會有所落空,不過,精彩的故事從來不局限于類型。作為一個架空世界的奇幻冒險故事,沉浸于其中,會讓你在很久的一段時間里忘卻現實。

作為“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蘇學軍的這五本書,代表著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不同時間,不同方向。然而每一本中的故事,都是這位資歷深厚的作者,不可替代的長年科幻思考和探索的結晶。

在蘇學軍的科幻作品中,最重要的東西往往不是設定和點子,而是那些用現實主義的筆調,描繪出的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他們或者勇于為科學獻身,或者無畏地充當思想領域的先鋒,或者直接充當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這些英雄人物使他的小說充溢著昂揚的英雄主義氣概,這些是從上個世紀科幻來到中國開始,在幾個歷史時期多次沉浮,卻始終不曾褪色的東西。

這套書并定義為面向青少年的選集,也是正是考慮到,這些東西是青少年們最需要的吧,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讀一下蘇學軍,去感受他的故事中的那些星辰與記憶,它們會讓你想起最初接觸科幻時,那一份感動源自何方。

 

關于作者

蘇學軍,科幻作家,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專業(yè)畢業(yè)。主要作品包括長篇科幻小說《冰獄之火》《星星的使者》《雪藏》,以及在《科幻世界》《奇幻世界》等刊物上發(fā)表的一系列中短篇科幻奇幻小說。短篇小說《遠古的星辰》《火星塵暴》曾獲中國科幻銀河獎。

蘇學軍的科幻創(chuàng)作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流派,作品不僅有科幻小說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想象力,還蘊含濃郁的人文氣息。其筆下的人物往往都是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充溢著昂揚的英雄主義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