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編的《英國版畫集》
《趕集》(套色木刻版畫)列翁·恩德烏特作
《叢林小村》(蝕刻石版畫)蘇塞萊作
蕭乾編《英國版畫集》
7月1日《文匯讀書周報》上刊發(fā)了王圣貽女士的《他是一本意蘊深厚的書——紀念蕭乾逝世20周年》一文,談及蕭乾先生曾編輯出版過一本《英國版畫集》,贈與她父親詩人王辛笛。筆者于1950年代在延安西路200號上海文藝會堂的上海舊書店分部,購藏有1947年由趙家璧先生主持的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本《英國版畫集》。筆者曾從美術史角度對這本版畫集的編輯出版過程作了些研究,現略述一二。
自從魯迅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朝華社”并創(chuàng)刊《藝苑朝華》,介紹外國“創(chuàng)作版畫”作為借鑒來倡導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起,在上海出版外國版畫集一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文化現象。僅魯迅先生選輯出版的蘇聯版畫集就有《新俄畫選》《引玉集》和《蘇聯版畫集》三本,趙家璧稱之為“介紹蘇聯版畫的三個里程碑”。其中《蘇聯版畫集》的責任編輯就是趙家璧,該版畫集于1936年7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后社會反響很大,很快售罄,立即再版。由此趙家璧設想出版一套《世界版畫大系》,全面介紹外國創(chuàng)作版畫,更好地推動和促進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但是,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淪陷,這個計劃擱淺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趙家璧重新啟動這一計劃,蕭乾編的《英國版畫集》,便是其中的項目之一。
《英國版畫集》為16開略帶方形精裝本,收有套色版畫6幅,黑白版畫96幅,共102幅。其中木刻版畫居多,有63幅,其他包括銅版畫、石版畫、麻膠版畫等。表現題材有人物、自然風景、城市建筑物、花卉、飛禽、走獸、魚蟲等,非常廣泛。作品的作者包括李卻特·雪格脫、馬丁·哈迪、愛立克·蓋爾、洛勃脫·奧斯汀、約翰·法萊、安特烈·弗利斯等各具影響的32位英國版畫家。如此較為全面地囊括19世紀至20世紀英國的版畫藝術結成集子出版,這在英國本土尚未有過,卻在中國率先出版,實屬可貴。
英國的版畫藝術有著自己的風格和傳統(tǒng),版畫品種多樣,風格大都在精細嚴謹中呈現多姿韻味,同時亦不乏簡練粗放;除獨幅版畫創(chuàng)作外,亦注重文學作品的版畫插圖創(chuàng)作。另外,英國的版畫作者,往往既是油畫家、水彩畫家,又是版畫家,藝術素養(yǎng)較為全面,所以在作品中表現出的繪畫語言內涵豐富、耐人尋味。
正是英國版畫有著上述優(yōu)點,把英國版畫較為全面地介紹到中國來,對于促進中國的新興版畫創(chuàng)作,無疑輸送了豐富的藝術養(yǎng)料。其借鑒的意義,正如蕭乾先生在《英國版畫集》的代序《英國版畫與我們》中所說:“我覺得中國版畫之過于粗糙,正如英國版畫之過于纖細。這兩個極端間如能找到平衡,即是說,保持了現代中國版畫的‘力’,而更能加以精細,表現出光和影的對照,距離遠近的透視,甚而使用到色澤的燦爛……中國版畫需要新技巧、新血液的輸入,問題是如何把新的本土化?!蓖瑫r蕭乾在文中還提出,中國新的文學家應與新的版畫家合作結成姻緣,而中國的出版家應成為這種姻緣的媒人、主婚人,去主動組織新興版畫家為新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版畫插圖,以豐富和提升我國新文學的內涵。
今天重讀半個世紀前出版的內容豐富的《英國版畫集》,深感蕭乾先生當年編選的不易。他說是因為居留英國七年,“消耗了他們七年的面包”,才搜集到這么多英國版畫。1939年至1945年,蕭乾任《大公報》駐英國特派員和記者,又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講師,并在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研究生。其間他常在劍橋街頭有名的“設逾半世紀的大衛(wèi)書攤(David’s Book Stall)”上 搜 集 各種刊有版畫的書籍,日積月累,返國時“裝進箱籠”,乘郵輪“三個月飄在海上,它們隨我一同來到多難的中國”,而編選成這冊《英國版畫集》。
我想,所有熱愛文學和藝術的讀者,都會感謝這位記者、小說家、散文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對中國文化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