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馬瑞翎:進村日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馬瑞翎  2020年04月20日14:13

今兒首次進村。目的地是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咱利村?,F(xiàn)在進村方便多了,因為鄉(xiāng)村公路已經通向各個村小組。工作隊員再不用長途步行。

俯瞰咱利村的鄉(xiāng)村公路主干道。這還是好走的路,是水泥硬化路面。從這條主干道通向一些村小組的支道,狹窄且容易塌方,布滿泥淖、水坑、溝坎,路下方就是萬丈深淵。

咱利村鄉(xiāng)村公路主干道邊的垃圾焚燒爐。

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段家崢說,咱利村鄉(xiāng)村公路主干道有24道彎。我們上車以后,最初一段路雖然坡度極大,但路況還行,是水泥路面。后來那段通向“排苦自然小組”的路,在我看來可是比歷史上的獨龍江公路還險峻。窄、陡而且彎度大,沿途有塌方,路面上全是爛泥、水坑、溝坎。路下方就是萬丈深淵。第一次來的我坐在車內心驚不已。但段家崢和村委會主任友四堆習以為常,談笑風生。到達一道瀑布附近,我再也無法堅持,堅決要求下車步行。于是我們走路去往余建平家,路遇咱利公司的員工普四忠,目前咱利村僅有兩名大學畢業(yè)生之一,畢業(yè)于云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專業(yè)。他看到我們,揮手喜氣洋洋地高喊“段書記”,朝我們跑來。去年草果成熟的季節(jié),扶貧工作隊曾經借給他一大筆錢,讓他進村收購草果,送到我們的草果加工中心出售,賺取每斤0.1元的差價。他們說他今年蓋了新房子,就該考慮娶媳婦的事了。

我、普四忠與一位路過的老人,在普四忠家在建的新房子一角合影。

我嘗試背起普四忠的掛包,和他在路邊一棵珍貴的桫欏樹旁合影。

由此時起,我開始了真正的進村“入戶”。以下是那天的入戶訪問記錄。

咱利村咱利小組,排苦自然小組,余建平家(建檔立卡戶)

余建平是個聰敏能干的年輕人,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家里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六年級,小兒子上一年級。他的父親多才多藝,以前當過20多年的村民小組長;年輕時候能自編自唱、拉二胡、吹笛子。他家附近有很多大樹茶。他們家喝的茶都是自己采的。每年有商販上山收購鮮茶葉,前幾天余建平的妻子恰里三賣鮮茶葉得了1000多元錢,去縣城花500多元買了一套傈僳族女裝。

我和余建平站在他家新房子和老房子之間的村道上合影。

去年他和妻子去廣東打工,妻子不適應,經常生病。一家人分隔兩地,孩子們在家里也愛生病。大女兒成績本來是班上前10名,他們出去打工后,考了第17名;剛讀書的小兒子考不及格。夫妻倆得知孩子們成績下滑,兩天沒睡好覺,趕緊回來了。

問到對今后的打算,余建平說,順其自然吧?;剜l(xiāng)后夫妻倆在信用社貸款5萬元,買了輛車跑客運,生意不太好。我建議他盡快把車賣掉,去學習挖掘機駕駛技術。咱利公司正好有一臺挖掘機,現(xiàn)在常年出租給利沙底電站,正好缺少駕駛員。怒江州人社局做過扶貧性質的挖機培訓,段家崢給人社局打了電話,為余建平聯(lián)系駕駛技術培訓。

此次入戶,余建平父親提出,廚房頂子上的石棉瓦被大風吹壞了,想翻蓋一下,希望能投集團幫扶幾片樹脂瓦,段書記應了下來,計劃在此次“人居環(huán)境提升”項目中統(tǒng)一解決。

啟付林家(建檔立卡戶)

友四堆把門打開后開燈,我看見火塘邊地板上鋪著行李,躺著一個病人,室內很亂,床上堆滿衣物被褥。這位病人就是30多歲的啟付林,他與老母親一起生活,兩個姐姐嫁到外省,一個姐姐嫁到附近的吉都阿臘村。段家崢告訴我,他上次入戶時曾送給啟付林母子兩條毛毯。

啟付林身旁的火塘并沒有燃燒,因此屋內光線很暗。大白天也需要開燈。

啟付林家屬于異地搬遷戶。搬遷安置點位于石月亮鄉(xiāng)政府附近,新居生活用品、家具、電器配備齊全。但是他們一直不愿意搬下山去居住。因為搬下去后將失去原先的鄰里互助,擔心自身沒有能力適應新環(huán)境。友四堆說他罹患肺結核,長年纏綿病榻,什么也做不了,村里給他安排了一個“生態(tài)護林員”的公益崗位,每月可領800元工資;母子二人還享受低保,每月350元;此外,他的母親還有每月108元的高齡補貼。所以家里的基本生活還是能夠保障的。

我建議盡快把啟付林送到縣醫(yī)院或者州醫(yī)院診治。段家崢讓友四堆兒子開車把病人送下山去住院,車費由扶貧工作隊解決,住院期間看護費由咱利公司想辦法解決。

坐在車里,我問友四堆,什么時候送啟付林去醫(yī)院。他說,得等村委會商議一下,啟付林自己家里也需要商量好在醫(yī)院如何看護,可能是姐姐去看護他。此時段家崢又強調了一遍,姐姐的誤工費由咱利公司解決。

走訪中,我個人的感受是,傈僳族群眾整體上生活節(jié)奏太慢,包括村委會也缺少時間觀念。例如:村委會的網絡斷了,幾天還沒修好,段家崢督促村干部解決此事,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簡單的說法:斷網的原因可能是線路斷了。我在寫下這篇入戶記錄時,這個問題還沒解決。有一次扶貧工作隊向村委會要一個數據,也是左等右等,實在等不下去了,給山上的村民小組長打電話才問到?;蛟S是因為他們世世代代奉行“慢生活”??蓡⒏读值臓顩r是病不等人,真希望他們辦這件事的時候能快點。

普付葉家(建檔立卡戶)

普付葉家是第一批接受能投集團發(fā)放仔豬和飼料的人家,如今已是咱利村的致富示范戶。當時聽說只要自家建好豬圈、能投就發(fā)放豬仔和飼料,他家十分積極,急忙修建豬圈。后來他養(yǎng)豬成功,掙到了錢。2018年底,能投集團將他家作為因幫扶而產生動力、勤勞致富的典型進行宣傳。

在普付葉家老房子廚房內。

段家崢告訴我,能投集團無償贈送仔豬仔和飼料,村民只需要飼養(yǎng),可當初還是有很多貧困戶不愿意?,F(xiàn)在我明白為什么要故意張張揚揚地把飼料和仔豬拉進村里,再大張旗鼓地發(fā)放給10戶養(yǎng)豬戶了。好在村民們的這種想法已經在改變了。現(xiàn)在村里都盼著工作隊再發(fā)仔豬、發(fā)雞苗。

普付葉家老房子的門。

普付葉家老房子外墻上貼的幫扶責任明白卡。

普付葉家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半山腰。在艱險的鄉(xiāng)村簡易公路邊,與公路隔了一個很滑的大陡坡。段家崢上次入戶,聽普付葉說要挖通家與公路的通道,說這是他家的“致富路”。這次入戶,段家崢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條“致富路”已經挖好了?,F(xiàn)在他家院子里停著一輛白色的車。段家崢說:“咱利村每天都在變,我每次入戶都有新發(fā)現(xiàn)。”

普付葉家院子里的新車。

普付葉說從公路到院子這一段約50米的路,是自己出錢弄的,希望能投集團補助一點水泥;下一步他還想改造一下老廚房,在屋子里立一根柱子,再把木地板打成水泥地板。

咱利村托扒小組,批付準家(建檔立卡戶)

我和村委會主任友四堆(中)在批付準家老房子內。

批付準家以前是咱利村最貧困的人家之一。友四堆說:過去他家沒吃沒穿也沒藥,老婆病很嚴重,瘋瘋癲癲的。衛(wèi)生狀況和生活條件都是村里最差的?!耙郧白钆K最亂就是他家了。簡直走不進去。政府和能投集團幫扶以后,現(xiàn)在真是好多了?!?/p>

批付準家的老房子,現(xiàn)在單獨用來做廚房,火塘邊擺放著能投集團發(fā)放的一套矮八仙桌。他家是能投集團原副總裁黃寧的掛聯(lián)戶。一聽我們提到“黃寧”,批付準就點頭,用民族語言說:“黃寧……噶求……”?!案燎蟆本褪呛门笥训囊馑?。

批付準的兒子膽小,從前在學??偙煌瑢W欺負?,F(xiàn)在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刷墻、砌磚,什么都會干,能養(yǎng)家了。還找了個年齡相當的女朋友。我們進門時,這對青年男女正坐在火塘邊看手機。我問:“媽媽呢?”他不說話,起身出屋,把一位微胖的中年女人帶了進來。段家崢說,批付準的妻子從前出門去勞動,自己不會回家,得由家人前去找回。

友四堆說,今年內批付準家可能要娶兒媳婦。因為他們家信教,結婚不用花費太多,兩三萬元就可以了,費用主要用于辦席、買飲料、添置物品等。

通過交談,我得知批付準家養(yǎng)豬的情況:他家最早不愿意接收能投集團贈送仔豬,后來看到別人養(yǎng)豬掙了錢,也積極起來。他的妻子半夜三更還在豬圈里替豬打蚊子。他們把豬養(yǎng)得很好,賣過幾回,也掙了錢。后來這次,把豬養(yǎng)得又大又壯,無論無何也舍不得賣,說要留下來給兒子娶媳婦用。不料非洲豬瘟來到深山峽谷,批付準家的豬全死掉了。

段家崢說,你家離公共場所近,要嚴格防疫。經過友四堆翻譯,批付準聽進去了,他說自己家有一塊梯田在遠處,以后就到那兒去養(yǎng),不再在家這邊養(yǎng)。友四堆對段家崢說,人畜分離,嚴格防疫,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宣傳。

批付準提出,新房子二樓已經裝修好,全家搬進去住了,可一樓還未裝修,希望能投集團幫扶一下;此外希望能投集團再發(fā)放一次豬仔和雞苗。

段家崢最后說,批付準家屬于比較有內生動力的人家,以后能幫扶的,還是要再幫扶他一下。

托扒小組,批恒冷家 (建檔立卡戶)

批恒冷家是當年首批接受能投贈豬的10戶人家之一。當年他一聽說工作隊要贈豬,先決條件是搞好豬圈建設,他立刻下大力氣修整豬圈。他的妻子恰前友是緬甸人,兩人是在緬甸的工地上打工時認識的。他們都說恰前友是個有脫貧內生動力的人,和批恒冷結婚后很能吃苦,爬山涉水挖重樓、找松茸??梢哉f,批恒冷的跨國婚姻起了帶頭作用。那以后,恰前友親戚、熟人的女兒紛紛嫁到咱利村來。截至目前,咱利村已經有15位緬甸媳婦。她們都因為勤勞在咱利村有很好的口碑。友四堆說,緬甸媳婦講衛(wèi)生,有禮貌,懂人情?!拔业剿麄兗依?,主人煮洋芋招待。緬甸媳婦都要把洋芋皮子撕掉,才遞過來給我?!?/p>

批恒冷家的新房子緊鄰鄉(xiāng)村公路,廚房與公路齊平,屋子中央設有火塘。

段家崢問恰前友,你嫁這個老公,嫁對了沒有?恰前友表示,這個老公脾氣不好,但是心腸好,嫁他還是嫁對了,只是很想念父母。她一年回去一次,丈夫騎摩托車載著她,經過亞坪通道,一天時間就能回到娘家。

我了解到,這位緬甸媳婦的娘家其實也是本地人,是幾十年前從福貢舉家遷往緬甸的?,F(xiàn)在女兒又嫁回老家來了。友四堆說,前兩年恰前友父母來住了很長時間,女婿家得到的幫扶都看在眼里。當岳父岳母看到能投集團給女婿家送來豬仔和一大車飼料的時候,差點哭了,說早知道這樣,當年就不出國了。

批恒冷的緬甸媳婦恰前友。

批恒冷說:“你們能投集團來這里幫助我們,謝謝你們!現(xiàn)在我有20多畝草果。豬只剩下一頭了,雞還有10多只。以后我還要繼續(xù)養(yǎng)雞?!?/p>

“前幾年一天晚上,我夢見月亮升起來把咱利村照得漂漂亮亮的。第二天早晨,能投集團來人了,后來村里就起了大變化?!庇阉亩颜f,從前咱利村在附近是最窮的,戶數最少,去種田需要走一天的路,原先要修路還有人反對,“我們慢慢地說服村民,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修路的好處了?!?/p>

亞左洛小組,余戰(zhàn)財家(非建檔立卡戶)

與余戰(zhàn)財夫婦合影。

村里有兩位退伍老兵,余戰(zhàn)財和開三葉,是咱利村“不等、不靠、不要”的典型代表。兩人是連襟,姐夫開三葉是建檔立卡戶,而妹夫余戰(zhàn)財是非建檔立卡戶。余戰(zhàn)財的妻子是孤兒,年輕時候余戰(zhàn)財時常照顧她,“照顧來照顧去,她就成了我媳婦?!蹦壳按髢鹤右呀洺杉?,分家單過。小兒子在縣城打工。家里從事種田、養(yǎng)殖,還種了橘子樹,他家有3畝茶,因沒有背陰的山地,所以沒有種植草果。家里雖不富裕,但過得很幸福。

余戰(zhàn)財1979年入伍,1984年轉業(yè)回鄉(xiāng)務農。當時整個怒江州像他一樣當兵上過戰(zhàn)場的人有40多個。這些老兵有一部分人已經離世。

余戰(zhàn)財沒有被幫扶過,一直在自己探索致富門路。他加工山蒼子油售賣——山蒼子又名山胡椒,就是城里人說的“木姜子”。每年7月、8月收購山蒼子,1.5元一斤,收購當天就得趁新鮮用類似蒸酒的方式加工出來。他說,一小瓶山蒼子油可以賣100元錢。很多鄉(xiāng)親,尤其是老年人會上門購買。

段家崢說,“有些建檔立卡戶,什么也不干,就等著國家來幫扶,要是他們有余戰(zhàn)財的1/3干勁,就不愁沒飯吃。不過能投集團的有些幫扶措施是全覆蓋的,比如發(fā)放電飯鍋、消毒柜、衣柜等,余戰(zhàn)財和其他村民一樣也領到了?!?/p>

余戰(zhàn)財蒸制山蒼子油的設備。

余戰(zhàn)財家的門。

今天的入戶走訪,我有兩個感觸:

第一,國家的扶貧政策,在咱利村狀況的改變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咱利村群眾“等靠要”思想還有待改變。入戶訪問的6戶人家,只有一戶沒有提要求。其余的都提出要水泥、要樹脂瓦、要豬仔、要雞苗、請求幫忙裝修房子等等要求。例如批付準家,已經在幫扶下養(yǎng)起了雞,我們看到他家有幾只雞養(yǎng)在豬圈旁,他卻說家里一只雞都沒有了,希望能再發(fā)些雞苗。

針對這一情況,能投集團已經采取了一些助學、扶志的措施,經過4年努力,咱利村已經實現(xiàn)整村脫貧,也在改變村民老舊觀念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改變村民“等靠要”思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下為一些難忘的場景:

工作隊聘請農科站技術員為村民講解種植技術現(xiàn)場。

扶貧工作隊為村民發(fā)放草果苗。

向村民分發(fā)外界捐贈的舊衣服。

咱利村村民在建的新房子,在此處可以眺望壯麗的大峽谷。

咱利村委會旁邊亞左洛小學的孩子們。能投集團數次對這個學校進行捐贈。

高山上一戶人家新居內的閨房,收拾得整潔漂亮。

在“控輟保學”中,被請到村委會開會接受教育的一位輟學少年。

一位婦女站在她的老房子走廊上。

一位工作隊員入戶調查。這張照片傳遞出無言的溫暖。

一位大爺抱著小孩在老房子門口留影。

工作隊員們平時大多是這樣站著吃飯。放下碗,立馬奔赴脫貧攻堅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