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明:在關鍵時刻“喊一嗓子”
【專家筆談】
粉碎“四人幫”的時候,舉國歡騰,大家感到又一次解放了。當時我是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助教,以為“文化大革命”結束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就要開始了,中國歷史發(fā)展要出現(xiàn)重大轉變,就著重從政治上、理論上積極參與揭批“四人幫”的斗爭。我在學校、省里的大會上發(fā)言,也寫文章,批判“四人幫”。后來我就想,批判“四人幫”要抓住根本性的東西,以推動撥亂反正。
就在這個時候,具體來說就是1977年2月7日《學好文件抓住綱》發(fā)表,提出“兩個凡是”。問題變得復雜了?!皟蓚€凡是”本質上是維護“文化大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我們的國家要么堅持“文革”的那一套,這意味著中國人的日子肯定過不好的;要么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重新開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道路??梢哉f,黨、國家、民族處于十字路口。我是一個黨員,還是一個理論工作者,要盡自己的力量,爭取第二種前途。大致是在1977年3月初,我找到了撥亂反正的關鍵,那就是批判“兩個凡是”。
如何批判和否定“兩個凡是”?在當時這個事還不好辦,直接沖上去是不行的。這就要講究策略。我想,既然“兩個凡是”是錯誤的,那么什么是正確的、科學的呢?雖然有“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的說法,但是“破”并不等于“立”,“破”了也未必就能“立”。而沒有“立”,“破”也“破”不成。這就是說,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個針鋒相對的科學論斷,讓人們眼前一亮,徹底否定“兩個凡是”。
剖析“兩個凡是”的本質,發(fā)現(xiàn)它是違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我找到兩條路徑,一是宣傳“實踐論”,一是宣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經(jīng)過反復思考和研究,我選擇了后邊這個。因為“實踐論”這個題目太大了,內(nèi)容廣泛,一篇文章容納不下,可能淹沒實踐標準,沖淡主題,磨掉文章的鋒芒。提出真理的實踐標準,與“兩個凡是”直接杠上了,針對性強,而且這個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無懈可擊。
大概是在1977年7月初,我確定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作為主題,來寫一篇文章。我重讀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標準的論述,還有《實踐論》。真理的實踐標準有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任何理論是否正確,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才能作結論;二是實踐標準的辯證法,即實踐標準的相對性與絕對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這篇文章的主要任務是否定“兩個凡是”,要集中火力,因而重點論述前一方面,對于后一方面點到為止就行了,以防止片面性。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是一個重要原則,必須提一下,但不展開,一切都圍繞著文章的中心來寫,不能沖淡了主題。
為了讓這篇文章更有力度,更有針對性,我著重強調了這么幾層意思:一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是自覺運用實踐標準檢驗自己的理論,以證實、修正、發(fā)展自己理論的典范;二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就在于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證明是正確的。在組織材料時,主要論點、論據(jù)都引用馬列著作的原文,完整、準確,這是當時寫文章的一個通行方法。
文章寫好后,在9月初寄給了光明日報理論部哲學組組長王強華同志。我們是在南京的一個會上認識的,他跟我約稿,并沒有出題目,我就把這篇文章寄給他了。后來這篇文章經(jīng)過多位同志的反復修改、打磨,題目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胡耀邦同志審定后,于1978年5月10日先在中央黨校內(nèi)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上刊出,5月11日在《光明日報》頭版公開發(fā)表,署名是“本報特約評論員”。
這篇文章沒有多少理論上的創(chuàng)造,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高校的每個哲學教員都知道的。我不過是抓住了一種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擔負起作為一個黨員、一個理論工作者的責任。我就是要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喊一嗓子”。
我今年86歲了,一直關注著國家大事?,F(xiàn)在,我們國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zhàn)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祖國大地綠水青山。我感到很高興,希望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來越有力量,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
(作者:胡福明,本報記者蘇雁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