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胡愈之與首部《魯迅全集》出版
來源:文匯報 | 周鐵鈞  2018年10月15日08:40

魯迅與胡愈之合影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書桌上擺放著1938年版《魯迅全集》

1938年版《魯迅全集》

胡愈之,浙江上虞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創(chuàng)辦《公理日報》《團結(jié)》《東方雜志》等報刊,組建“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復社”等團體,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方針路線,傳播抗日救國主張,與侵略者和反動勢力進行堅決斗爭。1949年后,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光明日報》總編輯等職,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36年 10月 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各界進步人士陷入極大悲慟之中。胡愈之敏銳地意識到:必須盡快著手 《魯迅全集》的整理、編輯、出版工作,魯迅先生未公開發(fā)表的遺作與手稿倘若落入國民黨當局手中,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精英團隊

1936年11月,胡愈之向上海地下黨組織匯報了編輯出版《魯迅全集》的想法,黨的負責人劉少文等商議后表示:在國家和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迫切需要用魯迅精神來喚起民眾,支持抗戰(zhàn),要動員、利用一切力量,盡快組織出版《魯迅全集》。

胡愈之很快寫出《魯迅全集》編輯分類大綱,與魯迅夫人許廣平商議。兩人細致歸納,統(tǒng)計出魯迅已出版的文集、譯著、發(fā)表的作品共約400萬字,未公開面世的譯文、手稿約200萬字。以體裁、內(nèi)容歸類,《全集》擬分 20卷,總計600余萬字。

要完成這項龐大的出版工程,必須組建高水平的編輯團隊。當時,白色恐怖嚴重,魯迅的一些作品仍被當局追繳、查封。這就要求編輯須具備先進文化思想,敬佩、支持魯迅的民族氣節(jié)和抗爭精神。

不久,由胡愈之、許廣平、鄭振鐸(《民主周刊》主編)、王任叔(《救亡日報》主編)、唐弢(《文匯報》副刊主編)、謝澹如(左聯(lián)期刊《前哨》主編)、柯靈(《周報》主編)以及黃幼雄、許壽裳、吳觀周、張宗麟、胡仲持等26人參加的編輯團隊很快組成,開始分門別類、各司其責地開展工作。

整理、編輯尚具雛形的文章、未發(fā)表的手稿頗有難度,一些章節(jié)、句式要潤色、刪修凌亂,字跡模糊的須謄寫。胡愈之每天召集編輯會議,協(xié)調(diào)、解決各種問題,經(jīng)半年多艱苦努力,《魯迅全集》編輯前期工作基本就緒。

胡愈之晚年回憶這段經(jīng)歷說:“我和鄭振鐸、王任叔、謝澹如等十幾個人,連續(xù)一個多月吃住在師母(許廣平)家?guī)坷铮挂岳^日地整理手稿,遇到弄不懂的句子,辨不清的字就去向師母請教,光我編輯、謄寫的手稿就大約30多萬字?!?/p>

出版受阻

編輯工作還算暢順,但印刷出版阻力巨大。當局對書刊發(fā)行控制得非常嚴格,公開出版?zhèn)€人文集必須申報、核查、審批。1937年4月,胡愈之與許廣平來找魯迅的老鄉(xiāng)和好友蔡元培,請他協(xié)助、通融出版事宜。蔡元培曾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司法部長、監(jiān)察院長等要職,在官場甚有威望。

蔡元培聽罷請求,沉思良久,說:“斡旋出版不能出師無名,要成立一個團體,我也好說話。”不久,由蔡元培任會長,胡愈之、許廣平、周作人、茅盾等組成的“《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成立,蔡元培以會長身份,找上海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王云五商議。

王云五是蔡元培多年幕僚,曾任上海國民政府參議。他滿口答應:“魯迅先生文化貢獻之功大焉,助出全集吾等責無旁貸,容我與政府疏通,只要得允,由印書館承擔出版?!?/p>

一個多月后,咨詢王云五,他說:“出版申請已呈報,只待國府批下,全集即可付梓?!倍笥侄啻卧儐?,他都滿臉無奈地告知“尚未批復?!本幬瘯膊缓秘熢雇踉莆逋泼撎氯4蠹叶贾?,魯迅的一些作品被列為“逆文”,許多反動政客、右翼文人仍在對他攻擊誹謗、詆毀謾罵,要讓國民政府批準出版《全集》,談何容易!

同心協(xié)力

進入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華北不斷擴張勢力,淞滬會戰(zhàn)初露端倪,嚴峻的形勢讓胡愈之感覺到,《魯迅全集》出版再不能等所謂的批復,一旦戰(zhàn)事爆發(fā),后果難料。

胡愈之找劉少文商議:目前許多民間文化團體正在創(chuàng)辦報刊、編印書籍,號召民眾救亡救國,投身抗戰(zhàn)。我們可以“振奮民族精神、激勵抗戰(zhàn)斗志”的名義,由《復社》組織出版《魯迅全集》。

劉少文請示陜北黨中央獲得同意,出版重任自然落到胡愈之肩上。他細細盤算,工作千頭萬緒,但重中之重是資金,否則,任何事都無法運作。經(jīng)測算,《魯迅全集》20卷,共印刷 200套,每套工本費約需60銀元。

胡愈之想起,1937年出版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時,復社曾以收取預定款的方式,使印刷等事務得以順利進行?!遏斞溉芬部刹扇∵@一方式籌集出版資金。他與許廣平首先找“魯迅紀念委員會”發(fā)起人之一宋慶齡,她得知情況,除與上海各大金融機構(gòu)、公司聯(lián)系,還親自撰寫預定倡議書,寄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華文報刊登載;又通過《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成員和沈鈞儒、茅盾、巴金、陶行知等進步人士,聯(lián)系大專院校、圖書館等有關(guān)部門進行預定工作。蔡元培還親筆書寫“征訂《魯迅全集》精制紀念本啟”發(fā)表在上海、北平、武漢等各大報刊,廣泛募訂。不到兩個月,1.2萬元出版資金全部入賬。

為防意外,胡愈之決定 《全集》不署編輯姓名和出版部門,統(tǒng)一署名 “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應對特務尋釁滋事,他還特地請蔡元培先生這位國民政府元老題寫書名、作序。

1938年 4月,《魯迅全集》出版工作正式啟動,紛繁、復雜的事務讓胡愈之忙得不可開交:每一頁校對完的清樣都要由他終審;鉛字需要量巨大,他要四處采購鑄字用的鉛錠;當時上海食品奇缺,有錢也難買到糧食,工人們請求:寧可少賺工錢,也要每天供應三餐,哪怕米粥窩頭,吃飽就行,他又得多方奔走買糧食。

這時,黨組織通過關(guān)系為《復社》搞到 5000斤大米,胡愈之馬上發(fā)給每位工人50斤。久旱甘霖般的糧食極大地調(diào)動了工人的積極性,出版進度突飛猛進。

偷梁換柱

1938年 7月,《魯迅全集》出版進入尾聲,卻發(fā)生了始料不及的意外:連日暴雨,原料庫房滲水,印制封面的漆布紙板全部被淹。當時,這種紙板國內(nèi)沒有生產(chǎn),需從南洋進口。而且上海的大型印刷廠家為躲避戰(zhàn)爭,多已遷往內(nèi)地,無處求貨。如用圖畫紙代替制作封面,則顯得過于簡陋。

正當胡愈之一籌莫展時,上海國民政府舉辦大學生、高中生“篤學報國”評獎活動,要印 5000個大紅漆布紙板證書封面。負責評獎事務的上海參議會教育部長劉湛恩,是胡愈之早年同窗,他把紙板送到復社,將這批活兒交給了“老同學”。

胡愈之望著一垛垛鮮紅的漆布紙板,計上心來。沒幾天,他找到劉湛恩,哭喪著臉說:“劉仁兄,實在對不??!庫房漏雨,制作證書封面的紙板被浸泡,無法按時交貨?!?/p>

劉湛恩大發(fā)雷霆:“離頒獎大會只剩三天,證書印不出來,你讓我怎么辦!”

胡愈之急忙說:“仁兄息怒!尚有補救辦法,只浸泡了一部分,證書是16開,只要改為32開,紙板還完全夠用?!?/p>

沒奈何,劉湛恩只得點頭同意。胡愈之巧施 “偷梁換柱”妙計,從證書中截留了足夠的原料,解決了《魯迅全集》精裝封面原料的急需。

巨制彌珍

1938年 8月 10日,200套32開本,封面、扉頁加注編號的精裝《魯迅全集》面世。全書大致分原創(chuàng)、校輯、譯作三部分,改傳統(tǒng)的繁體豎排為時尚的簡體橫排,內(nèi)容完全按原稿或手跡排印。

宋慶齡贊譽《魯迅全集》的出版:“起到擴大魯迅精神影響,喚醒國魂,爭取光明之目的?!?/p>

蔡元培在序言中贊道:“魯迅著作方面頗多,蹊徑獨辟,為后學開示無數(shù)法門,鄙人以新文學開山目之?!?/p>

許廣平在 “編校后記”中寫道:“六百余萬言之全集,竟得于三個月中短期完成,實開中國出版界之奇跡。”她說的“三個月”,指復社開始印刷到出書,如從收集、整理、編輯書稿算起,已歷時近2年。

撫摸著鮮紅封面、燙金書名的《魯迅全集》,胡愈之不禁熱淚盈眶:700多個日日夜夜,絞盡多少腦汁,耗費多少心血,今日終于如愿以償。

他把編號058的《魯迅全集》交上海黨組織轉(zhuǎn)送黨中央。當時,恰逢上海 《讀書》雜志編輯杜元啟、匡乃成等 4人投奔解放區(qū),便將這套書帶到了延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領(lǐng)導同志非常高興,每人取得幾卷交換閱讀。在歷史照片 “毛澤東攝于延安窯洞”上,可見書桌上擺放著三本首版《魯迅全集》。

胡愈之后來回憶說:“《魯迅全集》出版后,發(fā)現(xiàn)兩大憾事,一是沒有完整編入老師的日記。當時有一天,師母帶著幾本‘日記’手稿交送編輯,在街上遭到特務搜查,‘日記’被掠走,無處討還。二是大量書信沒有收入,因為時間緊迫,分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信函沒來得及征集。”

此后,所言憾事最大限度得到了彌補。1946年,胡愈之、許廣平將征集到的855封書信編成《魯迅書簡》出版,胡愈之與唐弢搜集整理,編寫《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xù)編》出版。

進入21世紀,1938年首版《魯迅全集》存世稀少、彌足珍貴。目前僅知上海魯迅紀念館珍藏一套(編號 001),魯迅博物院藏有一套(編號 017),另有極少的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