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北疆博物院南樓重新開放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等珍貴文物首次對外展出
來源:天津日報 | 劉茵  2018年10月29日08:32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

觀眾在圖書室參觀

備受關注的北疆博物院南樓修繕復原及布展工作日前正式結(jié)束。南樓在塵封70多年后,被拭去歷史的塵埃,于昨日以嶄新面貌向公眾開放。至此,北疆博物院北樓及陳列室、南樓形成完整的展陳體系,標志著這座古老的博物館重新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

修繕工程修舊如舊

為了更好地還原北疆原貌、向社會公眾展示完整的北疆博物院,市文廣局在2016年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樓及陳列室的修繕展陳工作后,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了北疆博物院南樓建筑修繕、功能復原和陳列設計工程。

北疆博物院南樓修建于1929年,1930年建成,1940年,北疆博物院一切事務因戰(zhàn)爭及經(jīng)費等原因全部停止。南樓為二層磚混結(jié)構,占地面積3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為北疆博物院的圖書室、實驗室和地質(zhì)古生物庫房。

北疆博物院南樓修繕工程,嚴格遵照了“不改變文物原狀”的規(guī)定,以現(xiàn)有歷史圖紙及《房屋技術鑒定報告》為依據(jù),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原形制、原結(jié)構、原材料、原工藝,達到了恢復歷史面貌、延長使用壽命、調(diào)整功能布局、滿足博物館對外開放要求的目的。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長張彩欣告訴記者,1940年北疆博物院南樓撥給當時的工商大學,所以那個時候北疆是不完整的,天津外國語大學于今年3月15日正式把南樓交還給了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整體呈工字形結(jié)構,二樓連廊相通。時隔78年之后,南樓回歸,標志著北疆博物院以完整的面目示人。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南樓的陳列設計總體秉承“尊重歷史、挖掘記憶、傳承精神、呈現(xiàn)精品”的宗旨,與北樓陳列呼應和銜接,而又各有側(cè)重。北樓以藏品展示為主線,側(cè)重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門類之齊全、數(shù)量之豐富、價值之獨特;南樓則更多地側(cè)重于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面復原了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古生物庫房等功能區(qū)。張彩欣表示,如果北樓是藏品的展示,南樓則表現(xiàn)出這些藏品是怎么來的。

原北疆博物院圖書室收藏有圖書14000余冊、地圖復制品900余張以及各類印版等文獻資料。此次展出的圖書共2000余冊,其中有法國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的代表作《四足動物化石研究》等。這些圖書資料極其珍貴,兼具學術研究與文獻收藏價值。

實驗室重點復原了當年北疆博物院標本處理、分類研究的工作流程與作業(yè)場景。此外,實驗室中還展出了當年北疆博物院使用過的卡片柜以及用于記錄標本鑒定結(jié)果和分類的卡片等珍貴實物資料。

古生物庫房是按原北疆博物院南樓的古生物庫房進行復原的,眾多舉世矚目的對中國古生物學與史前研究領域起到奠基作用的研究成果都在此處完成。

珍貴文物首次對外展出

北疆博物院南樓在展品的選擇上,著重突出其價值意義、獨特性以及與展覽主題的契合程度,并通過對北疆舊藏展柜的修復,全面復原了至今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本管理模式。此次首次展出了“河套人”牙、北京猿人頭蓋骨(模型)、王氏水牛、祖鬣狗等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的孤品化石復制品以及兼具科研與美學價值的北疆植物手繪畫等。

此次南樓首次對外展出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共四具,據(jù)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四具頭蓋骨是當年依據(jù)原標本直接復制而成的。北京猿人的生存年代為更新世中期,其頭骨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從猿到人提供了珍貴而生動的實證,意義十分重大。不幸的是,這批珍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在1941年向美國秘密轉(zhuǎn)移的過程中下落不明,神秘失蹤。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經(jīng)著名古生物學家胡承志鑒定,很可能是目前在我國保存的制作最早的模型,尤為珍貴。

攝影 趙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