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霞:傳遞土地的呼吸和時代的脈動
溫燕霞 作家,江西省文聯(lián)黨組成員、掛職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第六屆、第七屆副主席。小說《紅翻天》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七屆“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琵琶圍》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優(yōu)秀現(xiàn)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和中國作協(xié)“紀錄小康”主題創(chuàng)作推薦書單。主創(chuàng)的多部廣播劇、參與編劇的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等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一部客家題材的小說《琵琶圍》近日面世,讓江西籍女作家溫燕霞再次走入大眾視野。
溫燕霞第一次為大眾所熟知,是17年前她創(chuàng)作的客家鄉(xiāng)土題材長篇小說《夜如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圍屋里的女人》。這之后,她創(chuàng)作了多部客家題材的文學作品。
在讀者熟知的作家身份背后,溫燕霞還是一名廣電人,她長期供職于江西廣播電視臺。除了創(chuàng)作小說,她還作為編劇參與創(chuàng)作了不少電視劇和廣播劇。
“贛南客家是我的文學故鄉(xiāng)”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xiāng),賈平凹的秦川沃野,遲子建的冰雪北國……故鄉(xiāng)是作家出發(fā)的原點。對溫燕霞來說,贛南客家就是她的文學故鄉(xiāng)。
“我是土生土長的贛南客家人,贛南是我的文學故鄉(xiāng),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它豐富的革命歷史和濃郁的客家風情是兩種不同的意象元素,當它們在文學的世界中相遇時,既能激發(fā)血與火的熱烈,又能催生風土民情的旖旎。”與《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說起客家源流,說起家族遷徙,說起創(chuàng)作生涯,溫燕霞滔滔不絕??吹贸?,這片土地給予她的文學滋養(yǎng),已經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敬緬懷,對祖地的執(zhí)著追憶,對家族榮光的深刻銘記,給溫燕霞帶來諸多啟發(fā)和觸動?!凹又髮W時我讀的是歷史系,還一度癡迷于考古,這些因素讓我在創(chuàng)作中格外偏愛那些消失在時光長河中的人與事?!睖匮嘞颊f。
正因如此,溫燕霞的很多作品,從客家鄉(xiāng)土題材的長篇小說《夜如年》(再版時改名為《圍屋里的女人》),到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紅翻天》,再到智志雙扶、著力于改變人們精神風貌的長篇小說《琵琶圍》,“靈感都源自我生長的贛南”。她把贛南比作一棵長滿果子的大樹,而這些贛南客家題材的文學作品,“都是我從這棵果樹上摘的果子”。
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琵琶圍》正是這樣的果子。這本小說以贛南原中央蘇區(qū)貧困山村琵琶圍為藍本,用一座圍屋的前世今生,藝術地再現(xiàn)了客家山區(qū)獨具特色和情懷的智志雙扶的脫貧奇跡,作者用女性作家筆觸特有的細膩、才情和張力,以小圍屋小人物寫出了大時間、大空間、大變化。這本書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優(yōu)秀現(xiàn)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列入中國作協(xié)“紀錄小康”主題創(chuàng)作推薦書單。
“為好作品甘愿付出時間和精力”
溫燕霞創(chuàng)作的小說、電視劇和廣播劇有不少是主旋律作品,她坦言,寫主旋律作品要舍得時間和精力?!拔覍懸黄杜脟愤@樣的長篇小說要進行大量采訪和查閱大量資料,費時一年半,但寫一篇同樣篇幅的都市生活小說則要輕松許多。有朋友勸我寫作時要講究性價比,不要老寫費力的題材。但我不這樣認為。身為作家,要讓文字傳遞土地的呼吸和時代的脈動,我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p>
在扶貧題材的文學作品中,《琵琶圍》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它反映了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扶志扶智的主題。
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溫燕霞說,“其實我很早就想寫這樣一部小說了,因為心有所感”。10年前,溫燕霞寫反映江西庫區(qū)移民易地搬遷的報告文學《大山作證》時采訪過不少村民,這觸發(fā)了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選定扶貧這個主題,在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扶貧辦、江西廣播電視臺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溫燕霞多次深入江西省的石城縣、南城縣、資溪縣、進賢縣、高安市等地,走訪香菇廠、養(yǎng)雞場、扶貧車間,記下了近10萬字的采訪筆記,錄下了68G的視頻素材,從而掌握了大量生動的第一手資料。創(chuàng)作過程中,溫燕霞得到了中國作協(xié)、江西出版集團、江西省文聯(lián)、江西省作協(xié)、江西人民出版社和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
2020年年底,《琵琶圍》出版后,溫燕霞獲得了中國作協(xi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這正是對她創(chuàng)作《琵琶圍》深入采訪給予的肯定。
“寫出美而有光輝的人物”
在寫作時如何把相關政策化入故事情節(jié)并作用于人物命運,溫燕霞說這是她寫《琵琶圍》最難的地方。為此,她采訪了江西省扶貧辦主任史文斌。“史主任花了整整一下午給我介紹江西省的扶貧經驗、特色做法與取得的成績,讓我對江西的扶貧事業(yè)有了大概的了解,廓清了不少迷霧。省扶貧辦還送了我兩大提袋資料,我足足啃了兩個月?!?/p>
為了寫好書中的人物,溫燕霞還進行了深入的采訪。書中不少人物脫胎于溫燕霞的采訪對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跡可循。小說中何勁華、金彩鳳等基層扶貧干部志智雙扶,因戶施策,帶領村民精準脫貧的故事,是溫燕霞從各地精準扶貧的事例中提煉出來的;啞伯養(yǎng)蜜蜂的靈感來源于高安農村的養(yǎng)蜂戶;瑞金壬田鎮(zhèn)廖奶奶的咸鴨蛋合作社則催化了許秀珍的三嫂咸鴨蛋合作社……
溫燕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石城縣下棠村采訪時,一位70多歲的獨居老人找到扶貧干部,說他的手爛了,駐村工作隊的同志當即說要用自己的摩托車送他去鎮(zhèn)上看病。幫扶干部說,村里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他們在村里扶貧,更多的是給人當“兒子”和“孫子”。“是他們在替村里后生給老人盡孝……”這些人物和細節(jié),都被溫燕霞寫進了書中。
“我希望自己能寫出美而有光輝的人物,創(chuàng)作出有溫度、有厚度、有深度、有亮度的作品。”這是溫燕霞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期冀,她也收獲了這樣的肯定?!杜脟烽L篇小說精編版在2020年第9期的《人民文學》刊發(fā)后,多地高中試卷將《琵琶圍》選段作為試題?!度嗣裎膶W》主編施戰(zhàn)軍稱:“《琵琶圍》是2020年度脫貧主題厚實又有特色的一部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