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多維呈現 ——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觀后
來源:文藝報 | 趙 倩  2021年07月07日06:16
關鍵詞:《偉大征程》

戲劇與歌舞《東方奇跡》

經過兩年策劃、創(chuàng)排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于2021年6月28日在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這是一臺壯懷激烈、大氣磅礴、意象豐滿的演出,是一臺多維度呈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演出,更是一臺學黨史、悟初心、催人奮進的演出。

以人民為主體的文藝創(chuàng)作。人民是歷史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的選擇決定了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因此,文藝作品,尤其是以“歷史”為敘述對象的作品,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以人民為主體,反映人民的意志、情感和愿望,才能被觀眾更為深刻、充分、真切地理解和認識。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成就,無一不是人民參與的、依靠人民而取得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薄秱ゴ笳鞒獭匪v述的1921—2021百年黨史,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等四個階段為敘事主線,以“浴火前行”“風雨無阻”“激流勇進”“錦繡前程”為篇章標題,藝術化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領導中國人民從弱小走向強大,進而走向繁榮富強的、波瀾壯闊的光輝歷史進程。在此過程中,人民始終是主體,人民的利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目標。那一段段真實再現的歷史影像、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紅色歌曲和一個個風格各異的舞蹈作品,都讓觀眾通過曾經的“歷史”,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人民的偉大。如戲曲與舞蹈《激情歲月》,表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王進喜、史來賀、雷鋒、錢學森、焦裕祿等奮戰(zhàn)在各個行業(yè)的人民“用青春激情繪制理想、攀科學高峰為祖國爭光”的風發(fā)義氣和奮斗群像。歌舞《特區(qū)暢想曲》則以建筑工人的舞蹈為主體,描寫了一代打工人為深圳特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動情地演繹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奮斗與昂揚風貌。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回首百年來,我們黨在繼承和發(fā)揚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指導著黨和人民各項事業(yè)的實踐與發(fā)展。在這些思想理論中,“人民”一直是核心要素和旨歸。而《偉大征程》也恰恰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解讀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怎樣的有理論、有思想的政黨,解讀了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斗爭與社會建設并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如在描寫抗洪救災、汶川地震、抗擊非典與新冠、脫貧攻堅等環(huán)節(jié)中,那飄揚著的黨旗,正是秉承“人民至上”的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席、永遠是人民的主心骨的生動詮釋。

對傳統(tǒng)之“樂”內涵的擴展。其一,超越“樂”之內涵的互文性表達。在古代中國,“樂”是一個復合的藝術概念,包含著歌(詩歌)、器樂和舞蹈等藝術形態(tài)。而不同于《東方紅》《復興之路》和《奮斗吧中華兒女》等“音樂舞蹈史詩”,《偉大征程》帶給觀眾的,并非一種簡單的“復調”式的表演集合,演出不僅有歌曲、戲曲或舞蹈的跨界融合,有的節(jié)目還加入了戲劇表演的元素,包括由影視演員參與的歷史事件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舞臺上演員參與的歷史事件的情景再現,突出了“情景史詩”的藝術特點。在視聽效果上,《偉大征程》頗具立體性和豐富性,舞臺上的歌舞表演與大屏幕上的影像,形成互文性表達,彼此“詮釋”。如情景舞蹈《起義起義》,戲劇與舞蹈《長征》,情景大合唱《怒吼吧 黃河》,戲曲與舞蹈《激情歲月》,合唱與舞蹈《行進中的火炬》,情景交響歌舞《人民至上》,鼓樂歌舞《新的天地》,器樂、童聲合唱與舞蹈《命運與共》等,這些經過藝術淬煉和提升的節(jié)目,蘊含著多元藝術形態(tài)的跨界互文。如《命運與共》,表現了全國人民踐行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實踐。舞臺后場與旋轉舞臺上的樂手操琴,彈奏著主題旋律;中場身著紅黃藍綠白五色服裝的年青舞者們的表演,象征著五大洲人民一起歡歌起舞;大屏幕上,一幀幀播放著的黃河、珠穆朗瑪峰、金字塔、亞馬遜雨林、阿爾卑斯山、孔子學院以及中國對非洲各國的援建、智利總統(tǒng)迎接中國疫苗等影像,深刻地彰顯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全世界奏出的心靈交響。

本次演出的節(jié)目,除了立足人民性之外,還包含時代性特征。節(jié)目編排以歷史發(fā)展為主線,每一個節(jié)目都與特定歷史時期的事件相呼應,以歌曲、舞蹈、戲劇及舞美等多樣化編配,描繪出不同時代的特征,讓觀眾不僅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更對中國的發(fā)展變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如在反映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發(fā)展的歌舞《特區(qū)暢想曲》中,靚麗的青年男女在舞臺上跳起了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街舞,讓觀眾很容易想起那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代,喚起他們甜蜜的回憶。

其二,表演區(qū)域的多點并舉與殊途同歸。此次演出大部分節(jié)目具有舞臺表演的去中心化特點。舞臺被分為前、中、后三個主要表演區(qū)域,還可以劃出左前、右前等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表演在統(tǒng)一的主題下,又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因此,與一般綜藝性歌舞表演的寫意性“留白”不同,本次演出的大部分節(jié)目更多的是對寫實手法的運用,以舞臺的密與實,彰顯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此外,舞臺后方的大屏幕通過歷史與當代重要事件的影像播放,與舞臺表演成為一體,形成了表演區(qū)域立體、多點的特征。這些區(qū)域在功能上殊途同歸,共同完成對不同主題的多元化建構。

尤其要指出的是左前和右前方的旋轉舞臺。在其一側,是專門為戲劇表演預留的空間,這是本場演出的亮點之一。如在表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先驅們的愛國抗爭、在表現脫貧攻堅時期黨員干部們的奮勇當先、在表現抗擊新冠肺炎斗爭中醫(yī)護人員的逆向而行等環(huán)節(jié)中,分別由影視演員在這一方小舞臺再現了閩寧鎮(zhèn)、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真實故事,通過大屏幕予以同步播放,并與中場的歌舞表演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對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的書寫。

再如鼓樂歌舞《新的天地》中,百面大鼓在空中擂響,在威亞的調度下進行左右和上下的隊形變換;百名號手則在舞臺上吹響號角,以樂聲與鼓聲相和;舞臺上除了數十面大鼓外,數百名旗手舞動著紅旗又與鼓樂相應,描摹出一幅氣象萬千、新時代民族復興的盛世畫卷。

藝術與科技的水乳交融。其一,屏幕的設計。由8000多塊LED屏幕組成的大屏幕也是本場演出的亮點之一,它幾乎與鳥巢一樣高,寬度有數十米。當不同時期的歷史畫面及新創(chuàng)影像在大屏幕上出現時,帶給觀眾的是撲面而來的震撼力,加上燈光元素的精準運用,為現場觀眾營造出更為真實的觀演效果。舞臺左前和右前方旋轉舞臺的其中一側,也安裝了顯示屏,其播放的內容或與主屏構成統(tǒng)一的畫面,或獨立成篇與主屏呼應。另外,在舞臺的中部,安裝了可以向上折角近90度的地面屏幕,在不同的場次,它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如刻畫抗美援朝時期戰(zhàn)斗之慘烈時,它用于表現戰(zhàn)士們一次次的沖鋒,并最終奪取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第二,舞臺的設計。此次演出所用的舞臺,有后場的階梯平臺、中場的平面場地,在舞臺的前部兩側,除了可旋轉的舞臺,可升降的舞臺也是頗具新意的設計。雖然旋轉和升降舞臺并非主要表演空間,但它們的使用,則是表演空間立體、多點視覺效果形成的主要原因。

應該說,從藝術呈現到舞臺設計,《偉大征程》從各個層面為觀眾解讀了“中華美學精神”在新時代語境中的新境界,即著重表現為以歌、舞、演、聲光電及視頻等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多維手段,帶給觀眾立體、豐富的感官審美體驗。

社會功能:從成果展示到精神激勵。作為一臺大型史詩類文藝作品,《偉大征程》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類文藝匯演以及大型主體性文藝演出如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復興之路》《奮斗吧中華兒女》等,并非只存在差異性,在功能上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延續(xù)性。首先是成果展示。歌曲無疑是描寫時代發(fā)展和風貌最快捷的藝術形式,本次演出中,我們不僅聽到了《八月桂花遍地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國心》《走四方》《春天的故事》《今夜無眠》《走進新時代》《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經典歌曲或其改編,還聽到了在新時代涌現出的《小康之歌》《人民至上》《強軍戰(zhàn)歌》《未來你好》《領航》等優(yōu)秀作品,這是歷代音樂工作者在紅色主題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上的成果體現,演出更是推動本土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其次是人才培養(yǎng)。一次大型主題創(chuàng)作、排練和演出過程,對于參與其中的年輕演員而言,不僅豐富著他們的舞臺經驗,強化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也極大地改變著他們對于藝術創(chuàng)演規(guī)律、組織和協調規(guī)范等方面的認識,并引發(fā)對于自己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責任和態(tài)度的反思。正如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排演所產生的后繼貢獻:“為新中國未來文藝人才樹立典范形象”“為新中國未來文藝事業(yè)提供骨干力量”“為新中國未來文化繁榮確立價值取向”那樣,本次《偉大征程》的排演,無疑也將為新時代培養(yǎng)一批思想認識過硬、藝術水準較高的文藝骨干。再次是文化認同。簡單說來,在不同節(jié)目的表演中,臺上與臺下、演員與觀眾同唱一首歌的氣氛,正是觀眾對于中國文化特質、中國共產黨的貢獻和中國人身份的強烈認同。第四是增強民族自信?!秱ゴ笳鞒獭啡鏁鴮懼袊伯a黨歷史的發(fā)展及成果,展現出大國氣象、大國風范。當領袖和民族英雄出現在大屏幕上,當戰(zhàn)士出現在舞臺上,當我們在生態(tài)、工業(yè)、科技、醫(yī)療、軍事等方面的建設發(fā)展成就一一出現在眼前時……全場觀眾熱情地揮動手中的黨旗和國旗,并且由衷地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這即是新時代中華兒女民族自信的最有力表征。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根本原因是始終堅持和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目的,正是讓我們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觀看完《偉大征程》,我們無疑都會被一代代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所深深感動,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體會到時代榜樣的力量以及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豐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階段的重要意義,也讓我們的黨史更加生動、立體地“活”在了觀眾心中,進而激勵我們將這種感動化為前進的動力,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而這,正是這場大型情景史詩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核心意義所在。

(總攝影師:林毅 圖片:林毅攝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