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講品位講格調(diào)講責任 自覺傳播正能量
來源:文藝報 | 任林舉  2018年10月08日13:45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以來,文藝工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文學責任和擔當意識進一步增強,在面向未來,構(gòu)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在傳播正能量和樹立正確價值觀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作為。

但認真反思我們的作品和整體創(chuàng)作情況,我個人認為還存在很多問題。很多作家似乎已經(jīng)在一種懶散、萎靡、看似自在實則任性的情緒里沉迷太久了,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于將低俗等同通俗,將欲望視為希望,將單純的感官娛樂當作精神快樂,將有悖常情常理當作個性追求。及至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市場方面,還沒有消除輕松、娛樂、消解、獵奇等反責任、反莊嚴、反沉重、反主流意識的牽引。清正的、高尚的、雄渾的、有意義的、充滿正能量的文藝作品無人問津,低俗的、搞怪的、無厘頭的、陰暗的、消極的、“重口味的”、無意義的文藝作品卻受到追捧,并且“名”“利”雙收。

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文藝的重要講話令人鼓舞和振奮,他明確地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lǐng)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為了讓我們的文學真正成為講品位講格調(diào)講責任、自覺傳播正能量的精神產(chǎn)品,我們必須從組織到個人,從上到下做出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真正的重視,起于尊重;真正的推動,起于行動。希望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和文藝單位不但要在思想認識上對文藝的作用認識到位,還要在政策、投入、措施、激勵手段等方面扶持、促進到位,在完善文學評價標準、激勵政策、市場規(guī)范引導、作者作品宣傳推介等方面有所作為。

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文學事業(yè)當成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像愛護自己的聲譽一樣愛護文學的聲譽和形象,樹立榮辱與共的意識,不要把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作家利益與社會利益人為地或從心理上割裂開。要把個體置于群體、置于地域、置于現(xiàn)實、置于歷史、置于總體人文環(huán)境之中去思考、定位自己的創(chuàng)作,做人、做事、做文要多一些胸懷,多一些情懷,多一些遠見、深邃和大氣象,克服習慣性的極端個性化和個人化。從個性出發(fā),超越個性;從地域出發(fā),超越地域;從現(xiàn)實出發(fā),超越現(xiàn)實。要以敬畏心和不敢懈怠之心對待文學和文學事業(yè),積極面對現(xiàn)實、時代、生活、生命,進一步加強緊迫感,克服懶惰、散漫、陋俗。

情感是最深厚的文學力量。理解和熱愛,是化解現(xiàn)實中諸多矛盾的關(guān)鍵,也是確立作家、作品情懷的關(guān)鍵,更是作家堅持走好創(chuàng)作之路的動力源泉。要進一步增強對人民的情感,對現(xiàn)實、對生活、對社會、對世界多一分關(guān)注理解和熱愛,多一分思考深度,多一分情感介入,這樣才能多一分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多一分創(chuàng)作的空間和力度。

作為精神文化產(chǎn)品生產(chǎn)者的作家,當我們面對千載難逢的文藝轉(zhuǎn)型期時,更有義務(wù)、有責任對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反思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象和思潮以及文藝界的各種不良癥候,反省我們自身、我們的作品、我們的良知、我們的情懷,看自己有沒有悄無聲息地被這些東西所影響;對于不良現(xiàn)象,我們是自覺地抵制,還是被動地呈現(xiàn),還是暗暗地作了推手?,F(xiàn)在回過頭來反省,文學界曾風靡一時的各種思潮,諸如“頹廢”、“下半身”、“崇低”“垃圾”、反主流等等,又何曾使我們的精神富足過,使我們的情感充實過,使我們的文學真正昌盛過,使我們的作家因此而被尊重過?假設(shè)一個作家所編織的故事或營造的細節(jié)不敢拿給自己的孩子看,寫出的句子不好意思當別人的面兒承認是自己的,那么是不是就應(yīng)該反思一下,我們對這個社會、對人民究竟做了什么。

文學在“文治教化”中肯定擔負不起全部“教”的責任,但對社會風氣、人們的心靈、情感情懷等方面,文學卻難以回避“化”的使命。

這就要求我們的作家要勇于擔當,堅守一個作家的良知和情懷,不管身處何種環(huán)境,都不失去真、善、美的原則,守得住原則,耐得住寂寞。當外部環(huán)境不好時,我們要耐住清冷和寂寞,沉靜下來;外部環(huán)境好了,我們?nèi)匀灰朔≡昵榫w,沉靜下來。越是在好的環(huán)境里,越需要我們埋下頭,調(diào)整好自己的寫作狀態(tài),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否則的話,好的環(huán)境又與你何干呢?

其實,作家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一件器皿。面對無限豐富、復雜的生活,我們只有謙卑下來、沉靜下來,觀察、聆聽、發(fā)現(xiàn)、感知、感受、反思,然后再把我們所使用的每一個詞語、每一種搭配、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錘煉好,最后才可以進入言說、表達、敘事和傳遞。另外,在一個作家應(yīng)該具備的諸多能力中,我認為感知力或感悟力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這是一個作家最應(yīng)該具備的看家本領(lǐng),失去了這種能力,就等于作家這個“缽”空了,緊接著就會“江郎才盡”。所以這個功,我們要終身修煉,要在紛雜的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靈動、敏感和天然的狀態(tài),始終保持一種捕捉真、善、美的能力,沉下來、再沉下來,一直抵達某種真實的核心。

“出作品、出精品”并不是一句空話、套話。雖然它是我們所有人的愿望,但并不一定就是現(xiàn)實,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作者付出大量默默無聞的勞動,付出巨大的心力和體力,刻苦踐行。如此,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加貼近人民、貼近人性、貼近生活的力作,貢獻一個作家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