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十九世紀法國的大眾閱讀場所
來源:光明網(wǎng) | 顧杭  2019年04月22日08:51

19世紀法國的工業(yè)化與城市化進程逐步開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民眾教育工作受到重視,至19世紀80年代實現(xiàn)了免費、義務的初等教育。這不僅為工業(yè)生產提供了大量具備一定文化水平的勞動力,而且推動了閱讀群體人數(shù)的急劇增長。在此背景下,大眾閱讀成為值得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

盡管印刷技術的變革帶來了書籍價格的下降,出現(xiàn)了一些經(jīng)典作品的廉價版本,但對于大眾而言,書籍在19世紀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依然是昂貴的,普通大眾難以承受。在19世紀60年代以前,報紙都是采取預訂制,三月或是整年起訂,不單期零售。因此,這一時期的法國民眾往往在公共空間中閱讀書籍和報刊,閱讀室、小酒館和大眾圖書館成為重要的大眾閱讀場所。

提起法國的圖書館,我們首先會想到其歷史悠久的國家圖書館,然而以法國國圖為代表的公立圖書館的主要使命是保存稀有書籍,滿足少數(shù)學者的研究需要,并不外借,更不接待大眾讀者。大眾的首選閱讀場所是閱讀室。七月王朝時期,法國閱讀室的數(shù)量達到頂峰,僅在巴黎就有超過500家獲得官方許可的閱讀室,絕大多數(shù)設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其實這種閱讀室早在18世紀下半葉就出現(xiàn)了,它們向讀者提供書籍和報刊,供其現(xiàn)場閱覽或是外借,按冊或是按閱覽時間收費。不少閱讀室還提供包月和包年服務,讀者繳納一定費用后,即可一次借閱多本書籍。

大眾在閱讀室中瀏覽哪些讀物呢?對19世紀上半葉閱讀室的書目與借閱記錄的研究表明,讀者借閱最多的書籍是小說,其次是歷史書、游記等。除了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流浪的猶太人》、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大眾喜愛的法國小說家作品外,英國作家司各特的歷史小說和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也成為當時法國讀者爭相閱讀的書籍。而路易-皮埃爾·昂格蒂耶與女歷史學家圣旺各自寫作的《法國史》也成為暢銷的歷史書,不斷被重印。

對于19世紀的法國成年男子,尤其是男性工人而言,下班之后的重要娛樂和社交方式就是前往小酒館。1860年時,法國有50萬家小酒館。在那里,工人們飲酒之余,還瀏覽報紙,或是聽人朗讀報紙上的新聞。在小酒館里,工人們接受了政治宣傳和社會主義思想,從而參加罷工、社會運動甚至革命,這引發(fā)了政治精英的恐慌。

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政治精英強調教育和閱讀好書有助于勞動者融入社會和提高自身的德行。一些信奉圣西門主義的精英和慈善家開辦成人夜校以提升工人們的知識水平,另一些人則認為大眾圖書館是教育的有益補充,通過它可以引導、控制和審查大眾閱讀中出現(xiàn)的新讀者,尤其是工人讀者。

1850年,法國作家、教育家茹爾·拉杜建立“市鎮(zhèn)圖書館和好書推廣協(xié)會”,倡議在法國所有市鎮(zhèn)都建立一所圖書館。該計劃得到了時任總統(tǒng)路易·波拿巴的支持,后者認為“在所有法國市鎮(zhèn)建立圖書館是一項慈善和公益事業(yè)”。拉杜設計的這一圖書館包含一百冊書,其中初等教育和農業(yè)書籍占60%,隨后是歷史書和游記、市鎮(zhèn)管理、工人教科書、宗教教育,文學書最少,只有兩冊。

拉杜的計劃雖然得到總統(tǒng)和政府的支持,但由于第二共和國很快就被路易·波拿巴的政變推翻,因此并未最終實現(xiàn)。不過,建立大眾圖書館的運動正是在路易·波拿巴統(tǒng)治的19世紀60年代進展迅速,并在隨后的第三共和國也得到延續(xù)。1902年時,法國已有300家大眾圖書館。

值得注意的是,在為大眾創(chuàng)建圖書館的運動中,普通大眾并不是被動消極的等待者,或政治精英所謂的被引領者。工人階級中的一些精英參與,甚至主導了一些大眾圖書館的建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巴黎印刷工人讓-巴普蒂斯特·吉拉爾發(fā)起成立的巴黎第三區(qū)教育之友圖書館。

1861年3月17日,吉拉爾聯(lián)合幾位工人成立教育之友協(xié)會,以“獲得道德教育、文學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所必需的書籍”。年滿15歲,有明確居住地的人,即可加入?yún)f(xié)會,男性每月繳納1法郎的會費,女性每月繳納0.5法郎。短短幾個月,會員就達到400多人,擁有了1200本書。1861年6月23日,教育之友協(xié)會召開第一次全體大會,投票通過圖書館的章程、管理機構組成。大會報告中說,“研究書籍、各方面的論著,科學領域的著作、雜志、年鑒在本圖書館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對于人的教育而言,科學并不夠。歷史、詩歌、戲劇、游記、小說,甚至是小說,我們認為這些才華盡顯的書籍,既不是膚淺的,也不是傷風敗俗的,而是有助于促進思考和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小說本身在我們這受到歡迎”。當年10月1日,圖書館在巴黎第三區(qū)杜爾哥學校開館,至12月,圖書月借出量已達500本。早期的教育之友圖書館會員多為巴黎的工人,來自各行各業(yè),有石印工人、金銀首飾雕鏤工,也有皮革整理工、剪裁工,還有4名女裁縫。

通過該圖書館1862年的圖書目錄,我們可以對這一時期巴黎工人大眾的閱讀有所了解。1862年的圖書目錄共1200多本書,分為數(shù)學、物理、化學、自然史、衛(wèi)生、歷史、游記、文學等14個系列。歷史、文學、游記是書籍數(shù)量最多的三個系列,也是讀者借閱數(shù)量最多的。在歷史類中,第二帝國時期廣為流行的維克托·杜律伊的歷史書多達15部。此外,梯也爾的《法國革命》、拉馬丁的《吉倫特派史》和《復辟王朝史》也在目錄中。書目中還包含了勒瓦瑟爾的《法國工人階級史》和歐迪加涅的《法國的工人與工業(yè)》。在《英國史》《大西洋史》《普魯士史》等外國史之外,還有瑟南庫爾的《中國史綱要》和歐特的《古代史:印度和中國》。文學類書籍中,除了荷馬史詩、拉伯雷全集、盧梭、伏爾泰的經(jīng)典著作以外,小說尤其是外國小說的比重很大,如司各特、狄更斯、斯威夫特的作品,以及美國小說家梅恩-里德的9部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1862年圖書目錄中沒有社會主義者傅立葉、蒲魯東、卡貝的書,米什萊的《法國革命史》和《法國史》,第二帝國時期流亡國外的埃德加·基內和路易·勃朗的書也沒有。這表明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運行還是受到政府控制的,管理者有意識地避開了那些會引發(fā)宗教或政治論爭的書籍。

教育之友圖書館這種讀者成立協(xié)會、共同管理圖書館的模式,很快在巴黎及其他外省傳開。1898年時巴黎20區(qū)中有14個區(qū)建立了這種大眾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大都是晚上8點至10點開放,每月會費低廉(有兩家為免費借閱,其他的則是0.25至0.5法郎)。圖書館藏書豐富,讀者可以借書回家閱讀,小說、歷史、地理和游記類圖書仍然是大眾讀者最愛閱讀的。19世紀大眾閱讀場所的發(fā)展,既體現(xiàn)了政治精英引導甚至規(guī)訓大眾的傾向,也反映了工人大眾自我發(fā)展、休閑娛樂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