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2018年第4期|繆克構(gòu):無想
繆克構(gòu),詩人,作家。1974年出生于東海之濱的溫州。1990年中學時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995年大學時期被評為中國十大校園作家,同時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迄今主要詩歌結(jié)集為《獨自開放》(2003)、《時光的煉金術(shù)》(2015)、《鹽的家族》(2018)。另有小說、散文作品《漂流瓶》《少年海》《黃魚的叫喊》等六種。部分詩歌和短篇小說被翻譯推介到國外。
評論家認為,他的詩歌世界疆域廣闊,充滿個人生命經(jīng)驗的在場與唯美主義的哲理思考。特別是其“家族史”“凡人小傳”的寫作,生成了飽含海洋氣息的新鮮而別致的意象與想象,具有強烈的辨識度和獨特的人類學與風俗史價值。
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匯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主要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一、二等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以及上海文學獎、上海長江韜奮獎等。
無 想
繆克構(gòu)
修 樹
我喊老曾來修樹
老曾帶來了他的兒子
這是一棵有年頭的鵝掌楓
每年春天都把陽光刪去十行
河那邊也在修樹。那是一條小河
河邊的路卻叫濱江大道
那里修的是香樟
居民們對修剪枝葉很有意見
于是電視臺的人扛著攝像機來了
老曾很緊張,他不知道這事會上電視
兩周前他已經(jīng)收下了我太太給的小費
“都在一個小區(qū),只是順便修一修”
老曾讓小曾上樹
他要去拿一根繩子
好把那些可能敲窗的枝條拉住
小曾大學畢業(yè),待業(yè)在家中
爬樹他是一個能手
蹲在樹杈上,很像一只大鳥
老曾騎著黃魚車去拿繩子
半途卻被物業(yè)經(jīng)理攔住
他得去西郊苗圃運一車麥冬
天擦黑了,老曾滿頭大汗地回到樹下
他很生氣,“龜兒子,你咋個還蹲在樹上”
小曾問,“你把繩子拿來了嗎”
梅 雨
這一夜,又一日的淫雨
密密麻麻地縫進
這一日,又一夜的思緒
這一天,又一地的迷霧
像纖細的手,像盤繞的腿,纏住
這一地,又一天的愁眠
這一地,又一天的愁眠
密密麻麻地縫進
這一夜,又一日的淫雨
這一日,又一夜的思緒
像纖細的手,像盤繞的腿,纏住
這一天,又一地的迷霧
無 想
每年春天
我都要去一趟無想山
無想山上
有一座無想寺
無想寺里
有一個無想大師
他在山門迎候
然后沏茶,與我對談
然后,和我一起
下山,還俗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
無想大師,是誰
舊 愛
那些年寫詩有多美
看看梅花在枝頭就知道了
春水照一照鴻雁
暖陽就搭就了一架天梯
我想著暗戀的姑娘
她的笑臉就粉嫩粉嫩地亮起來
當我到達溪流的那一頭
已是桃花盛開的五月
靠涂抹上一些胭脂
我夜里才偷偷去相會一回
那些年寫的詩也不戳穿我
它們躺在詩集上
老實說,雖然很寂寞
卻仍有羞澀的表情
相 隔
每年,我都要千里迢迢
去看望父母和祖父祖母
他們,也要跋山涉水
去看望我更早的祖先
這是最有可能發(fā)生的事:
當我和兒子在他們的墓前磕頭
他們,正在另一座山頭祭拜
——永世相隔不僅僅發(fā)生在生死間
也發(fā)生在消逝與更早的消逝間
春 風
河豚的劇毒已經(jīng)消失
美味在虛假的驚恐中歸來
舌尖識得甜
舌根識得苦的滋味
詩歌的味蕾
記得春風的咒語
并把殘忍的丁香傳誦
但,桃花已在芬芳中盛開
盛開著已經(jīng)修改的孕期
邊 塞
穿云去蘭州,看一眼黃河,去涼州
涼州無詞,斬兩斤驢肉,沏一壺好茶
一路飽嗝,去甘州。八聲慢,九糧醇
木塔和土塔,在醉醺醺的夜晚搖搖晃晃
這一夜雨聲淅瀝,任丹青為丹霞繪上新顏
也不能留我:西出陽關(guān)
一路無詩,亦無故人可辭。這就
翻越達坂山,八月竟有大雪
一路將我撲打,好似我在邊塞
立過赫赫戰(zhàn)功,身下有萬骨枯朽
而我正走在班師的途中
幸 福
陽光好的時候我就去曬太陽了
蓓蕾開放,我就去賞花
修剪枝葉,灑掃庭除
比去見無關(guān)緊要的人重要
觥籌交錯這就免了吧
我正在種一畦無公害蔬菜
歡迎蝴蝶來,蜻蜓來,小蜜蜂也來
夜里,我也要打著手電筒抓青菜蟲子和蛞蝓
為九條錦鯉如何躲過黃貓的突襲暗暗著急
明月是我的鏡子
茉莉和玉蘭開放的時候
就能為我拭去心頭的霧霾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如果,我是這樣覺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