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打開生命奧秘的上帝之門
來源:北京晚報 | 周玉嫻  2020年02月28日08:49

NCP、RNA、DNA、SIRS,此類生命科學名詞成了近期的高頻詞,大眾似乎都在上著科普課。從去年讀到今年的枕邊書《生命密碼》,又被我翻了出來。當時在書店里,是這本書封面的一句話“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書”吸引了我拿起它。

掌握了基因的秘密,似乎很多疾病都有了對策。

《生命密碼》

尹燁 著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近期看到的海量信息中,關于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情況,有一些雜亂的信息片段記在了我心里:有人數(shù)次出入武漢各大醫(yī)院,但因得當?shù)姆雷o措施沒有感染;有人神不知鬼不覺就無癥感染了;有人感染后是輕癥,治療后就能出院;有人病情反復甚至急劇惡化以致身亡;有全家人無一幸免都感染了……

值此之際,人民戰(zhàn)“疫”,有人沖在一線不眠不休,有人復工復產(chǎn)支援一線,有人聽從安排居家不出。然而,網(wǎng)絡上的謠言讓人困惑。有的謠言蠢到哭,還有人信;有的“謠言”最后竟然成真,匪夷所思。不過,攻破謠言的永遠是科學和真理,是理智的判斷而非狂熱的情緒?;诖?,讀此書真是“應時”。

《生命的密碼》結構清晰,分四章,先從生命的演化說起,再寫如何科學地詮釋生命的奧秘和美麗。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寫因為基因缺陷而引發(fā)的疾病和種種不幸。最后一章“憧憬科技締造的未來”,則處在生命科學的科幻和科普之間,介紹了基因測序、基因檢測、干細胞、克隆、DNA檢測、轉基因技術等生命科學技術的當下和未來狀況。結構清晰、簡潔,作者將一門宏大而細密的學科展示到讀者面前,由淺入深,娓娓道來。

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路子,作者從漫長的等待說到“生命的繁花”,然后是物種“滅絕與新生”的起起落落,接著說到了人類。書中有一個“假如地球只有一歲”的時間表,設置1月1日零時地球形成,到這一“年”12月31日20時零分3秒,“能人”才出現(xiàn)。這個時間表固然是老生常談,但在各個時段中將各種物種的出沒標出,比較有意思,從中你可以看到生物物種在浩渺時空中的坐標。每次看完諸如此類的時間表,我心中都會生出天地渺渺人類如微塵的“挫敗感”,此時又會想到莎士比亞的那句“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也許,在文藝復興時代,這句話曾喚起了人類的自覺意識,也讓人類在生物圈里有了自信,但在今天看,人類是不是該“收斂”一下,不要小看了其他物種,比如,引發(fā)此次疫情的野生動物。

也許很多人的生物學知識還停留在中學生物課上的孟德爾豌豆試驗,那么你完全可以再看看這本書里提到的“基因組”“C值悖論”。你會發(fā)現(xiàn),基因可以說是為你打開了一扇上帝之門,原來那么多生命的奧秘都在這扇門中。生命如此美妙,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探究去珍視。

千嬌百媚的花兒苦心孤詣、心機算盡為的是傳宗接代,向日葵在福島核泄漏后成為除毒衛(wèi)士,傳說中的千年靈芝是否存在,神話中的麒麟長什么樣,牡蠣的基因組有多復雜,小龍蝦是否是生物武器,青蛙的科研價值有多高,這些你身邊的基因學知識,你知道么?又比如,在酒桌上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其實是基因在“作祟”;到了青藏高原,你如果沒有高反,可能說明你也有藏族人的EPAS1基因,也就是說你的祖先可能和丹尼索瓦人有過基因交流。

到此為止,基因似乎如天使一般,用美妙的排序和組合為人們描畫了一幅物種演化的美麗圖譜。但是,事實并非如此,萬物負陰而抱陽,有天使就有魔鬼。你看,人世間的諸多不幸,很多也可以用基因來“測算”。比如書中提到的“唐氏兒”“漸凍癥”“宮頸癌”“阿爾茨海默病”以及一些你可能都沒有聽說過的“孤兒病”,它們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雖然“人類的基因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但是“再精密的機械也會出故障,基因同樣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異”。只有掌握了基因的秘密,很多疾病才可能找到對策。不過,包括艾滋病、狂犬病、宮頸癌、心源性猝死等,科學家們都找到了引發(fā)這些疾病的重要相關基因,治療手段也隨之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

再次翻看,書中《虛幻的僵尸?真實的瘟疫!》一節(jié)尤為讓我關注,作者在其中細數(shù)了人類歷史上的數(shù)次大瘟疫。人類有記錄的傳染病的歷史,可以從公元6世紀的腺鼠疫算起,那是一次全球性瘟疫。接著是14世紀的“黑死病”、16世紀的天花、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21世紀的SARS。歷次傳染病造成的死亡遠遠超過戰(zhàn)爭。這一節(jié)的結尾處,作者更是寫道:“2002年,脊髓灰質炎病毒已經(jīng)被人工成功合成,到如今合成生物學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如果居心叵測的人利用新的生物技術對致命病毒進一步改造,使其更易傳播且殺傷力更大,那又如何?”

未來是什么樣的?無論如何,人類的未來一定是有人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基因測序技術成為打開基因寶藏的鑰匙。但是,這把鑰匙該如何使用?如果生命可以被構建和設計,那么誰可以成為上帝一樣的存在?這都是本書給人的啟發(fā)和思考。

人工智能、太空探索、信息技術已成為時代新寵,然而,人類如何看待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如何看待自己,也許都還停留在很久以前。古希臘文明中,雅典德爾菲神廟神柱上的那句話值得人們警醒和銘記:“認識你自己?!蹦?,蕓蕓眾生中的一個,是社會的人,也是一個物種,地球人類的七十億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