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天眼”追夢人
來源:北京日報 | 陳強  2021年07月12日07:23

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fā)布喜訊:基于“中國天眼”的觀測,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找到了脈沖星三維速度與自轉軸共線的證據,標志著天文學家已利用該望遠鏡深度研究脈沖星。

貴州省平塘縣,有個名叫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地。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這里。它就像一只巨眼,靜靜凝望著天空,探尋百億光年之外的射電信號。這只“觀天巨目”,已經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對脈沖星的觀測就是一個最新的例證。

脈沖星,是大質量恒星死亡時,以超新星爆炸方式催生出來的一類中子星。它的產生,包含了極其復雜的物理機制。憑借“中國天眼”,科學家對于中子星起源的認識有望進一步加深。目前,人類已知的脈沖星僅3000顆。而“中國天眼”自建成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就已發(fā)現(xiàn)300多顆脈沖星,這還僅僅是搜索了銀河系5%的盤面。

南仁東的夢想

“您已進入‘中國天眼’電磁波寧靜區(qū)核心區(qū)?!苯衲昶咭磺跋Γ浾咔巴F州省平塘縣,進入大窩凼方圓5公里,導航就自動失效,手機信號完全消失。與世隔絕中,“中國天眼”安靜地望著蒼穹。

巨目巡天,會與一顆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相遇。2018年9月25日起,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爸袊煅邸保悄先蕱|最早提出并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

南仁東提出建設這樣一個“大國重器”,源于以他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的夢想。

早在1993年,在國際無線電聯(lián)合大會上,國際天文學家提出多國聯(lián)合建設新一代功能超強的大射電望遠鏡。此時的南仁東任北京天文臺副臺長、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他立刻著手聯(lián)絡一批天文學家,共同謀劃推動此事。

1994年初春,冰消雪融,北京天文臺院子里的樹冒出新綠,南仁東拿出了一份包含著國際國內豐富內容的《大射電望遠鏡(LT)國際合作計劃建議書》,交給中科院,很快獲得了支持。夏天剛剛到來,選址工作就開始著手進行。

“我們的落后是明擺著的?!蹦先蕱|曾說,因為落后更應該奮起。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最大射電望遠鏡直徑是25米,而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直徑為350米。當時中國的天文學家想要驗證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多時候需要依賴外國的先進設備,受制于人的苦澀,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

或許,20多年前,南仁東曾不止一次地做過這樣一個夢:青山綠水的一片世外桃源中,蟄伏著一個神秘裝置,它體型巨大,幾乎塞滿了整個坑底,這就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屬于中國!這位立志自力更生的科學家,把這個望遠鏡取名為“FAST”,含義若用一個字表達就是“快”,蘊含著“追趕”“跨越”“領先”之義。

中國幅員遼闊,究竟在哪建這只“觀天巨目”?南仁東找到了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的聶躍平。兩人又聯(lián)系到了全國20多家大學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專家組成團隊,這些專家,靠著自力更生的干勁兒,把自己最好的年華、最佳的科研時間,投入到這項預研究之中。

雨衣、解放鞋、柴刀、拐杖,是他們的裝備。下雨路滑,解放鞋最耐用;拐杖,可用來防備叢林中的蛇。從清晨到黃昏,從寒冬到酷夏,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這支團隊一頭扎進中國西南的大山里。巨大的山體,陡峭的山澗,搖搖晃晃的繩索橋以及橋下湍急的河流……他們跋山涉水,花了整整12年,走遍了391個備選洼地,最終于2006年選定了條件最適宜的大窩凼。這是一處天然形成的喀斯特坑洼,人跡罕至,可規(guī)避無線電干擾;足夠大,足夠圓,可以大大省去土方工程耗費的時間和財力。更重要的是,這里從沒有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的記錄,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泄流,不會形成積水損壞望遠鏡。

選址完成后,國家發(fā)改委很快批復,“FAST”工程正式立項。整個團隊一片歡呼。南仁東把他的學生和團隊成員集合起來,開了一個大家印象深刻的會。他說:“‘FAST’立項,不意味著勝利,我們只是剛剛出發(fā),就像哥倫布、麥哲倫剛剛出發(fā)一樣,前面還會有想象不到的風浪。但是,我們FAST團隊,正向宇宙的深度進軍,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遠航。我們將去證明,人類的探索,可以到達一百多億光年以外?!?/p>

當年,中國的科技、經濟條件落后,依然靠著自強不息,搞出“兩彈一星”?!坝袟l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边@句話,曾被南仁東反復提及。

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落成啟用。習近平總書記發(fā)來賀信,指出“天眼”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xiàn)重大原創(chuàng)突破、加快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爸袊煅邸眽粝氤烧?,南仁東笑了,也哭了。

來年秋風再起時,南仁東因病永遠地閉上了雙眼。斯人雖逝,言猶在耳,未來可期。在FAST觀測基地綜合樓的門口,豎立著一座南仁東的塑像,他穿著工作服,似乎還在為“中國天眼”忘我工作。

趙保慶的機緣

39歲!這是“中國天眼”工程運行團隊的平均年齡。如果只算大窩凼的現(xiàn)場施工團隊,還要再年輕10歲。趙保慶,就是親歷“FAST”建設過程的眾多年輕人中的一位。他從2008年起即參與到“中國天眼”工程建設中,現(xiàn)在的職務是觀測基地辦主任,每年有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大窩凼與“FAST”相伴。

談及與“FAST”結緣,趙保慶分享了一件往事。2008年盛夏,剛剛在北京建筑大學結構工程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的趙保慶,在“海投簡歷”后收到了國家天文臺的面試通知,“當時,我還以為這個單位是離我們學校不遠的北京天文臺呢。”趙保慶笑著說,緣分往往就是這樣妙不可言,如果當年他沒有投遞簡歷,或是放棄面試,也許就會錯過這個如今令他自豪的“大國重器”,更會錯過南仁東這位“人民科學家”。

面試當天,趙保慶到得很早,他決定在樓道里轉轉,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情。不知什么時候,一位打扮樸素,戴眼鏡、留兩撇胡子的老者走了過來,用有些沙啞的聲音和他聊起了天:“你是來面試的吧?”趙保慶點了點頭,老者繼續(xù)說:“有個問題,想問問你,我要做一種材料,又要堅固,還得輕,還能扛得住日曬、風吹、雨淋,不能有太大形變,每平方米大概10來公斤……有辦法嗎?”大清早,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趙保慶有些不知所措,忙問:“您要這結構做什么用?”老者沒說理由,繼續(xù)說:“難不難?”趙保慶琢磨了幾秒:“難。但是,我覺得可以試試空間網架結構,我參與過昆明機場屋頂設計,建議您試試……”老者沒繼續(xù)提問,而是匆匆結束了對話,與年輕人告別。

站在原地的趙保慶心想,“這老頭兒挺怪,到底要干啥?”沒想到,面試開始后,趙保慶一進屋,又看到了這位老者——正是主考官南仁東?!懊嬖囘^程中,南老師又問了我?guī)讉€關于土木基礎、應力應變方面的專業(yè)問題?!壁w保慶說,事后想來,南老師的這番良苦用心,實際上是在為正在進行的“FAST”項目主動反射面系統(tǒng)選拔人才。由于北京建筑大學實行雙導師制,趙保慶在讀研期間,除了師從本校教授學習,還與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專家一起參與了不少項目的建設,有很強的實戰(zhàn)能力,“這或許就是幫助我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吧?!壁w保慶說。

入職國家天文臺后,趙保慶進入“FAST”項目技術攻關團隊,主要參與聚焦主動反射面系統(tǒng)。在被派往貴州之前,他和團隊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封閉式訓練。那是一段對身心巨大考驗、對心智極大磨煉的經歷。由于工程實驗需要嚴格的實驗環(huán)境,趙保慶每天必須四五點鐘起床對材料進行低溫測試,十二點開始材料高溫測試。如此單調枯燥的工作,他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堅信“百煉成鋼”,能夠有幸參與“中國天眼”建設,再苦再累都值得。

聚焦主動反射面系統(tǒng)是“FAST”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開始,我們想用鋼結構反射面單元,通過在表面刷油漆來防腐,不過重量大,還很影響反射面的精度?!壁w保慶說,當時團隊在北京密云的一個研究所里研制了很多模型,測試、改進了很多次,仍然達不到設計要求,“那些日子,南老師的頭發(fā)每一根都是豎著的。他脾氣很大,對我們要求很高。現(xiàn)在想來,沒有他這樣一位領軍人物,就沒有后來的技術突破?!?/p>

“每一次失敗都是有用的?!蹦先蕱|一次次總結失敗的原因,沒有沮喪,而是研究得更投入。他常對團隊中的年輕人說,你以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嗎?其實我每天都在學。“好好干,不能對不起國家和百姓?!蹦先蕱|做學問的風格和原則,深深影響著他的團隊,更影響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趙保慶。

“貴州,天無三日晴,濕度大;處于高原,光照又強……”鋼結構方案被否定后,趙保慶想試試碳纖維材質,但難以抵抗當地強烈的紫外線,而且存在維護難度大等問題?!澳侠蠋熃逃覀?,遇到難以解決的事兒,除了實踐,還要多從文獻中找答案?!壁w保慶翻閱了大量資料,終于發(fā)現(xiàn),國外從事結構學的同行,曾在農業(yè)大棚中使用過一種鋁合金結構。受此啟發(fā),他和同事把目光瞄準了鋁合金螺栓球空間網架結構,最終制成了鋁合金材質的反射面。實踐證明,他的理念確實有效解決了重量、精度等問題。

30萬個調整結構單元、4450塊鋁合金反射面單元、200套水平連桿、100套抗拔裝置、50個雙向滑移支座……趙保慶與同事們一道為“FAST”工程建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難題。在這一過程中,他一邊摸索,一邊實踐,反復驗證自己的新想法,不斷取得新突破。其中,“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超大空間結構工程創(chuàng)新與實踐”榮獲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特等獎。目前,他研制的“FAST射電望遠鏡反射面單元支撐調整裝置”“五等分全鋁合金網架結構反射單元”等5項發(fā)明專利已問世。

吳若飛的舍棄

一批批優(yōu)秀的年輕人來到大窩凼,吳若飛就是那時放棄了在北京航天系統(tǒng)工作的機會,來到“天眼”的建設工地?!拔揖褪琴F州人,說實話,我從考上航空航天相關專業(yè)的那天,就沒想到過,自己有一天還能回家鄉(xiāng)工作,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出一份力?!?/p>

雖然吳若飛從小在貴州長大,但初次來到“中國天眼”建設現(xiàn)場的他,還是被這里的艱苦環(huán)境震撼到了。他回憶,建設初期,大窩凼既沒有路,也沒有房子,科研人員只能住活動板房,儀器甚至也要靠人往山上背?!八拿姝h(huán)山的洼地,很潮濕,被子都能擠出水。我最不適應的是不能洗澡,那滋味兒真是挺難受的?!眳侨麸w說,不知怎的,每當自己動了退縮的念頭,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中國天眼”的效果圖,想想建成后的樣子,它仿佛是全人類眼睛的延伸,能看到“光年之外”,能洞悉宇宙的“前生后世”。它也可以探索和驗證困擾人類已久的宇宙奧秘,比如引力理論、星系演化,乃至物質和生命的起源?!跋氲竭@些,我就不會再懷念過去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當下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在這里,每個人都在為貴州、為‘中國天眼’出力?!眳侨麸w指著反射面下面的觸動器說,每一個觸動器200公斤重,因為施工場地狹小,且作業(yè)面位于反射面之下,不能上大設備,所以只能用人力搬運、安裝……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全國最優(yōu)秀的建設單位,也紛紛聚集到大窩凼。建設“鳥巢”的單位進行鋼結構圈梁格構柱的施工,建設了國內外多座著名斜拉索大橋的企業(yè)負責索網施工……連接大窩凼所在的克度鎮(zhèn)與平塘縣的高速公路上,架起了一座世界最高,有著“天空之橋”美譽的平塘特大橋……吳若飛拍了拍“天眼”的圈梁說:“‘天眼’就是當下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集合。除了科學家,每一位建設者也都是追夢人!”

舍棄的同時,也有收獲。過去,吳若飛一年才能回家待上幾天,如今,每周都能回去跟家人團聚?,F(xiàn)在,家里人也都知道了,集合了如此多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國天眼”,為什么被稱為“國之重器”。

吳若飛帶著記者登上觀景臺,向下俯瞰,依托喀斯特地貌“天坑”而建、直徑達500米的大科學裝置形似一口銀色“大鍋”。如果這口“大鍋”裝滿水,全世界每個人能分到2公斤!作為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觀測能力是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的10倍,是美國阿雷西博300米望遠鏡的2.25倍。

“天眼”的表面共有4500塊三角形主動反射面,這樣獨特的設計,能把覆蓋30個足球場大的信號聚集到饋源艙內。饋源艙重達30噸,被6條400多米的鋼索吊起,移動范圍可達200米。每一次位置移動,誤差都能控制在毫米級。在看不見的地下,還埋藏著超過10萬根光纖,為數據傳輸提供保障。一項項自主創(chuàng)新,鑄就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天眼”。

“那是南仁東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在經歷治療后頭發(fā)花白而稀疏,平時不肯拋頭露面?!眳侨麸w始終記得一個場景:2017年1月,10位科學家獲2016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獎,南仁東名列榜首。頒獎典禮上,這位身患重病的老者,聲音沙啞、斷斷續(xù)續(xù)地說——

“我知道,這份沉甸甸的獎勵,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卻的,就是這二十二年艱苦的歲月里,貴州省四千多萬各族父老鄉(xiāng)親,和我們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我再一次借這個機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幫助過FAST的人……謝謝!謝謝!”

2021年2月5日,正在貴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遠程察看“中國天眼”,并與科研人員連線交流?!斑@是對國之重器的深情凝望,也是對再攀高峰的期許勉勵。”吳若飛說。

驅車駛離大窩凼5公里外,手機信號又恢復滿格。路旁,一座天文小鎮(zhèn)正在興起。從太陽表面發(fā)出的光,飛行8分鐘后,抵達地球,穿過云層,灑向平塘縣;峰叢之中,一只巨大的“眼睛”,安靜地迎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