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牡丹綺情》:具有獨特“文心”的作品
來源:文匯報 | 蘇少偉  2018年08月09日14:19

—2017年10月,美國作家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憑借小說《林肯在中陰界》(Lincoln in the Bardo)榮獲2017年的布克獎。書中的“中陰界敘事視角”折服了一眾評委,如布克獎評委會主席羅拉·揚所評價的:“這本小說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創(chuàng)新性、它獨特的風格,它吊詭地召喚出了另一個世界里已死的靈魂的生命,鮮活而生動?!?/p>

似乎這種敘事視角令評委大開眼界。然而事實上,從整體的文學史視野來看,這種敘事視角并非創(chuàng)新,因為之前華裔美國作家鄺麗莎 (Lisa See)就有一部這樣的作品——《牡丹綺情》(Peony in Love)。

鄺麗莎的這部小說中,呈現(xiàn)“中陰界敘事視角”的主人公是錢宜。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然而熟悉《牡丹亭》的人或許知道,在中國文學史上,錢宜與談則、陳同三位女性共同評注了湯顯祖的這部名著,史稱“吳吳山三婦合評 《牡丹亭》”。這是一個很出名、很有成就的評本。鄺麗莎正是以這段歷史為寫作素材,虛構了錢宜因《牡丹亭》而迷醉、而身死、而有所寄托的事件。

在鄺麗莎的筆下,錢宜一直處于死亡之后,又在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tài)——這樣的寫作手法即以上所說的“中陰界敘事視角”。在華裔美國小說史,甚至美國文學史中,都是獨具特色的“文心”——這實在算得上是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的形式價值。以這樣的敘事視角入小說,可以有幾個優(yōu)點:第一,視角超越線性歷史的局限,而可以不斷 “組織”出歷史的原貌;第二,豐富了語境,幾個主要人物形象共同存在,彼此影響,圍繞《牡丹亭》構造出百轉(zhuǎn)千折的故事;第三,可以讓小說人物說出內(nèi)心所思所想,生動剖析人物心理。

通讀整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鄺麗莎雖然表面上借用了吳吳山三婦的歷史素材,但是她內(nèi)里表達的是對女性社會地位的思考,也可以說是當今女權主義的“歷史文本化”。在小說中,鄺麗莎經(jīng)常重復類似 “女性書寫”“女性之筆”這樣的詞匯,并以此思考女性的存在。鄺麗莎想要表達的是女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權力,以及女性獨立精神的覺醒。當然,鄺麗莎或許有以今天的理論來闡釋歷史、過度“代古人言”的傾向,但這部作品總體上是鮮活的、震撼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