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仲呈祥  2018年08月20日08:45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文藝評論亦然。面對新時代,如何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文藝評論話語體系,已成為學界的熱點話題。毋庸諱言,時下文藝評論界也確存在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批評的:“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倘若文藝評論標準是“西化”的、概念是引進的,甚至連語式都是歐式的,則完全背離了中國文藝評論的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缺失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論及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的構建,我以為前提是要明確理論指南和新時代“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第一條便是“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說到底,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充滿自信。我認為,懂得世界和中囯的“大勢”,說到底,就是要懂得21世紀世界風云變幻、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勢”,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文藝的歷史,貫穿一根紅線,就是與時俱進地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上世紀40年代,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集中體現了當時抗日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高成果。新時期以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在文代會、作代會上的講話,先后結合新的和平建設歷史條件,就文藝與政治、文藝與人民、主旋律與多樣化等重要關系進行了新的闡述,豐富、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文藝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以及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則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新時代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是繁榮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指南和行動準則。這些關于文藝的重要文獻和重要論述,本身就為構建新時代文藝評論話語體系既提供了理論指南,又樹立了行文典范。請讀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處處可見、舉不勝舉的經典警句和精彩評論吧:“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薄棒斞赶壬f,要改造囯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薄拔乃嚥荒茉谑袌鼋洕蟪敝忻允Х较?,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薄暗退撞皇峭ㄋ?,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薄拔乃噭?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薄皯撚矛F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薄耙烟岣咦髌返木窀叨?、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囯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薄懊鎸ι钪畼?,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薄爸袊环ι鷦拥墓适?,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chuàng)作史詩的雄心?!倍嗝淳珳噬羁?,多么生動形象,堪稱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的話語典范!

說到“大勢”,我想起毛澤東同志生前多次要領導干部學習的清代學者趙藩總結諸葛亮一生治國理政經驗且至今仍掛在成都武侯祠里的那副有名的“攻心聯(lián)”——“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時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諸葛亮正因為審時度勢,攻心為上,寬嚴有度,對孟獲七擒七縱,對錯失街亭嚴肅軍紀,因而能做到天下未治蜀先治。治國治軍如是,治文治藝亦如是。改革開放以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意于更好地發(fā)揮文藝獨特的“攻心”功效,為了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歷史轉折的需要,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聚焦于調整文藝與政治的關系,鄧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會指出:“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接著又指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從而極大地解放了文藝生產力,拓展了創(chuàng)作視野和題材,開創(chuàng)了新時期現實主義文藝復蘇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了適應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重大社會變革的需要,為了適應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真正強起來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tǒng)一”,強調“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體制機制”,這就聚焦于文藝與經濟的關系,從理論上、政策上防止文藝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當市場的奴隸,防止錯誤理解觀賞性、盲目追求觀賞性造成精神滑坡、文化滑坡、審美滑坡,從而確保文藝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提供精神正能量,發(fā)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清醒認識改革開放以來聚焦于文藝與政治、文藝與經濟之關系的兩次重大政策性調整的“大勢”,才能高屋建瓴,深通昨天,洞察今天,預見明天。這對于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至關緊要。

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需要尋根溯源,不忘本來,傳承發(fā)展中華民族古典文論、藝論的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思維優(yōu)勢、學術積淀、美學范疇和話語特色。這叫做須以“各美其美”為本。中華民族古典文論、藝論浩如煙海,佳作迭出,劉勰的《文心雕龍》、曹丕的《典論》、陸機的《文賦》、鐘嶸的《詩品》、葉燮的《原詩》、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劉熙載的《藝概·書概》、石濤的《畫語錄》、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孫過庭的《書譜》、李漁的《閑情偶寄》……信筆道來,不勝枚舉。這些文論、詩論、樂論、畫論、書論、舞論乃至園藝論,彰顯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精神、審美優(yōu)勢和審美風范,積淀形成了中華民族一系列獨特的美學范疇和話語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就精辟概括說:“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jié)制,講求形神兼?zhèn)洹⒁饩成钸h,強調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蓖形镅灾尽⒃⒗碛谇?,是審美運思的優(yōu)勢;言簡意賅、凝練節(jié)制,是審美表現的要訣;形神兼?zhèn)洹⒁饩成钸h,是審美顯現的特征。中華審美精神的哲學根基是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和諧理論。中華民族的文藝評論在數千年批評實踐中不僅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審美思維優(yōu)勢與特征,而且積淀形成了如意象、意境、氣韻、品味、情趣、格調、風骨、剛健、載道、明道、傳道、圓照、博觀等學術話語和象外之象、澄懷味象、大象無形、象外之境、氣即風骨、文以氣為主、詩言志、文以載道等經典論斷。新時代的中國文藝評論必須認真學習領悟這些中華古典文論、藝論的寶貴遺產,并立足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日新月異的創(chuàng)作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努力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從而構建既富民族特色又富時代精神的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

當然,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的話語體系,決不能閉關鎖國,僅止于“各美其美”,還必須同時放眼世界,以博大的胸懷和氣度“美人之美”,善于從人類先進文明和文藝評論中吸取適合中國國情的有用的東西為我所用,做到“見好就拿,拿來就化”,進而“美美與共”,鑄就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走向世界的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在這方面,學貫中西的前輩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如朱光潛、馮友蘭、宗白華、張岱年、錢鐘書、王朝聞、王元化、鐘惦棐、張世英、葉廷芳、葉朗先生等都以其代表性名著,為我們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