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奉獻
一
2016年7月,時任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的段玉平申請援藏。他在申請書里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黨組織召喚的時候,我應該挺身而出,把對黨的忠誠寫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
當?shù)弥约旱脑厣暾埍缓藴释ㄟ^,段玉平激動萬分。在有能力的時候,盡己所能、奉獻社會,為脫貧攻堅事業(yè)作一份貢獻,是他的夢想。
踏上援藏之旅,段玉平掛職擔任阿里地區(qū)行署副秘書長,改則縣委常委、副縣長。地域空間的轉(zhuǎn)換,讓他的視野一下子變了“頻道”,從滿目的青山綠水變?yōu)閱我坏纳{(diào)。
剛到改則的那些日子,段玉平四處尋找綠色。結(jié)果還真找到了——偌大的改則縣城,只有散落在各處的5株大紅柳。柳葉雖然努力地呈現(xiàn)著綠色,卻因沒有水分的滋潤,顯得干癟、纖弱。
曾經(jīng),這片土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因地殼運動,大海東去,才有了今天的青藏高原。這里成為陸地,留下的全是沙土和凍土。在這千里冰封的雪域高原上,都是沙土和凍土,怎么會有綠樹扎根?在這干旱多風,5月才進春、9月就入冬,年平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的改則縣,又怎么會有綠樹成活、生長?
二
段玉平到來后的一次走訪,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氣象。
2016年10月,段玉平到距縣城230公里的古姆鄉(xiāng)崗如村村民曲珍旺姆家調(diào)研。曲珍旺姆正在燉羊骨湯。大鍋前擱著幾棵打蔫的青菜,曲珍旺姆卻不加進去提味,段玉平感到很奇怪。
返程的路上,段玉平問駕駛員洛桑:“這兒做羊肉湯怎么不加蔬菜?”
洛桑告訴他:“蔬菜在改則金貴著呢?!?/p>
段玉平頓時明白了。自從踏上這片高原,他就沒見過一塊菜地。市場上買來的蔬菜既不新鮮,價格也貴。這是因為改則不生產(chǎn)蔬菜,蔬菜都是從內(nèi)地經(jīng)拉薩輾轉(zhuǎn)幾千公里運來的。
改則縣能不能種植蔬菜?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段玉平自己也嚇了一跳。在這雪域高原上種植蔬菜,這種事聽都沒聽說過!
他把想法在縣委常委會上提了出來。大家雖有疑惑,但覺得可以一試。能不能成功,誰心里都沒底。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段玉平把種植大棚蔬菜、建立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園的計劃,與安居工程建設(shè)、貧困戶搬遷、冬季牧草購置等,列為中國移動2016—2018年援藏的項目。改則縣委書記益西土登對段玉平說:“有些計劃聽起來覺得不可能實現(xiàn),但歷史總是人去開創(chuàng)的,我們盡全力配合你在這里開創(chuàng)歷史!”
沙土、凍土種不了蔬菜,必須進行土壤改良。段玉平撲到了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園規(guī)劃的空地上。他帶人去挖土,一直挖了兩米多深,把沙土、凍土全部鏟去,打下水泥樁子。然后從800公里外的日喀則運來熟土,配上當?shù)睾訙侠锏哪嗌?、牧民家羊圈里的羊糞,混合在一起,用智慧和人力改良了土壤。
改則晝夜溫差大,段玉平還特地在蔬菜大棚上加蓋了特制的“棉被”。大棚內(nèi),種上了青椒、蘿卜、菠菜等10多種蔬菜。能不能成活,段玉平心里直打鼓。種子、秧苗種下去后,他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指導牧民澆水、施肥。
7個月后,第一批芹菜、西葫蘆成功出棚了!
段玉平幾乎是抹著眼淚,與當?shù)啬撩褚黄鹗斋@這來之不易的蔬菜。
奇跡就這樣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2018年、2019年,段玉平一鼓作氣,利用中國移動援藏資金,參與了改則縣46個蔬菜大棚的建設(shè)。自產(chǎn)的蔬菜滿足了全縣群眾30%的需求,并且使當?shù)氐氖卟藘r格平均下降了20%。
三
扶貧更要扶智。段玉平把教育扶貧當成“決勝未來”的方向,立志把孩子們的視野和夢想拓展到大山以外。2016年9月6日,段玉平到改則縣掛職后第一次下鄉(xiāng)調(diào)研,他驅(qū)車170公里來到先遣鄉(xiāng)。
走進先遣鄉(xiāng)小學,段玉平問校長:“學校目前最缺什么?”
校長想了想,說:“最緊缺的是電。要是有了電,學校的消毒柜、洗衣機就能用起來。碗筷消毒能減少疾病的傳染,洗衣服也更方便些?!?/p>
“這個問題,我馬上解決!”段玉平的話擲地有聲。
果然,只隔了5天,段玉平就用募捐來的款項,買了發(fā)電機和柴油送到學校。當發(fā)電機搖響,學校食堂的師傅興奮地大喊“來電了”的時候,聚集在操場上的師生們使勁地鼓起了掌。
援藏3年,段玉平走遍了改則全縣的9所中小學,他經(jīng)常與當?shù)貛熒劷涣?。他告訴孩子們,他也出身于一個偏僻山村的普通農(nóng)家,在黨的關(guān)懷下,勤奮讀書,取得了人生的進步,并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他用自己的奮斗故事激勵孩子們好好讀書。
他給孩子們講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期待他下次再來講故事,段玉平一口應允。果然,時隔不久,他又一次來到學校,不僅分享了優(yōu)秀黨員的故事,還自掏腰包買了150本《新華字典》,給每個孩子送了一本。
2018年7月,經(jīng)段玉平協(xié)調(diào)和促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6研究所捐資,在改則縣中學設(shè)立了勵志獎學金。當年11月,獎學金首次頒發(fā),共向72名學生發(fā)放了獎學金。頒發(fā)獎學金時,獲獎學生要給段玉平獻哈達。段玉平當即向校長提出:建議由他和校長給孩子們獻哈達,向他們表示祝賀和祝愿?!案卸鞴_”變成了“祝福哈達”,師生們的心更暖了。
2019年2月,段玉平利用回連云港休假的機會,主動與連云港慈善總會對接,為改則縣設(shè)立支教專項基金,段玉平自己捐了款。他用這筆資金,在改則縣第一完全小學也設(shè)立了勵志獎學金。
四
小康不小康,關(guān)鍵看老鄉(xiāng)。段玉平始終盯著藏族同胞的餐桌。他們吃好了,他心里才舒坦。糌粑是當?shù)厝说闹魇?,一直是從外地調(diào)運。因路途遙遠,進入改則的糌粑不新鮮,而且價格較高。段玉平在中國移動的援藏計劃支持下,在當?shù)貏?chuàng)辦了糌粑加工廠。從外地調(diào)運熟料現(xiàn)磨現(xiàn)售,這樣保證了糌粑的新鮮,并把價格降了下來。糌粑加工廠還招收了13名來自貧困家庭的人員進廠務工,幫助他們很快脫貧。
在走訪中,段玉平得知當?shù)夭刈迦罕娪惺止ぶ谱鞑叵愕膫鹘y(tǒng)工藝,他立即從自己分管的領(lǐng)域入手,成立縣旅游開發(fā)公司,集中向當?shù)厥止ぷ鞣皇召彶叵?,注冊商標對外銷售。同時,依托當?shù)啬翗I(yè)資源,從內(nèi)地籌資,開辦“特色產(chǎn)品商店”,集中展銷當?shù)匮蛎庸ぶ瞥傻难蛎赖韧撂禺a(chǎn)品。每年,改則縣土特產(chǎn)品銷售盈利近百萬元,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致富產(chǎn)業(yè)。
在帶領(lǐng)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段玉平還意外發(fā)掘出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歷史:1950年8月,由136名解放軍官兵組成的“進藏先遣連”,從新疆于田縣普魯村出發(fā),翻越巍巍昆侖山,到達阿里地區(qū)“扎麻芒堡”,將五星紅旗插上藏北高原,和平解放了阿里。由于補給中斷、缺醫(yī)少藥,先后有63名官兵犧牲。扎麻芒堡隸屬改則縣。當?shù)厝藶榱思o念先遣連的犧牲事跡,將扎麻芒堡改名為先遣鄉(xiāng)。了解這段紅色歷史后,段玉平每次去先遣鄉(xiāng),都要在“先遣連”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他也由此萌生了一個想法,在當?shù)赝苿有藿ā跋惹策B革命紀念館”。
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更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建立紀念館,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史料。時隔60多年,要想找到當年的人,搜集相關(guān)歷史資料,談何容易。段玉平一邊多方尋訪,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未公開的照片,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撥款資助。在當?shù)卣闹匾暫椭С窒?,“先遣連革命紀念館”終于在他行將結(jié)束援藏工作時開工建設(shè)。
2019年8月,段玉平結(jié)束了3年的援藏工作。2019年7月,段玉平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邊人物”稱號。2021年2月25日,段玉平被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6月28日,又被表彰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如今,雖然離開改則縣已經(jīng)兩年,但段玉平的心里,仍然牽掛著那片遙遠的雪域高原。前段時間,益西土登書記打來電話告訴段玉平:“先遣連革命紀念館已經(jīng)竣工,即將開館獻禮黨的百年華誕?!?/p>
電話這端,段玉平沉默了,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聽到這個消息,他很激動。他說:“書記,我一定找機會再去改則,第一站就去先遣連革命紀念館,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
放下電話,段玉平的心已經(jīng)飛向了遙遠的改則縣。在他心中,那是一個神奇的高原,更是一個紅色的高原、精神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