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三題
陳望道先生是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曾參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創(chuàng)建工作。同時,他也是著名學者??梢哉f,學術研究貫串了他的一生,其貢獻是多方面的。因手頭藏有他的一些早期著述版本,就根據(jù)相關資料,實史實說吧。
《作文法講義》
這是陳望道寫于上海的第一本書,也是中國系統(tǒng)地講授青年學生作文寫法的第一本專著。1920年,陳望道在家鄉(xiāng)義烏分水塘村的油燈下,譯畢《共產(chǎn)黨宣言》,帶著譯稿匆匆來到上海,經(jīng)陳獨秀、李漢俊審閱后于同年8月出版。9月,陳望道應邵力子邀請,在復旦大學國文部任教,開設文法、修辭課程。為教學而作的《作文法講義》,邊寫邊講,同時刊發(fā)于《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從1921年9月開始,前后連載了近五個月時間。1922年3月,此書由民智書局正式出版。1944年1月,此書由開明書店重排印刷,我手頭的版本,已是1947年3月的第三版了。
此書開端,有陳望道在1922年2月25日寫于上海的《小序》,他說為了提供給學校的學生和社會上的青年們“一種見解和一種希求起見,編了這一冊書”,他又說道:“這一冊書,將告訴青年們作文上各個重要的問題,又將告訴青年們這些問題的地位和這些問題基本的解決法。在我編時注意所及的范圍內(nèi),一切,都想提綱挈領地說;一切,都想條分縷析地說;一切,都想平允公正地說?!边@三個排比句式的“一切”,正是陳望道寫作此書認真精神的體現(xiàn)。
此書共分十二章五十一節(jié),以及三種附錄。第一章為《導言》,之后從文章的構(gòu)造、體制和美質(zhì)到選詞、造句、分段,從記載文、記敘文、解釋文、論辯文、誘導文到文章的美質(zhì),一一道來。最后第十二章是《余言》,卻并非多余。作者又談了兩個與文章作法“極有關系的事”,一是標點,表明陳望道是我國最早提出使用新式標點的學者。二是書法,他有感于老年人寫字太求工整,而“性急的青年們又歪倒破缺,過于潦草”,這樣文章寫得明白,讓人看不清楚,也是徒勞。寫字總得“以明暸為主”。最后是三個附錄,即本書所用的三種新文法、新式標點用法概略、中文改用橫行的討論。尤其是第三點,他很早就提出書寫應以橫式為宜,可適合閱讀的習慣。
時光漫過近百年,陳望道那么早就提出這些語文主張,真的難能可貴。這本文字不算多的小冊子,卻如同“作文大全”般那樣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了。
《修辭學發(fā)凡》
1923年,陳望道的《修辭學講義》以油印本形式印梓,這是《修辭學發(fā)凡》的前身。這一版本一出來即為多所大學、中學用作修辭學教材。到1932年正式出版前,油印本已印行過五次。在這十余個春秋中,作者自己對書稿“不知改了多少遍”,改動最大的是正式出版前的一次,“辭格增了十格,材料也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可以想見,陳望道是何其重視此書的寫作。
正式出版的《修辭學發(fā)凡》初版本,先以上、下冊形式,分別于1932年4月和8月,由陳望道創(chuàng)辦的大江書鋪出版。同年9月,將上下兩冊以合訂本再版,1933年1月與3月,又連續(xù)印刷了第三版和第四版,并且均印有精裝本,漆布封面,凹凸形花紋,十分素雅。我從舊書店淘得的,正是1933年3月15日問世的該書第四版,書后的版權(quán)頁上貼有“望道”鮮紅印章。此書封面由裝幀家錢君匋設計,劉大白作序,他稱該書為我國“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兼顧古話文今話文的修辭學書著作”。上世紀三十年代,由于該書的出版,短短幾年中,國內(nèi)先后問世的修辭學著作達二十多種,在學術界第一次掀起了“修辭熱”,而不少修辭書,如章衣萍的《修辭學講話》等,均得“陳望道影響之力也”??梢哉f,各類修辭學著作的出版,不同程度地受到此書的影響?!缎揶o學發(fā)凡》的出版,不但奠定了這一學科的研究基礎,而且對我國修辭學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至抗戰(zhàn)中的1940年,開明書店出版了該書的第九版。1945年4月,中國文化服務社在重慶印行了第十版,1946年5月,作為“青年文庫”之一在上海印了第十一版,即滬一版。這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此書至少在解放前出過十一個版次。解放后,此書印刷出版就更多了。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陳望道文集》第二卷,亦收編了此書。一本解放前出版的學術專著,歷經(jīng)八十多年的光陰,仍不斷再版印行,這足以說明它的價值,也說明讀者對它的歡迎程度。
《太白》半月刊
陳望道于1934年9月20日創(chuàng)辦了《太白》半月刊。創(chuàng)刊號雖無創(chuàng)刊詞之類的文字,但該刊在封底做過相關廣告,稱《太白》是“簡明文字的語言藝術半月刊”。從創(chuàng)刊號設置的欄目可知,其體裁如短論、速寫、漫談、科學小品、讀書記、風俗畫、雜考、歌謠、文選等,“都是短小明快、一般人都可以看的文章,還有漫畫、木刻等插畫,也很能開發(fā)一般人新的美感,希望一般人都要看,都喜歡看,將來真?zhèn)€做到‘雅俗共賞’的一句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征得全國多數(shù)作家同意,在這條路上努力”。這“一般人”,就是普通讀者。為了達到如上目標,刊物設置了十一人的編輯委員會,有朱自清、葉圣陶、郁達夫等。還列有“本刊特約撰述”名單,真的網(wǎng)羅了“全國多數(shù)作家”,如巴金、艾蕪、冰心、豐子愷、胡愈之、張?zhí)煲?、韜奮、靳以、朱光潛、老舍、陶行知、許杰等六十多人。可見陳望道的“朋友圈”之大,有著廣泛的人脈,他能調(diào)動全國優(yōu)秀作家資源,來為《太白》寫優(yōu)秀文章。
《太白》半月刊每月5日、20日出版,是生活書店旗下的四大名刊之一,另三種為《文學》《譯文》和《世界知識》。此刊在當年一定很受讀者歡迎,何以見得?我手頭的《太白》創(chuàng)刊號,為1934年9月20日出版,過了僅僅兩個月,到11月10日,已印出第五版。一本文學刊物連續(xù)加印四次,這在我國期刊發(fā)展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當年上海灘上刊物林立,《太白》能獨樹一幟,與同期的《論語》《宇宙風》等刊物形成錯位競爭,這充分體現(xiàn)了陳望道的辦刊智慧與經(jīng)驗。
此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首創(chuàng)“科學小品”文體,文章精短務實,頗接地氣。另一個讓我心儀的是刊物的裝幀設計。封面上,歐字楷體風格的《太白》兩字,鮮艷奪目,端莊秀逸,配以淡彩花卉國畫小品,格調(diào)高潔素雅。內(nèi)頁目錄后的扉頁,每期刊登一位木刻家的兩幅作品,如劉峴、新波、張慧等。所有欄目都繪制題花,美觀悅目。我手頭第一卷的十二冊合訂本,全部的插圖都是豐子愷的漫畫,妙趣橫生,如把這些漫畫單獨印成一冊,倒是很不錯的漫畫讀物哪!可見陳望道辦刊的美學理念,在當年已勝人一籌。陳望道曾負責過《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又參與編輯過《共產(chǎn)黨》《勞動界》等,是編輯出版專業(yè)的行家里手哪!《太白》半月刊推動了大眾文學刊物在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