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孟繁華:希望文學能夠給讀者建構生活的信心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0年12月10日16:33

中國作家網:我們對于農村題材的書寫傳統(tǒng)是怎樣的?

孟繁華:1942年以后,農村題材創(chuàng)作興起,毛主席提出我們的文學藝術要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要創(chuàng)造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延安開始,這種書寫有了最初的范本,比如《白毛女》,這個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共和國成立,比如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包括后來當代文學里的八大經典,“三紅一創(chuàng)保山青林”(《紅日》《紅顏》《紅旗譜》《創(chuàng)業(yè)史》《山鄉(xiāng)巨變》《保衛(wèi)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文學界普遍認為成就最高的還是《創(chuàng)業(yè)史》。

到1980年前后,有兩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一個是古華的《芙蓉鎮(zhèn)》,還有一部是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吹竭@兩部作品的時候,我們感到非常震驚,中國的鄉(xiāng)村題材文學開始向新鄉(xiāng)土文學在調整,作家用一種非常真實的現實主義方法來反映廣大農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于是新鄉(xiāng)土文學在中國文學界迅速崛起??梢哉f40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文學的創(chuàng)作,始終圍繞著改革開放來進行的。我相信中國的廣大作家,特別是書寫鄉(xiāng)村的作家,對改革開放是完全擁護和贊成的。

那么一個非常有重要表征性的創(chuàng)作狀況是什么呢?我們看到書寫鄉(xiāng)村變化的一些作品時,能感覺到很多作家對于鄉(xiāng)村變革所持有的情感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很多作家是懷著非常熱烈的感情、充滿激情的來書寫鄉(xiāng)村巨大的變革。變革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矛盾,這些矛盾和問題很多可能不是政策性的,是鄉(xiāng)土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所決定的。作家書寫身處其中的每個人復雜的心態(tài),先富起來的人和沒有富起來的人之間的那種矛盾糾葛等等。他是帶著情感立場和情感態(tài)度的,有很多非常樂觀的作品。比如周大新、關仁山等,樂觀地書寫中國農村變革的作品,這些作品我覺得都有社會主義初期的文學傳統(tǒng)的譜系關系在。有些作品的人物從人物譜系角度就像梁生寶=肖長春和高大全的當代版,或者在說人物在價值觀上沒有變化,但行為方式上以及社會生活的背景上做了很好的處理。

另外一種就是說對鄉(xiāng)村中國變革過程中的一些缺失,作家感到憂慮。鄉(xiāng)村中國的變革也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以及鄉(xiāng)村文明在空心化過程中的崩潰。很多作家用文學的方式表示出了憂慮。還有一種就是對鄉(xiāng)村生活的變革,用一種很客觀的這種方式去呈現。

40年來的整個新鄉(xiāng)土文學或者叫做鄉(xiāng)村文學的整體情況大概就是這樣。我始終認為,鄉(xiāng)土文學或者農村題材和中國的社會狀況有關系,和很多作家的文化記憶、情感記憶以及生活經驗有關。鄉(xiāng)村文學創(chuàng)作建構起來的傳統(tǒng),被一代代作家所傳承,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文學經驗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作家網:中國農民在尋找自己的發(fā)展道路,是不是作家也在尋找對于農村變化的一種新的書寫方式?

孟繁華:鄉(xiāng)村中國的變革是非常困難的一條道路。我們有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歷史,進入現代對于農民甚至鄉(xiāng)村各級干部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能夠從這樣一個并不令人十分樂觀的環(huán)境里面,迅速走向現代,讓廣大的中國農民都過上很好的日子,這條道路是非常艱難。

我們不說別的,就說當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加快的時候,很多農民特別是青壯年來到了城市,在進入城市的過程當中,事實上他們是受了很多委屈,生存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通過具體作品呈現出來,每個農村的變化,資源、資金,觀念等,包括具體的人物,從物質到精神,也能看出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

中國作家網:您又如何看待中國作協(xié)組織25位作家深入到扶貧的第一線去采訪采風,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去記錄時代?

孟繁華:脫貧攻堅事業(yè)是國家總體戰(zhàn)略的一部分。中國作協(xié)派25個作家深入農村,通過文學的聲音加入到整個中國扶貧的總體戰(zhàn)略里面去,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在這一點上,中國作協(xié)做了很多的工作。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很多作家深入下去之后,作家做了很多的工作,產生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各個大出版社幾乎都出過脫貧攻堅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作家發(fā)出的扶貧聲音和塑造的扶貧形象。中國作家在扶貧道路上的文學聲音,他們塑造的這些文學形象,讓廣大讀者看到了整個國家脫貧致富的希望和信心。

中國作家網:對您來講,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文學的力量應該體現在什么地方?

孟繁華: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我們希望所有的文學都能夠給讀者建構生活的信心,看到生活的美好。包括脫貧攻堅題材作品,他們塑造的這些個形象實事求是,用現在流行的話叫正能量。

去年,我曾經中國作協(xié)采訪團去臨潭池溝村,池溝村是整體新建的一個村子,青山綠水,房子非常寬敞,每個人臉上的神情就會表達他對脫貧致富的那種感受,有滿足感,對生活有幸福感。

有一天臨潭的縣委書記跟我們在一起聊天,他眼睛都是血紅的,他要到省里開會,到市里開會,到縣里開會。每一個村莊有幾戶貧困村,他一清二楚。所以脫貧攻堅是舉全國之力,基層干部他們真是太辛苦了,我們看到心里非常百感交集。所以書寫這個事業(yè)的作品,我覺得不僅對廣大的農民,對整個民族都有積極的鼓舞作用,能夠看到國家民族的希望。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好日子,脫貧攻堅這條道路就是一條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