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票房達7000萬元,網(wǎng)絡口碑刷出3.4的低分 《上海堡壘》:愛情與“硬核”科幻如何兩全
由滕華濤執(zhí)導,舒淇和鹿晗主演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昨天上映,但首日票房和網(wǎng)絡口碑均不及預期。圖為影片劇照。
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xiàn),人們欣喜于“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終于開啟了一扇門,同時也對后來者抬高了期望值。昨天,由滕華濤執(zhí)導,舒淇和鹿晗主演的影片《上海堡壘》作為“接棒者”上映,可觀眾似乎不太滿意。新片的首日票房為7000萬元,網(wǎng)絡口碑刷出了3.4的低分。
電影《上海堡壘》改編自江南的同名小說。故事里,地球遭到外星勢力襲擊,其他堡壘城市相繼淪陷,上海成了人類最后的希望。鹿晗扮演的大學生江洋,追隨舒淇扮演的女指揮官林瀾進入“上海堡壘”,為守衛(wèi)家園打響終極一戰(zhàn)??苹门c戰(zhàn)爭第一次在國產(chǎn)片里合體,未來戰(zhàn)場成為最大的看點之一。背負期待的同時,影片從定檔之日起,便招致不少質(zhì)疑。原著里,江洋與林瀾間的朦朧情感,曾讓許多書迷意難平。如今搬上大銀幕,凄美愛情與硬核科幻如何兩全、能否兩全,引發(fā)了爭議。
為影片點贊的觀眾,首先將好評贈與了特效團隊。1600多個特效鏡頭,占全片總鏡頭數(shù)的90%。小至道具的概念設計,大到世界觀的架構,文字所描述的奇觀,一一從幻想落地。人們無法忽略的是,《上海堡壘》所經(jīng)歷的六年摸索,其實是中國科幻電影摸著石頭過河的六年。誠如滕華濤所言“小說一行半,后期一年半”,鮮有成功的先例,導致團隊每一步都是“零經(jīng)驗”挑戰(zhàn)。
導演透露過一些制作細節(jié):“《上海堡壘》不是純綠幕的視效電影,我們盡量把能實現(xiàn)的概念都做成實物,這對演員、對后期都有很大幫助?!北热鐭o人機的操作臺,演員進組后會收到說明書和模擬鍵盤模型,供他們練手感。裝甲戰(zhàn)車等重要道具,亦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加以改裝升級。團隊在視效上追求的是“現(xiàn)有人類能夠抵達的科技感”,如此這般,銀幕上的“上海”才不至于太過失真,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才能更具代入感。這便是為什么,當小說里隱藏在黃浦江的終極武器“上海大炮”開啟時,當陸家嘴等無比熟悉的地標在大銀幕上成為前線時,觀眾愿為這種陌生而奇妙的觀感買單,愿為主創(chuàng)啃下的這塊硬骨頭亮出合格的分數(shù)。
但在不少影評人看來,《上海堡壘》的科幻與愛情不幸“雙雙墜馬”——主創(chuàng)既想在一個本質(zhì)愛情內(nèi)核的故事里增添硬科幻的濃度,又因為對高度工業(yè)化影片的把控力跟不上雄心,導致愛情與科幻彼此割裂。
小說里,江南其實為讀者講述了一個科幻外殼、言情內(nèi)里的故事,是在全球抵抗外星人的末日危機下,大學生對女指揮官的暗戀情愫。它打動人的,是極端背景下,人物細膩又鮮活的心理刻畫。而改編為電影,為了強拗科幻而稀釋愛情,結果既辜負了原著里觸動人心的情感,也沒能具備科幻片該有的龐大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