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雖沒有如李杜那樣光芒萬丈,但也是詩國中不可小覷的半邊天 詩國半邊天
唐朝被稱為詩國,確實名不虛傳。一部《全唐詩》收五萬多首,這還僅僅是唐詩的一小部分。由于出版、傳播條件所限,詩人們所寫的詩大部分都散佚了。像李白、杜甫各自作詩都過萬首,但“十喪其八九”,保存下來的不過千首左右。大詩人尚如此,一般的作者就更不用說了。照此推算唐詩的總量應為《全唐詩》的數倍之多。
詩國之譽,當然是有賴于詩仙詩圣詩王詩豪等一座座詩歌大廈的矗立,以及對后世的輝映;不過,也是指會作詩的人數之多。文人以詩舉進士、博功名,老百姓以詩詠勞作、吐苦水。男人仕途得意吟詩,浪游江湖也吟詩;婦女慨嘆身世詠詩,哀訴衷腸亦詠詩。
盛唐時廣泛流傳著一個“紅葉題詩”的故事,說有個姓韓的宮女在一片楓葉上寫詩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比缓蠓胚M御溝里讓它漂到宮外去。這些幽閉深宮里的宮女,許多人一輩子也得不到皇帝的寵幸,美麗的年華就如花朵一樣日復一日地枯萎凋殘了。這位宮女以紅葉題詩的方式,希望將自己的苦悶無奈傳送到宮外人間。后來這個宮女遭遣散,嫁給了詩人盧偓。她在一次整理衣物時發(fā)現了這片葉子,驚奇之下一問才知道,原來盧偓到長安應舉,恰好看到御溝里漂出一片紅葉,撈起一看,竟寫著一首詩,于是藏于篋內……
如果說一個宮女會寫點詩,不算什么稀奇,因為能被選入宮中的,很多都是出身富貴人家,讀過點書,識點文墨。處于底層社會的女子呢?晚唐詩人韋蟾,官做到尚書左丞,有一次他到鄂州(武昌)察訪,當地官員在他離去時為他設宴餞行。席間,韋蟾集屈原、宋玉的兩句詩為上聯:“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闭堊懈魑焕m(xù)以成詩。一位歌妓應聲占得二句,首先續(xù)成:“武昌無限新栽柳,不見楊花撲面飛?!鳖D時博得滿堂喝彩?!安?但)見楊花撲面飛”,即寓有春歸之意,又與屈宋的名句一體渾成,且美妙深婉。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續(xù)韋蟾句》這首詩時曰:“上二句集得好,下二句續(xù)得好?!币话愀杓顺錾碡毢粫玫蕉嗌俳逃?,但麗質聰敏,在侍宴唱歌中又沾些“詩味”,故在觸景動思時心有靈犀,往往能出些好詩妙句。
前面說的那位宮女,沒留下名字,只知道姓韓,故稱韓氏。武昌這個歌伎,連姓也沒有,《全唐詩》在錄其詩時只好署名“武昌妓”。
也是晚唐時,蜀地青城有位徐氏,才貌出眾,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詩名遠播,為后蜀主孟昶所幸,并封為貴妃,號“花蕊夫人”。蜀亡被擄入宋,宋太祖趙匡胤早聞其詩名,特召入宮前試詩。徐氏開口就誦了下面這首《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笔娜f人齊解甲,沒有一點男兒血性,毫無羞恥心。徐氏這首詩寫得憤激而又不失委婉,很為時人稱許,她從此為宋太祖所寵。
底層女子寫詩的還有很多,而并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的薛濤、魚玄機、劉采春、李冶,就更不用說了。她們雖沒有如李杜那樣光芒萬丈,但也是詩國中不可小覷的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