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海德新作《尼克爾少年》:探尋歷史 質問現(xiàn)實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歷史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楚地認清現(xiàn)實。《尼克爾少年》(The Nickel Boys,2019)在美國上下掀起黑人示威運動前兩個月獲獎,這部由美國著名非裔作家科爾森·懷特海德(Colson Whitehead)撰寫的關于美國白人獄警與黑人少年之間的故事無疑激起人們對作品內容更多的興趣,同時也對小說揭露的曾經(jīng)的美國歷史和當今的美國現(xiàn)實產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正如小說開篇第一句話所指出,這些美國黑人“孩子即使死了也在制造著麻煩”。
小說的名字《尼克爾少年》瞬間將讀者帶入無限的隱喻空間。nickel本身的意思是指美國的五分鎳幣,即美國貨幣中價值最低、最不值錢的一個貨幣值。懷特海德用The nickel boys 作為書名,明顯是在控訴美國黑人在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總是被人像對待五分硬幣一樣輕視。“尼克爾少年比‘十美分跳支舞’還廉價,你的十美分在他們身上會得到更多,正如少年們經(jīng)常說的一樣?!比欢?,筆者將這部小說翻譯成《尼克爾少年》是因為小說的發(fā)生地的名字是“Nickel School”,是美國南部一所勞教學校的名字,主人公及里面的學生也基本是即將年滿18歲的少年。
作者科爾森·懷特海德在致謝信中解釋,盡管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均屬虛構,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2014年作者在《坦帕灣時報》中讀到的一篇報道說,南佛羅里達大學的考古系學生正在挖掘并辨認佛羅里達州瑪麗安娜市州立亞瑟·多齊爾男子學校那些被折磨、強奸和肢解,然后被埋葬在一個秘密墓地的該校學生的遺骸(Whitehead 211)。亞瑟·多齊爾學校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真實學校,其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恐怖存在直到2011年才結束,甚至在懷特海德的小說付印后,仍有學生的墳墓在被不斷發(fā)掘和發(fā)現(xiàn)。2019年3月份最新證據(jù)認為,該校學生的死亡人數(shù)已經(jīng)增加到80人以上。
作家懷特海德十分擅長講述故事,他不僅試圖挖掘悲傷的過去,同時也是在審視美國人如何破壞、歪曲、隱藏或“巧妙地抹去”曾經(jīng)的美國有關黑人歷史。在這部看似情節(jié)簡單的小說中,作者卻融合了多部美國黑人小說或有關黑人小說中的黑人形象。《尼克爾少年》和《哈克貝恩歷險記》一樣,主人公是兩位無父母照看的少年。其中一位是馬上18歲的埃爾伍德·柯蒂斯,童年即被父母遺棄給祖母照顧,祖母哈麗特是一家白人經(jīng)營的高級酒店塔拉哈西酒店的清潔女工,她性格堅強,勤勞肯干,為人正直守信。這位堅強的祖母總是讓人想起托尼·莫里森小說《寵兒》中的祖母貝比·薩格斯,義無反顧、任勞任怨地承擔起照顧全家的重任。祖母工作時會讓外孫子在酒店的后廚玩耍。祖母對埃爾伍德管教十分嚴格,從小教他做一個勤勞的好人。外孫子也是這樣做的,學習優(yōu)秀,并準備進入大學學習。但是僅僅由于假期去課外班時錯搭了一輛別人偷的車,就被指控為竊車賊,并被送進尼克爾勞教學校。
其實,哈麗特和埃爾伍德的家族史包含更多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經(jīng)歷。小說的歷史背景中展開是美國隔離法律吉姆·克勞法案在南方盛行的時候。吉姆·克勞法 (Jim Crow Laws)泛指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主要針對非洲裔美國人,但同時也包含其他族群)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且在隔離但平等的原則下,種族隔離被解釋為不違反憲法保障的同等保護權,因此得以持續(xù)存在。但事實上黑人所能享有的部分與白人相較往往是較差的,而這樣的差別待遇也造成了黑人長久以來處于經(jīng)濟、教育及社會上較為弱勢的地位。哈麗特的父親“在市中心因為一位白人女士指責他在人行道上不讓路后,死在監(jiān)獄里”。她的丈夫,埃爾伍德的外祖父,在一場轟隆聲中被殺,旁邊的桌子上放著一堆塔拉哈西餅干?!八呐?,埃爾伍德的父親,二戰(zhàn)期間在太平洋戰(zhàn)區(qū)服役。他熱愛軍隊,甚至給上尉寫了一封關于對有色焊料處理不公平的信?!睉烟睾5聦懙?。但后來他回家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國稅法案也無法推翻一個棘手的現(xiàn)實:“當一家白人銀行不讓你介入時,最不感興趣的貸款又有什么意義呢?”他和埃爾伍德的母親生活在一個“白人男孩”容易“私刑化穿制服的黑人男子”的小鎮(zhèn)上,在兒子6歲時,他和埃爾伍德的母親半夜去加利福尼亞,從此甚至沒給留下來的年幼的兒子寄過一張明信片。
除了人物刻畫的獨樹一幟,在小說的情節(jié)和敘事上,作家懷特海德從不讓讀者對他即將出版的小說的文本類型有任何預期的滿足感。他一直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小說敘述模式?!拔蚁胛抑皇遣幌胍淮斡忠淮蔚刈鐾瑯拥氖虑?,所以在一個層面上,每本書都成為一種解藥,來解藥之前的一本。這讓我可以挑戰(zhàn)自己:我能寫一本情節(jié)較少的書嗎?我能學習恐怖小說的規(guī)則,并使之適應我自己對世界的關注嗎?我能寫一本不會讓我想起我討厭的成人小說嗎?所以我盡量保持新鮮。我只是想不讓自己覺得無聊。如果我能寫偵探小說,如果我能寫恐怖小說,那為什么還要寫呢?為了使工作富有挑戰(zhàn)性,我必須繼續(xù)前進?!?/p>
可以說,小說《尼克爾少年》的情節(jié)讓讀者意識到已經(jīng)屢獲美國文學大獎的懷特海德開始向美國文學經(jīng)典致敬。小說的結構分成序言、正文、后記和致謝四個部分。和《紅字》及《白鯨》一樣,小說的序言將讀者帶到一種真實的歷史氛圍中,后記更是讓原本虛構的文本情節(jié)顯得更加真實。最后一部分的致謝,作者直接指出小說內容的創(chuàng)作來源,進一步說明小說虛構內容的歷史真實性。這種頗具歷史原小說特性的敘述結構全方位地驗證了經(jīng)過8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49歲的懷特海德在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上的控制開始游刃有余?!霸诩~約居住著一位叫做埃爾伍德·柯蒂斯的曾經(jīng)的尼克爾學校學員。他會偶爾地在網(wǎng)上搜尋一下關于那座曾經(jīng)的勞教學校的消息,查看一下是否有最新進展,但是,出于很多原因,他從不去參加這所學校的校友會,也不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校友名單當中。有什么意義呢?大家都是成人了。”這是小說的序言中的表述,直接將讀者帶入到小說的情節(jié)之中。
除了對美國白人主流文學敘事手法的繼承之外,懷特海德更多地借鑒了美國黑人文學的重要作品。例如,小說的主題不難看出《土生子》和《看不見的人》的影子。小說的第一章,作者是這樣介紹他的主人出場的:“1962年的圣誕節(jié),埃爾伍德收到了他此生最好的禮物,盡管這個禮物放置到他頭腦中的思想正是他悲慘命運的來源?!恶R丁·路德·金在錫安山》是他擁有的惟一的唱片,自此他從未離開過唱機……金博士的演講是如此生動的編年史——里面包括了所有黑人曾經(jīng)的歷史和未來的狀態(tài)——這個唱片幾乎和電視一樣美好了?!卑栁榈聫男【褪稚屏?、聽話,他為人誠實本分,從不與淘氣搗蛋的小子們玩耍。他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他也可以像其他的白人孩子一樣,去美國的游樂園玩玩。因為在種族隔離制度下,黑人是不可以進入游樂園的。他熱愛讀書,夢想著高中畢業(yè)后進入大學學習。他甚至利用自己的假期在雜貨店里打工賺到了一些自己上學的學費。 小說的第一部分(第1-3章)就是這樣有條不紊地敘述了一個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黑人好孩子埃爾伍德,幾乎就是黑人小說《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我”的翻版。然而,小說的第二部分(第4-10章),由于在試圖去暑期學校學習的路上搭錯汽車,從而被誤判為偷車竊賊,他不得不進入尼克爾勞教學校學習。在那里,一心想做好人的埃爾伍德親眼看到了這種勞教學校的種種黑暗。例如,學校里的老師克扣學生的飯菜、零食甚至是冰淇淋,將它們賣給周圍的飯店、雜貨店等。他們利用勞教學校里的學生讓他們做免費的勞工,給學校賺取外快。不僅如此,學生們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招來獄警老師們的鞭刑甚至性侵犯。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埃爾伍德依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早日得到釋放返回家鄉(xiāng),重新上大學。因為他牢牢地記住了馬丁·路德·金博士告訴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非暴力不抵抗原則。然而等待他的終于還是被獄警老師鞭打后試圖逃跑過程中中槍而死。埃爾伍德不幸的命運和另外一部美國著名黑人小說《土生子》的內容有十分近似的地方。小說的第三部分(第11-14章及后序和致謝),敘述另一名黑人男孩特納以埃爾伍德的名義在紐約生存的后尼克爾學校生活。 這時候這個隱姓埋名實為特納的埃爾伍德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與《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老實黑人湯姆無異,或者作者就是在告訴世人,和近150年前一樣,黑人想要在美國社會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徑就是像曾經(jīng)的湯姆叔叔一樣逆來順受。
從小說內容的細節(jié)上看,埃爾伍德出生于一個南方小鎮(zhèn),從小就按照白人的價值觀來塑造自己,希望能從這個充滿敵意的社會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埃爾伍德從小勤奮,熱愛讀書,是班里每年成績最好的好學生;他從不與街頭閑逛的黑人小孩一起玩,課余時間在一家小雜貨店打工,掙的工資全部交給奶奶,一半補充家用,一半用來攢學費。他尤其喜歡馬丁·路德·金尋求黑人政治獨立的演講,心中支撐他的精神理念一直是其中的一句:“我們必須發(fā)自內心地相信:我們也是人物,我們重要、有價值,我們必須每天從街上走過,帶著一種尊嚴感,認為我們自己也是一個人物?!卑栁榈路磸吐犨@段錄音,認為金博士給予自己認定的行為準則以形式和意義?!吧鐣嫌泻軓姶蟮牧α肯胍獕褐坪谌?,如吉姆·克勞法。也有一些小勢力想要壓制你,如其他人。在面對所有這一切時,你必須站直,認清自己是誰。百科全書(黑人歷史)是空白的。 有人陷害你,微笑著想把空白扔給你,其他人則會剝奪你的自我尊重。你自己需要記得你是誰。”這個少年的行為準則一直就是做個好人。
小說的第三部分(第11-14章及后序和致謝)的時間跨越了幾十年,地點也不再是尼克爾學校,而是在紐約的哈萊姆區(qū)開了一家搬家公司的黑人老板埃爾伍德·柯蒂斯。而其實這個埃爾伍德只是化名的特納。特納和埃爾伍德是尼克爾學校的同學。但是與埃爾伍德的鋒芒畢露不同,特納沉穩(wěn)、內斂,卻擁有自己條理清晰的所有計劃?!熬拖褚豢脙A倒在溪流上的樹干——它不屬于也不遠離。在大的洪流中形成自己的小波浪?!彼浅A私膺@所學校的所有運行機制和黑暗面,卻從不加以評論,只是處處保護幫助新生埃爾伍德免受懲罰,并利用這所學校的規(guī)則做一點有益于自己的事?!澳峥藸枌W校里面的運行和外面的運行機制一樣。你需要觀察人們如何行為,然后你思考出如何和他們打交道,就像你知道如何處理機器故障?!碧丶{和埃爾伍德一樣,也都是從小失去父母,少年時由于在球場給白人跪著擦鞋撿球受到嘲笑,他將人打傷被送到尼克爾勞教學校;逃出后他隱姓埋名,再次用他的隱忍在紐約辛苦工作,直到幾十年之后他已經(jīng)擁有自己的10輛運輸車、付了10年租金的房子、自己的公司和女朋友。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可以和白人一起在星級賓館吃飯了,他認為已經(jīng)足夠了。 “他餓了時,賓館服務人員24小時服務,這就足夠了?!?/p>
《尼克爾少年》表面上是描寫美國一所勞教學校的悲劇故事,但實際上,作者真實地描述了大量美國的社會景象及其特征,尤其是非裔美國人在社會上所經(jīng)歷的種種不公平待遇。這部小說充滿了對美國黑人生活多方面的細致入微的觀察,使人們了解難以在其他著作中了解的社會事實。小說同時為讀者塑造了一個不同于之前黑人文學中所有人物的新的黑人藝術形象,從而在美國黑人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個新的現(xiàn)實主義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