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迷宮中的布努埃爾
《布努埃爾在神龜迷宮中》電影海報
在20世紀30年代的西班牙,拉斯赫德斯這個貧瘠的村莊擁有像迷宮一樣狹窄曲折的街道。而那些相互擠壓的房頂,則讓布努埃爾和他的攝影師想起了烏龜的殼。
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最重要的電影導演,布努埃爾一生中拍攝了許多想象詭譎的電影作品。他的作品充斥著非理性和無邏輯的片段,以震懾人心的夢境著稱。這些荒誕不經的作品表現了扭曲的幻想與夢,并以此直抵人類潛意識中最隱秘的精神世界。
令人驚訝的是,布努埃爾曾經拍攝過一部名為《無糧的土地》的紀錄片。觀看這部影片時的感受,就像看到達利繪制了一幅表現民眾苦難生活的寫實繪畫作品一樣怪異——至少從形式風格上看來,布努埃爾的超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觀念與紀錄片客觀記錄現實的理念是相互沖突的。那么,布努埃爾為什么要拍這部紀錄片呢?
動畫片《布努埃爾在神龜迷宮中》表現的就是布努埃爾拍攝這部影片的全過程。作為一部帶有傳記色彩的影片,這部西班牙動畫并不滿足于表現主人公的生平和軼事,而是在布努埃爾的思想和作品中架起了一座橋梁。從某種程度上說,《布努埃爾在神龜迷宮中》帶有一種藝術評論的色彩。它除了呈現影片的拍攝過程,還對布努埃爾的種種令人費解的行為做出了解釋。
影片從布努埃爾的《黃金時代》引起的爭論開始。他對宗教的嘲弄使得作品被禁,落魄的導演再也找不到新的投資。無奈之下,布努埃爾接受了一位人類學學者的建議,準備拍攝西班牙最貧困的村莊——拉斯赫德斯。1933年的西班牙正處于內戰(zhàn)爆發(fā)的前夕,用攝影機記錄下拉斯赫德斯的貧瘠,既可以幫助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又能揭開法西斯揚言世界一片美好的謊言。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能夠讓布努埃爾獲得更多的關注。但是,在拍攝進行了幾天之后,布努埃爾一邊抽煙一邊訴說著現實已經改變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布努埃爾的眼中,荒誕的現實是最超現實的素材——營養(yǎng)不良導致頭骨畸形的村民、在小巷中生病離世的女孩、運送蜂蜜時被蜜蜂叮咬致死的驢……貧瘠導致的慘劇每天都在這里上演。
這里的村民從未見過面包,他們對疾病和死亡則是司空見慣。慘狀令導演和他的同伴們沉默良久,這也令人聯想起影片的開頭:在巴黎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沙龍中,藝術家們發(fā)出的層層質問:藝術究竟能夠做什么?藝術表達自我、令人感動、敦促人思考,但藝術該如何改變糟糕的現實?
如果將布努埃爾拍攝《無糧的土地》的過程理解為自我表達的藝術家終于開始關注底層人的生活,恐怕也是一種誤讀。在拍攝期間,布努埃爾開始使用令其他伙伴無法接受的方式來拍攝影片:為了拍攝一個死去的嬰兒,雇傭一位母親和她健康的孩子;為了拍攝驢被蜜蜂叮咬致死的慘狀,他買下了一頭驢和它駝著的蜂巢,并將蜂巢捅破,讓驢被蜜蜂叮咬。之后,布努埃爾開槍結束了那頭驢的生命——布努埃爾要的是戲劇化的現實。他對村民的態(tài)度是同情的,但這表現為一種極為克制的憐憫。在拍攝教室后,布努埃爾擁抱了其中一個孩子。在其他孩子向他伸手索取擁抱時,他恐懼地逃離了教室——這正是影片對導演思想的注釋之一:對個體的憐憫無法改變現狀,就像他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女孩在路邊因病致死。他只能提供有限的幫助,因為他認為藝術家的職責并不是為社會問題提供切實的解決辦法,而是忠實如一地對現實進行諷刺、刻畫和反抗。
借助對布努埃爾思想的注釋,他的超現實主義主張似乎也變得容易理解了:超現實的形式風格和對潛意識夢境的表現,是在敲碎人們對于藝術囿于形式美的固有幻想。藝術的本質是表現人類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敦促人們進行思考。
《布努埃爾在神龜迷宮中》洋溢著幽默和離奇,它將布努埃爾的思想和《無糧的土地》進行拆解,并清晰地呈現在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