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國門文化大院惠及邊境群眾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郭凱倩  2018年07月12日08:35

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港市防城區(qū)那良鎮(zhèn)的里火村,是中越邊陲線上的一個小行政村,全村僅1487人,卻有一個中越邊境互市貿易的二類口岸——里火口岸??诎兜脑O立帶動了中越邊貿生意的紅火,每天在口岸從事邊貿活動的有4000多人,其中專門為邊貿生意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的板車工人就有1500多人。每到中午休息時間,外來的邊貿務工人員和板車工人就散坐在樹蔭下聊天、打瞌睡。

2017年6月,在距離口岸100多米的地方,一座由文化站改造而成的國門文化驛站向邊貿務工人員、板車工人和里火村邊民打開了大門。一年來,驛站持續(xù)提供閱讀、乒乓球、歌舞培訓、電影放映等多樣化的文化服務,中午時分前往驛站的群眾絡繹不絕,成為里火村的一景。

啟動國門文化大院工程

防城港市有長230公里的陸地邊境線,分布著59個沿邊村落。在邊境地區(qū)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滿足當?shù)厝嗣袢罕姷奈幕枨?,更賦予了愛國固邊、睦鄰友好的意義。自2015年以來,防城港市以距邊境線20公里以內的鄉(xiāng)鎮(zhèn)和行政村為基礎,啟動國門文化大院工程,將公共文化服務與非遺傳承展示、愛國主題教育、中越民間友好交流等內容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邊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公共文化發(fā)展的新路徑。

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防城港市東興鎮(zhèn)竹山村景色秀麗,鳥語花香。在這里的國門文化大院,一些大媽們正跟著國門文化視窗的LED大屏遠程學習京族舞蹈。不遠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長廊里,展示著“京族圍箔”“京族拉大網(wǎng)”“京族耙螺”“京族挖沙蟲”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東側的“大清國壹號界碑”景區(qū)一起,成為防城港市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自啟動國門文化大院工程以來,防城港市已建成各類文化服務示范點130個。按照“一院十有”設置的文化樓、舞臺、書屋,可以實現(xiàn)遠程教學的國門文化視窗,常年開展活動的非遺展示館和培訓基地,為邊境務工人員服務的國門文化驛站,宣傳愛國固邊的文化長廊……隨著各文化項目建設的推進,國門文化大院的服務內容越來越豐富。至今,各類國門文化大院開展文化活動近500場,惠及中越邊境群眾10萬余人。

以文化大院為載體,促進中越邊民交往

6月14日,東興市萬尾村的國門大舞臺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來自越南芒街市的民間藝人,他們與萬尾村的天籟藝術團共同為村民帶來一場文藝演出?!拔覀兣c越南芒街市茶谷坊長尾區(qū)締結了友好村,每逢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每月初一,我們都會互相拜訪,開展交流活動?!碧旎[藝術團成員蘇明利告訴記者,萬尾與芒街的友好往來已經持續(xù)了幾十年,就像中越邊民在舞臺上共同唱響的京族民歌《客到我家來》,雖相隔國界,友誼卻如鄰居般親密、綿長。

截至2017年底,防城港市和越南下龍市締結友好城市,防城區(qū)與越南海河縣締結友好區(qū)縣,中越友好村屯更是遍布防城港市邊境線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中越邊民共同組織開展的體育比賽、山歌對唱、節(jié)慶互動等形式多樣的聯(lián)歡活動一年比一年熱鬧,國門文化大院的建設為常態(tài)化的中越邊境友好交流提供了合適的場所和環(huán)境。

防城港市文化委主任許大儉說:“2017年,我們在邊境沿線的長山、班埃、交東等15個行政村發(fā)起國門文化大院‘周周演’項目,以行政村自發(fā)組織的形式開展了100多場村際文藝交流巡演、文化下鄉(xiāng)等文體交流活動,參與的邊民近3萬人?!痹谂c越南??洗迳剿噙B的我國的灘散村,一名村干部告訴記者,這種民間的交流促進了邊境的繁榮穩(wěn)定,雙方邊民和諧相處,近年來灘散村的犯罪率也大大下降。

展示和傳承民族文化

在防城港的邊境村屯中,主要分布著壯、漢(疍家)、京、瑤4個土著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如今,這條長230公里的邊境線不僅是中越友誼的示范帶,更成為邊境非遺的展示帶。

位于那良鎮(zhèn)的高林村聚居著大板瑤、細板瑤和花頭瑤,是國家民委命名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當?shù)卣诟吡执鍑T文化大院設立了大板瑤服飾展覽館、瑤族刺繡展覽館和國門陀螺競技場,分別展出大板瑤服飾、阿寶節(jié)活動、大板瑤生產生活民俗以及廣西各地瑤族刺繡工藝品等,同時經常開展瑤族刺繡、砧板陀螺等非遺項目的培訓和交流活動,使國門文化大院成為了高林瑤寨展示和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基地。

“每年的阿寶節(jié)、春節(jié)、三月三,附近峒中鎮(zhèn)、那良鎮(zhèn)的村民以及越南邊民都會聚集在這里開展豐富的節(jié)慶活動,比如山歌表演、中越對歌、砧板陀螺比賽、天琴演奏等?!狈莱菂^(qū)文化館館長龍相春說,通過活動,他們培養(yǎng)了大批民間藝人,既延續(xù)了傳統(tǒng)文化,又很好地對外展示了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俗風情。

據(jù)悉,防城港市目前建有20個非遺保護工作站,其中有14個位于中越邊境線上。將非遺傳承保護融入國門文化大院建設中,在豐富邊境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更突出了民族文化的內涵。依托京族“哈節(jié)”、京族傳統(tǒng)技藝制作的魚露產品、民族服飾生產等,帶動了當?shù)叵嚓P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