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倫敦書評》:一段不完全的歷史
來源:文匯報 | 四月  2019年12月09日08:11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An Incomplete History,London Review of Books Faber&Faber

過去40年里,《倫敦書評》始終保持著與讀者每兩周一次的會面。刊文數(shù)量從十篇到二十篇不等,除了最常見的書評和論文,還穿插著信件、詩歌、影評,偶爾也有短篇小說的身影。從創(chuàng)始編輯卡爾·米勒口中的“一張小小的報紙”,發(fā)展成如今歐洲最頂級的書評類刊物,看似平淡無奇,但在其背后,是由無數(shù)八卦、爭吵、對細節(jié)的專注、堅守、分歧和持續(xù)不斷的信件往來組成的無比豐富和有趣的歲月。

《倫敦書評》問世于1979年,當(dāng)時《泰晤士報》因勞資糾紛導(dǎo)致《泰晤士報文學(xué)增刊》停擺長達半年。于是卡爾·米勒想著創(chuàng)辦一份新的書評類刊物來填補這份空白,當(dāng)時他還是另一份報紙的編輯。他的同事兼助手瑪麗-凱·維爾梅斯也參與進來了。

起初,《倫敦書評》作為《紐約書評》的別冊一起搭售,不過兩份刊物的合作關(guān)系只維持了一年。米勒在1992年離開,維爾梅斯則堅持到最后,她就是《倫敦書評》的現(xiàn)任主編。

本書有許多翻拍的原始信件、樣稿和潦草的筆記評論。通常這種開本的讀物不會出現(xiàn)以文字為主角的圖片,但讀者在本書讀到的圖片非常有意思。比如詩人勞拉·萊汀用打字機“寫”的信件,抱怨馬丁·西摩-史密斯給她的前任伴侶羅伯特·格雷夫斯寫的傳記,重疊的字母,交叉的單詞,這些打字機獨有的痕跡生動地佐證了她當(dāng)時憤怒的情緒。還有編輯米勒的小記事本照片,他在記事本上羅列了心儀的約稿對象,讀者欣慰地發(fā)現(xiàn),最后很多人被米勒說服了。

大牌云集也會帶來麻煩?!秱惗貢u》很多編輯本人就是優(yōu)秀寫作者,他們有時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他們會為如何分句和使用分號而爭執(zhí)不下,也會選擇一些看似附庸風(fēng)雅其實糟糕透頂?shù)姆饷妗S袝r候,他們還會因為一首詩的末句“結(jié)束意味太濃”而直接刪去,以至引來作者的強烈抗議。

這些生動的記敘,讓讀者得以看到《倫敦書評》一路走來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