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致富金葉打開小康大門
來源:工人日報 |   2021年06月07日16:26

5月18日上午,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茶代表”來到了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在這里,他們見證了“白葉一號”鄉(xiāng)村振興黨建聯(lián)盟成立。

這次跨越千里的相聚,緣于“一片葉子”。2018年4月9日,靠種植白茶富裕起來的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提出捐贈安吉白茶苗給西部貧困地區(qū)的建議。2018年7月15日,安吉與沿河縣中寨鎮(zhèn)正式簽訂捐贈“白葉一號”茶苗360萬株1200畝的協(xié)議。

此后,“白葉一號”跨山越河,在沿河縣的多個村子生根發(fā)芽,發(fā)展成為朝氣蓬勃的茶產業(yè),改變了當?shù)厝罕娚睿瑸樗麄兇蜷_了小康的大門。

千里之外來了“致富葉”

中寨鎮(zhèn)地處貴州省曾經最貧困的縣之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西南部,境內重巒疊嶂,地無三尺平,曾是沿河縣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之一。引進“白葉一號”前,當?shù)剞r民主要依靠坡地種植,收入有限。同時,這里氣候溫和,海拔高低懸殊,紅、黃壤土分布廣,是產好茶、名優(yōu)茶的好境地。

中寨鎮(zhèn)黨委書記譚鵬飛介紹,當?shù)匾苍N過茶,有許多老茶樹,10多年前一些村引種過茶葉,但沒有形成氣候。主要是茶園管護和后期加工環(huán)節(jié)跟不上,沒有技術,也不掌握炒茶工藝。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qū)脫貧。有關方面確定了3省4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受捐對象,中寨鎮(zhèn)的3個村莊名列其中。

2018年10月,360萬株茶苗翻越千山萬水,“落戶”中寨鎮(zhèn)。隨著白茶在中寨鎮(zhèn)落地生根,浙江黃杜村每個月都會派專門的技術人員來指導管護,并培訓當?shù)卮迕駥W習先進的種茶技術。采茶季節(jié),他們又派炒茶師傅前來手把手傳授炒茶技術。

在中寨生根發(fā)芽的不僅是一株株白茶,還有一個逐漸發(fā)展壯大的增收產業(yè)。2018年“白葉一號”到來之前,中寨各個村落零星種植的綠茶只有200多畝。2018年,“白葉一號”落戶中寨,種植面積1500畝。此后,當?shù)赜值桨布S杜村購買茶苗,目前,“白葉一號”種植面積達到5350畝,帶動全鎮(zhèn)茶葉種植面積1萬多畝。

家門口掙到了錢

志強村是首批接收種植“白葉一號”的3個村之一。村里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云霧生態(tài)茶葉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目前全村共有茶園1170畝,其中安吉縣黃杜村捐贈“白葉一號”茶苗種植了500畝,合作社自行種植“白葉一號”250畝,“黔茶一號”220畝,綠茶老茶園200畝。

有了產品,中寨鎮(zhèn)選擇了合作社經營的模式。目前,中寨在種植茶葉的14個村建立起12個合作社。

“白葉一號”茶苗落戶志強村以來,50多歲的村民廖素霞,每年在茶園務工可以收入1萬多元,家里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沒有茶園以前,家里每年就是靠喂一頭生豬和種點玉米、稻谷、紅薯等維持生計,生活緊巴巴的。如今每天在茶園務工至少有80元以上收入,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想吃什么隨時可以買?!绷嗡叵紝δ壳暗纳詈軡M意,“我們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地一年還有200元的收入?!?/p>

“自從村里有了茶園基地,凡是有點勞動能力,但又不能外出的老人、婦女,基本上都在基地務工,每年每人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該村合作社負責人張勇介紹。

如今,受益于產業(yè)增收,除了茶園的崗位外,中寨鎮(zhèn)還開發(fā)了護路員、管水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提供給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婦女,越來越多人在家門口掙到了錢。

種下新夢想

隨著收入逐步增加,曾經受困于貧困的人們,種下了新的夢想。

今年4月22日,在貴州沿河中寨產業(yè)振興·攜手同行·農文旅融合發(fā)展暨首屆云中仙寨鄉(xiāng)村茶葉節(jié)“白葉一號”頂級茶拍賣環(huán)節(jié)上,500克“白葉一號”頂級茶以18萬元的價格落槌成交。

這款茶的茶苗來源于浙江安吉縣黃杜村黨員群眾捐贈,是“三省四縣”第一株種植的茶苗。茶葉由浙江省級白茶加工專家加工而成。茶葉拍賣錢款將納入志強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

此前,該款茶葉在銅仁市2021年春季斗茶賽上榮獲“金獎茶王”稱號。

為了促進這些茶葉銷售,浙茶集團專門注冊了公益茶品牌——攜茶。浙茶集團承諾按市場價10年包銷捐贈茶苗產出的茶葉。

在沿河縣,本地還有一個以“洲州茶”為品牌的企業(yè),可以收購茶葉并幫助銷售。

中寨人說,“攜茶”和“洲州茶”是“白葉一號”走向市場的兩道“保險杠”。但是,不能躺在別人提供的“保險杠”上等靠要,要學習自己走向市場。

“黃杜村人能用20年種出一片茶葉,富裕一方百姓?!弊T鵬飛說,“我們有他們幫助,可以學習他們的經驗,再有六七年時間,也一定能闖出一條新路子?!?/p>

如今,中寨人在為新的夢想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