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系列短片《文學的力量》第四集 文學引領時代風尚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19年11月14日09:36
新文化運動以來,一大批中國作家勇做時代的弄潮兒,用文學作品奏響時代變革的先鋒號角。時代孕育文學精神,文學引領時代風尚。從此,在歷史的關鍵節(jié)點上,文學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強勁力量,一直沒有缺席。
1977年的秋天,得知全國科學大會即將召開的消息,《人民文學》的編輯們深受鼓舞,決定結合文學創(chuàng)作,積極參與這次重大的科學活動。
1978年第1期的《人民文學》雜志,以醒目的標題發(fā)表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這部以數學家陳景潤為主人公的作品一經問世,就引起了熱烈反響。2月16日,《光明日報》全文轉載,2月17日《人民日報》再次轉載,由此在全國引起轟動。
在那個特別的歷史節(jié)點上,文學用它獨特的方式,先行一步,為科學牢牢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求新思變的浪潮很快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反過來又推動了更大范圍的思考與變革。
蔣子龍在創(chuàng)作《喬廠長上任記》時,并沒有想到要去“推動改革”,“我只是寫我的甘苦,我的感覺”。但他憑著一個作家的敏感,以文學的方式敏銳捕捉到了還在地表下涌動的改革之潮。
之后,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張潔的《沉重的翅膀》、李國文的《花園街五號》、諶容的《人到中年》、賈平凹的《雞窩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路遙的《人生》等關注改革與進步、聚焦當代生活的小說陸續(xù)發(fā)表,在那個年代,萬千普通人受到這些文學作品的感召,求新思變,人生有了新的方向。
70年來,文學持續(xù)不斷地從社會進步中汲取著靈感和力量,引領時代風尚,記錄中國歷史,講述中國故事,在恢弘澎湃的大合唱中,與人民一道,向著新時代更加壯麗的風光、更加巍峨的高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