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茅獎作品走向海外 ——人民文學出版社《牽風記》《應物兄》版權推介會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舉行
近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在五部獲獎作品中,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牽風記》和《應物兄》名列其中。8月21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當天,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行最新茅獎作品《牽風記》和《應物兄》版權推介會,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權代理機構到場。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國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径麻L譚躍,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應紅,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zhàn)軍,以及黎巴嫩、土耳其、約旦、意大利、阿根廷等國出版家參與活動。
近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積極拓展版權輸出的渠道,推動茅獎作品“走出去”,目前已有《冬天里的春天》《白鹿原》《古爐》《推拿》等茅獎作品走出國門,被譯介到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十多個國家。
此次新晉茅獎作品推介會上,黎巴嫩數(shù)字未來出版集團旗下Cedar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應物兄》《牽風記》阿拉伯語版權協(xié)議;土耳其阿克代姆(Akdem)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牽風記》土耳其語版權協(xié)議;英國查思出版公司的馬修?基勒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牽風記》英文版權協(xié)議。
《牽風記》是軍旅作家徐懷中以1947年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的一部戰(zhàn)地浪漫故事,小說以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描寫戰(zhàn)爭,探尋戰(zhàn)火中的愛戀與人性。徐懷中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八路,是挺進大別山的親歷者,小說中每個人、每個故事細節(jié),都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另一部獲獎作品《應物兄》,是作家李洱歷時13年潛心寫作,創(chuàng)作出的一部標志著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之作。以“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聯(lián)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的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了他們的精神軌跡。
《應物兄》的作者李洱也來到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他的獲獎感受,并進行了簽售。《牽風記》的作者徐懷中先生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他委托編輯將私人印章帶到現(xiàn)場,為讀者蓋章留念。
與會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