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珍珠》修改記:千百種滋味歸于沉靜
《綠珍珠》
作者:湯湯
2020年11月出版
這是一個救贖、原諒和接納的大愛故事。童話以森林里的精靈“綠嘀哩”為視角,以綠嘀哩念念和人類女孩木木相識、傷害、和解的過程為主線,寫出了綠珍珠樹林的消失、再現(xiàn)和重生,展現(xiàn)了這一片土地上人類與以綠嘀哩為代表的自然萬物之間驚心動魄的和諧、對抗、和解的過程。
1
長篇童話《綠珍珠》初稿不過寫了四個月,不停歇的修改卻經(jīng)歷了一年多。
每一遍似乎都改到自己滿意了,但只要放上幾天,不滿立刻又籠罩我。每一次修改都遇到不舒服的文字,遇到細節(jié)的漏洞和生硬的情節(jié),還有這樣那樣的貧瘠和單薄。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沮喪和懊惱,這的確是我寫作生涯中最漫長曲折和最不自信的一次寫作,以至于不記錄點下來,我就不能往前走了。
《綠珍珠》醞釀的時間并不短,2016年寫完短篇童話《念念不忘》以后就開始了。當時為它特意準備了一個新本子,有什么想法和細節(jié)產(chǎn)生了,就往上記,到2018年初,已經(jīng)拉拉雜雜地記了不少,心里有了粗疏的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走向。到8月份,寫作的沖動越來越強烈,特別自負地認為自己可能要寫出一個優(yōu)秀的長篇童話了。在這之前,我已有七八年沒寫過長篇,我感覺自己駕馭不好大的結(jié)構(gòu)和長的故事,所以希望通過中短篇的歷練,獲得足夠的力量和底氣來重新嘗試。2018年8月,我寫下“綠珍珠”三個字,我看著它們說,開始吧,湯。
我不知道別的作家怎么樣,對于我來說寫作中的自信太重要了,如果不是心里揣著“它將是一個杰作”的念頭,以我怕苦怕累的心性,根本無法一個字一個字地往下寫。我是一個需要無窮的激情和熱情才能推動寫作的人,一旦自信不夠,覺得正在寫的也許是一個平庸的作品,就會興味索然,連把一個小小的句子寫通順都會覺得萬分艱難。寫到自信萬分的時候,我會忍不住和朋友說,我可能要寫出此生最好的作品了;寫到不自信的時候,我覺得它就是一個應(yīng)該毫不留情丟棄的垃圾。記得初稿寫完尾聲部分時,我合上電腦,閉上眼睛,任幸福的感覺在胸膛里潮水一樣沖刷,整整激蕩了半個白天。
這以后的兩三個月,我沒有去看過它一眼,好像把它忘記了。當然沒有忘記,想起它一下,心里的某個角落就甜蜜一下,仿佛自己悄悄地藏了一個足以溫暖后半生的寶貝。
一天早上醒來我對自己說,好了,開始修改《綠珍珠》吧。我把自己當作一個陌生的讀者,帶著歡喜和期待的心情打開它,看看這到底是一個怎樣水準的童話。我讀了整整一天,讀的過程中我羞愧得數(shù)次閉上眼睛,讀完以后一連幾天都無法面對它。這樣巨大的落差我從未遇到過,我寫作時一定是被什么東西沖昏了頭腦。我迷茫地問自己,你是怎么帶著那么好的自我感覺把它一路寫完的?你可真叫人驚詫啊!那一刻我對自己充滿同情和鄙視。
2
《綠珍珠》插圖
掙扎了幾天后,我開始第一次修改。修改過程就像通下水道似的艱難和麻煩,隨處可見不舒服的文字和段落,就像一團團堵塞物,阻擋在眼前,繞不過去,闖不進去,它們幾乎消耗了我全部的精力。我一次一次為找不到恰當?shù)脑~句而痛苦,那陣子大概是把詞語和句子都弄丟了,我陷入了深度的自我懷疑。我咬著牙,每天抽出三四個小時投入艱澀的戰(zhàn)斗,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往下“疏通”。終于,我哼哼哧哧地,爬雪山過草地一樣地,把它從頭到尾完“順”了一遍,回頭一讀,還是泄氣,又不知問題出在哪里,只是很想放棄它,想和它永別,老死不相往來,就當作從來沒有認識過。
放棄之前我將它發(fā)給編輯梁燕,因為先前我給她多次暗示,也發(fā)過自己比較滿意的章節(jié)給她一睹,所以她對這個作品的期待并不比我少。我料定她讀了全文一定會失望的,我給她留言說,你看看吧,它不行。梁燕立刻看完回復(fù)我說,它是有很多毛病,但讀到最后有深層的感動在,值得好好修改,別著急,慢慢打磨。這句話成了我的還魂藥,我抖擻起精神再次打開它。
它是不好,但它也有我先前的作品未曾抵達之處。第二次的修改順利了很多,改完之后自我感覺又很好了,甚至有了自信發(fā)給朋友們看看。而其實發(fā)出去沒兩天,我就意識到它還是個踉踉蹌蹌的孩子,果然從朋友那里得到一堆意見,我懷著感激的心情又埋頭修改。
改到2019年8月時,大大小小改了多少遍,已經(jīng)記不得了。改一遍就請一兩個朋友幫忙看看,他們每雙眼睛看到的都不同,角度不同,關(guān)注點不同,提出來的問題不同。有的地方,這個人認為寫得太好了,另外一個卻覺得太差了。那真是一段迷茫的時間,我?guī)缀蹩焓ヅ袛嗔α耍乙粫河X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全心接納他們的意見;一會兒又覺得他們說的沒有道理,我應(yīng)該篤定地相信自己的感覺。一遍一遍,我的心一次一次昂揚起來,又一次一次低落下去。我掙扎在自卑和沮喪中,同時更加明白自己在長篇駕馭上的薄弱。但我的編輯和好友梁燕,她總不肯放棄我,她耐心地陪伴著我的整個修改過程,冷靜地看著我神經(jīng)質(zhì)一般的自負和自卑。我低迷的時候,她給我打氣;我驕傲的時候,她又給我涼水。我每改一遍,她必讀一遍,很細致地勾畫圈點旁注。唉,當編輯真是一個叫人同情的活計。
回憶那段日子,我像一艘斷了桅桿的船,掙扎在大海的旋渦中。每一次改到最后一個字,以為可以從旋渦里出來揚帆前進了,又一次次被推回旋渦,從頭開始。寫了十幾年,我突然回到了初寫者的狀態(tài),寫作真是一件叫人吃驚的事情。好在只要打開文檔,我就能深吸一口氣潛進去,我和它說,不著急,咱們慢慢來,慢慢走,咱們重新生長,一點一點變成好的模樣。我直視它大大小小的漏洞和邏輯上的問題,直視它許許多多的毛病,一邊思考一邊修改。改到8月底的時候,我認為它已經(jīng)拿得出手了,它應(yīng)該是一個豐富厚實的作品,是好讀且耐讀的,是感人且有力量的。
3
《綠珍珠》插圖
在這之前,編輯曾告訴我,將來給《綠珍珠》開一個作品研討會,研討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批評前置研討會,放在書出版前,讓大家來提意見,進一步幫助作者修改;另一種就是出版后常規(guī)的研討會了。
我選擇了前者,一是我對這種形式感到新鮮,我是個喜歡新鮮事情的人;二是我想聽到來自老師們更多真實的聲音。2019年10月,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委員會、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和浙江師范大學(xué)兒童文學(xué)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綠珍珠》批評前置研討會,在北京現(xiàn)代文學(xué)館召開。研討會的具體種種,這里不再敘述,那真的是一個“挨批”的研討會,是我創(chuàng)作生命中太重要的一個事件!
研討會后,我在朋友圈發(fā)過兩段文字:
研討會之前我的心其實有點忐忑,也許一個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往往是脆弱的。我以為它是好的,又以為它是不好的,自信和自卑常常像小火一樣煎著我的心。但研討會一開始我的心就是安寧的了,一個作品在出版前能被這么多老師閱讀到,而且給我這么多真誠和真實的批評,幫助我修改和進步,讓它有機會以盡可能好的模樣出世,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這是一件多么奢侈和珍貴的事情,我深感自己的幸運!這一次的出版前置批評研討會對《綠珍珠》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對我的創(chuàng)作生命,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我的內(nèi)心受到了激烈的震動,甚至有一種輕微的虛脫感。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我是否從來就沒有好好反思過呢?多么感謝這個機緣,感謝各位老師溫暖的鼓勵和犀利的批評!好好消化和思考,再全身心投入修改。
那天的批評火力著實猛烈,震碎良好的自我感覺?!毒G珍珠》何其幸運,在出版前能得到這么真誠而銳利的意見;我何其幸運,遇見這么多老師和朋友幫助我,敲打我,點撥我,鼓勵我。這三天時不時陷入發(fā)呆狀態(tài),有時是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有時是悶悶的難過和彷徨,更多的時候是反思,是警醒,是對接下來應(yīng)該如何修改的思考。這是我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珍貴難得的經(jīng)歷,它是一場及時雨,在我正好需要的時候落下來。
朋友圈里這兩段文字看起來挺堅強的吧,其實那幾天我哭了不止一回鼻子。那幾天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不加掩飾袒露出來的話,具體是這樣的—— 研討會三個小時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認真地做筆記,并且真心地感謝老師們的坦率和犀利,不管批評多么狠,我一直是微笑的,是發(fā)自真心的微笑。當一個人說真話給我,是因為我值得他說真話,是因為有美好的緣分聯(lián)結(jié)著我們。不然,他們只要說幾句好話糊弄一下彼此都開心就完了。
研討會結(jié)束之后,直到黑夜來臨,我都沒有為《綠珍珠》遭遇那么多批評而感到難過。深深的孤單和委屈感是在深夜襲來的,我一個人住在酒店的房間里,眼淚止不住地流淌?!毒G珍珠》真的有那么差嗎?依照大家說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修改它。第二天早上醒來,我并沒有好一些,包裹我的是更深的孤獨和迷茫,為什么我付出了這么多力氣,耗費了這么多心血寫出來的作品卻如此千瘡百孔?為什么我以為它是好的,它卻是滿身缺點?難道是我的文學(xué)感覺和才華連同智商都一起堪憂了嗎?最后我可憐起自己來,要怎么修改它才好呀,我都覺得已經(jīng)改到窮盡處了,就算知道了怎么改,好不容易結(jié)束了的“苦役”又要重新開始,而且漫漫無期,可真?zhèn)X筋啊。
這樣自我同情了幾天以后,我開始反反復(fù)復(fù)地回味研討會留下來的文字材料,反反復(fù)復(fù)地審視《綠珍珠》。我意識到,《綠珍珠》并沒有那么糟糕,它有自己的光華和獨特之處,但它確實沒有抵達它應(yīng)該抵達的高處,沒錯,它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模樣。
我白天想著,晚上念著,時不時和梁燕討論著,最終,她的一句話激發(fā)了我的修改靈感。她說是否可以站在念念的角度來敘述故事呢?我問,用第一人稱嗎?她說可以考慮啊。這個念頭在以前的修改中,我不是沒有想到過,但這修改的工程量實在太大了,當時覺得沒有必要,更何況全知的視角更容易展開事件,寫起來局限小。
開了批評前置研討會后,我的心態(tài)變了,心里升起一股執(zhí)拗的勁頭,不管用多少時間和精力,我都要把它改好。不然我怎么對得起大家對我真心又誠懇的批評,怎么對得起大家為我開一場會那么多辛勞的付出。所以,梁燕此時的這句話像滾雷落進我的心里,但我還是弱弱地說,改成第一人稱后,一些我自己滿意的段落和章節(jié)就都要刪去了,那些章節(jié)費了很多心力的,梁燕說,大舍大得。
和梁燕說話的時候,我正在高鐵上,我的腦子和列車一起奔馳,是啊,用第一人稱,用念念的口吻敘述,用一個活了幾百歲的精靈視角看大自然和人類,看彼此間的依存和傷害,看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寬容、救贖和愛,不是很有意思嗎?站在一個精靈的角度看待人類的科學(xué)、進步和未來,不是更有空間和張力嗎?要知道,我們都習(xí)慣了從人類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
我的激情又一次漲滿了。
4
當我在電腦上敲打下一個完全不同的開頭時,我手舞足蹈起來。我找到了對的敘事調(diào)調(diào),我終于找到它了!去年9月份之前的一次次修改,我之所以改得那么累,就是因為我沒有找到它。一個作品可以這樣寫,可以那樣寫,但一定只有一種感覺是最正確、最合適的路徑。也就是很多作家說的我找到了第一句話。如果沒有找對,后面就會別扭,怎么也不會對。對于《綠珍珠》來說,這第一句話實在藏得太深了。好在,繞了很大的一圈后,我還是找到了它,我差點永遠找不到它。
多么感謝去年10月份的批評前置研討會啊,它給了《綠珍珠》重生的機會。我把“改變敘述人稱”的這個想法告訴幾個朋友,他們說那不是等于重新寫嗎,你就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改改就好了。但我的心里涌動著仿佛要重新活一次的激情,研討會后的孤獨、脆弱和迷茫已經(jīng)消散,我要為接下來的重寫式修改積蓄力氣。寫作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它真是叫人活得興致勃勃。這一遍的修改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滯,像大河向東流,像瀑布墜下山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重寫完畢了。
大的改動在三處,一是敘述人稱,人稱的改變導(dǎo)致每句話幾乎都要重寫過。
二是念念這條主線,原稿中念念失去綠珍珠樹林和啾啾妹妹后,是帶著復(fù)仇和奪回樹林的念頭來到人類世界,接近木木,并利用木木完成自己的復(fù)仇計劃。這種思路比較常見,落俗套,也容易讓心理轉(zhuǎn)折變得生硬。用了第一人稱后,我重新思考了綠嘀哩的“恨”——他們知道世界上有“恨”這種情感,但他們的心里產(chǎn)生不了真正的恨,恨對他們來說是遙遠的東西。
念念失去了樹林和啾啾,沒有產(chǎn)生復(fù)仇的想法,她只是執(zhí)著地想要讓啾啾重生,樹林的從天而降完全是一個意外。
就算是最先提出“恨”的小野,他也無法讓自己傷害童安,我濃墨重彩地寫了他的恐懼和所有綠嘀哩姐妹的恐懼,最終綠婆婆制止了悲劇的發(fā)生,“我們綠嘀哩不傷害任何一個生命,從前不能,以后不能,現(xiàn)在也不能”。盡管綠嘀哩如此單純善良,但人類的城市還是遭受了摧毀,木木還是遭受了沉重的心靈打擊。這中間,就有了不可名狀的復(fù)雜和無奈。
三是童話里的設(shè)定,童話里總是有很多設(shè)定的,比如要怎么樣的條件才能有怎么樣的結(jié)果,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寫法,就像在原稿中,念念要奪回樹林需要一個人類的擁抱和一滴血,變得美麗則需要一個祝福。這樣的設(shè)定在童話里很多見,有了設(shè)定,按照這個去寫,會簡單明確。但這太沒有難度和藝術(shù)性,也經(jīng)不住推敲,只要反問一句,憑什么是這樣子?憑什么一個擁抱,一滴血,一個祝福就能讓樹林重生?這是誰規(guī)定的?在這一稿中,我去掉了簡單的設(shè)定,讓樹林的重生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還有許多細部的修改,比如把樹精改成“綠嘀哩”—— 我們出生在超過五百歲的樹上,生活在古老的樹林里。我們有綠色的手掌和腳掌,身體里流淌著綠色的血液。 每個清晨,我們用嘀哩嘀哩的歌聲喚醒樹林。 所以,我們叫自己“綠嘀哩”。這個改動我非常滿意,既避免了“樹精”這個過于老套的稱呼,帶來了新鮮感,又增加了活潑靈動的童話氣息。
對童安這個人物形象的修改,也費了很多心思。在上一稿中,童安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要追求更輝煌燦爛的成功人生,修改了以后,我讓童安把名利心和虛榮心藏起來,就像我們很多人,都把這種想法掩藏著,不好意思冠冕堂皇地說出口。
童安是一個天才科學(xué)家,他對科學(xué)和世界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他相信世界上有某種肉眼不可見的神秘力量存在,他代表著人類對大自然不停地探索和征服,包括科學(xué)不斷地發(fā)展。這里邊也包含著我對科學(xué)不斷發(fā)展的反思,以及人類世界日新月異變化的反思??茖W(xué)不斷地發(fā)展,也許正是人類貪欲的一種。人類對自然傷害的一步步升級,最后傷害到的一定是人類自己。我不做批判,我也拒絕簡單判斷。
童安在科學(xué)和虛榮里迷失了自己,他并不覺得自己所做有錯,所以他才會在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表現(xiàn)得從容,他覺得為科學(xué)事業(yè)付出生命代價是值得的。直到他感受到了綠嘀哩的天真和善良,他的心被滌蕩了,他反思了從前不曾意識到的一些東西,在那一刻,他是真正被感動的。那么,他走出樹林以后,在喧囂浮躁功利和虛榮的人類世界里,這份感動和心靈的澄澈又能保持多久呢。我覺得很懸。
所以,我安排讓他們遺忘,只有徹底的遺忘,綠嘀哩才會有徹底的安寧。因為人性的貪婪、自私等弱點決定了人類很難變得更好,因此結(jié)尾也不是圓滿的,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綠嘀哩在流浪,若干年后,等待綠嘀哩的又是什么呢?只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真正敬畏自然,懷著謙卑的心,大自然才會更溫柔地對待我們吧。我自己認為童安這個人物是讓整個作品往前走了一大步,并且拓寬了作品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
5
對照前后兩版《綠珍珠》,大的故事框架和內(nèi)涵其實是差不多的,人類女孩木木與代表自然力量的綠嘀哩念念之間的相識、傷害與和解,無論是人類女孩還是精靈女孩,都經(jīng)歷了可怕的噩夢,噩夢之后何去何從,心靈如何重建,幸福如何找回,世界如何回到美麗的模樣。 創(chuàng)造和毀滅,信任和欺騙,失去和得到,傷害和救贖,人生諸多的兩難處境,人類和自然相處過程中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以及艱難探索,還有對人類科學(xué)和文明、自然災(zāi)難的反思等等。雖然故事框架和主題內(nèi)涵差不離,但敘述方式的轉(zhuǎn)變帶來了新的面貌,上一稿中出現(xiàn)的主題和理念大于故事的毛病,在這一稿中基本消解了。我自己的判斷是,《綠珍珠》好讀了,氣韻貫通了,自然圓融了,它基本是一個厚實而輕盈,有力量且感人的童話作品了。
《綠珍珠》的修改是艱難和曲折的,經(jīng)歷的情感起伏也相當大,忐忑、沮喪、焦慮、灰心等情緒恐怕可以裝好幾個籮筐。它于我而言是一次心性的磨煉,褪去我心里的驕傲和自負,讓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寫作上的局限和微弱的才華,使我清醒、謙卑,真實地沉靜下來。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不得不說,我發(fā)現(xiàn)面對同一個作品,每個人關(guān)注的、在乎的、看到的常常完全不同,比如有人說童安這一部分要去掉,另外的卻認為這一部分太驚艷了;比如有的人認為琥珀貓可有可無,不如刪掉,另外的卻認為琥珀貓豐富了故事,有隱形推動故事的作用,是兩個世界的聯(lián)結(jié)者……而最后拿主意的,要取悅的只能是自己。
《綠珍珠》面世以后,它是否能受到讀者的喜歡,那是它的命運,我已無能為力。它的修改于我而言是一次心性的磨煉,使我清醒、真實地沉靜下來。也許,它會是我寫作路上的一個轉(zhuǎn)折和伏筆吧。
作者介紹:
湯湯,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師范大學(xué)特聘教授。住在一個小小的縣城——浙江武義,有滋有味地做著喜歡的事情——寫作童話,作品曾獲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xué)獎、《兒童文學(xué)》十大青年金作家獎等,并三度獲得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xué)獎。代表作有《到你心里躲一躲》《喜地的牙》《水妖喀喀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