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那些負重前行的人
來源:天津日報 | 張景云  2020年05月11日07:49

人類在漫長的生存中,被肉眼見不到的病毒“一路追殺”;然而,人們從未停止過抵抗。任何災難都戰(zhàn)勝不了的,是人之為人的尊嚴。

這次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讓我們又一次感到病毒的殘忍。然而瘟疫無情,人卻有義。當我們看到那些奮戰(zhàn)在疫情一線的白衣戰(zhàn)士和實驗室里全神貫注盯著顯微鏡的科研人員時,焦慮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從他們身上看到戰(zhàn)勝病毒的希望。想起近百年來抗擊疫情的往事,翻開歷史,我仿佛看到那些負重前行者的身影,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從死神那里,挽救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原本惶恐的日子,變得歲月靜好……

上世紀初,在清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了罕見的鼠疫,短時間內,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當時,31歲的華人醫(yī)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作為清政府的全權總醫(yī)官,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帶著助手“逆行”來到“談鼠色變”的哈爾濱。疫情的蔓延讓這一年的冬天顯得格外寒冷,而更冷酷的是那些愚昧和無知者的猜疑、指責,面對這些,伍醫(yī)生泰然處之。經(jīng)過細致的調查和分析,他果斷采取戴口罩、病人隔離和焚燒死者遺體等科學防疫辦法,很快遏制住了病毒的擴散,人們用微笑和熱情的眼神作為對他的回報。經(jīng)過幾個月的奮戰(zhàn),他憑借自身科學的素養(yǎng)和態(tài)度,責任與擔當,撲滅了一度讓人絕望的瘟疫,從死神那里領回了成千上萬個同胞的性命,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勝瘟疫史上的壯舉和奇跡。他親手實施中國醫(yī)學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為世界提出“肺鼠疫”概念第一人;設計出廉價實用的“伍氏口罩”,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在后來日子里,他帶領醫(yī)護人員,又轉戰(zhàn)在東北、南方等地,撲滅了“死灰復燃”的鼠疫。人生沒有等出來的美麗,只有走出來的輝煌。伍連德將大半生獻給了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的開拓事業(yè),贏得了人們對他的敬仰。從他身上,我們不僅感到科學的力量,也看到一位醫(yī)務工作者的仁愛之心。

想起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加繆的長篇小說《鼠疫》,作品描繪了北非一座城市暴發(fā)鼠疫,當人們看到不斷有病人死去,普遍感到恐慌無助時,小說里的主人公──里厄醫(yī)師挺身而出,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不僅在挽救生命,也在對恐慌者做心理疏導。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最后戰(zhàn)勝了鼠疫,也挽救了這座城市。在小說里,我仿佛找到了伍連德醫(yī)生熟悉的身影……

1949年,歷史掀開新的一頁,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處處充滿生機。然而,在江南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多年來,一直蔓延的血吸蟲病依然威脅鄉(xiāng)下百姓的身體健康。當時人們形容血吸蟲患者:“肚子大的賽冬瓜,臉上黃的如南瓜,胳膊細的像絲瓜?!苯夥徘?,許多村子里出現(xiàn)過“絕戶”的慘狀。真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毙轮袊闪⒑?,這種病仍未得到根治,這讓開國領袖毛澤東寢食難安。他找到上海醫(yī)學院教授、中國流行病學奠基人蘇德隆,詢問要用多少年,才能消滅血吸蟲病。面對毛澤東凝重的眼神,蘇教授感到巨大的壓力,他沉思良久,最后咬咬牙說:十年吧!“軍中無戲言?!泵鎸χ刂乩щy,蘇教授沒有退縮。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彼麕е蒲嗅t(yī)護人員,深入疫區(qū)搞調研,制定消滅血吸蟲病的具體方案。與此同時,各級政府還動員了數(shù)以萬計的基層醫(yī)護人員和機關干部、農(nóng)民參加了這場“血防”戰(zhàn)役。在消滅血吸蟲宿主釘螺的戰(zhàn)“疫”中,有許多人感染了血吸蟲病,其中一些醫(yī)護人員長眠在稻田地和池塘邊。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蘇教授和他的團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聽到這個消息,毛澤東主席非常激動,欣然寫下了“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樣的不朽詩句。這首詩,極大地鼓舞了疫區(qū)人民抗擊流行病的士氣,現(xiàn)在讀起來,依然能感到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

漫長的抗疫史上,有許多科研醫(yī)護人員,把戰(zhàn)勝病毒作為自己的天職,為了這項崇高的使命,他們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不久前,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的老科學家顧方舟先生在北京病逝。他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也許,五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還記得一個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的他,那是一種甜甜的回憶……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有一種叫做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的流行病在中國一些地區(qū)兒童中傳播,這種只靠皮膚接觸就能傳染的病毒,會破壞人的脊髓和脊柱神經(jīng),得了病的孩子,輕則腿腳落下殘疾,喪失勞動能力,重則會失去寶貴的生命。剛從蘇聯(lián)留學回國不久的顧方舟臨危受命,帶領團隊踏上了征服脊髓灰質炎病的漫漫長路……一次,他以醫(yī)生的身份到鄉(xiāng)下調研,一位年輕的母親,身后背著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兒子,眼含眼淚跪在他面前,求他醫(yī)治好自己的孩子。望著背上那雙可愛的眼睛,再看看那畸形的雙腿,他心如刀絞,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盡快研究出根治疾病的疫苗。

從那時起,他帶領團隊,走進顯微鏡下的“戰(zhàn)場里”,尋找著“敵人”。經(jīng)過幾年不懈的努力,成功將病毒分離出來并定型。他將研制出的疫苗,在對動物實驗成功后,開始進入人體實驗。他像身先士卒的將軍,毫不猶疑服下了大劑量疫苗,接著團隊其他人也都服用了,沒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接下來大家都在面對一個無法繞過的階段──在孩子身上做實驗。顧方舟經(jīng)過內心反復斗爭,作出了先用自己孩子做實驗的決定,這是一個足以賭上他一生幸福的決定,稍有差錯,后果不堪設想。他用顫抖的手給未滿周歲的孩子服下疫苗,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孩子每天體溫的變化和每一聲咳嗽都牽動著他的心。直到實驗過后,孩子臉上露出的微笑,讓他那顆沉重的心平穩(wěn)落了下來。接著,團隊里科研人員的孩子們,也都開始服用疫苗。在確認萬無一失后,在更大的范圍內實驗,終于獲得成功,開始在全國推廣。后來,為了方便疫苗的儲存、運輸和孩子們的服用,他們將疫苗做成糖丸,因此,孩子們親切地稱顧方舟老人為“糖丸爺爺”。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那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小糖丸,使多少孩子和家庭擺脫了痛苦的折磨。2000年的時候,滿頭白發(fā)的他代表國家出席“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他想起了過去那些癱在床上的孩子痛苦表情,想起無數(shù)母親期盼的眼神,想起曾經(jīng)在周恩來總理面前許下的諾言,百感交集。他感慨地說:“我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是啊,“這件事”足可以改變幾代孩子一生的命運。他的名字叫顧方舟,這“方舟”載著多少家庭的夢想和期盼,躲過了那場洪水般疫情的劫難。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勇敢的人”,于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拯救生命危險的途中負重前行。那里還有許多我們叫不上名字的人,他們如鑲嵌在天幕上的星星一樣,當仰望夜空的時候,常會看到那熠熠的閃光……于是,這讓我們相信:夢想的歲月,即使在艱難中跋涉,也會找到信仰和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