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聊聊兒童科幻畫中的誤區(qū)
來源:《科普創(chuàng)作》 | 金霖輝  2018年06月28日09:18

如今,在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中,兒童科幻畫很受歡迎。比起那些科技模型、機器人制作來說,科幻畫的適合年齡范圍大,可參與度高,需要的工具簡單,現場效果佳……家長老師都說:科幻畫,既省錢又省事,涉及想象還能動腦益智。

很多學生家長回憶,科幻畫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風靡校園,那時候沒有網絡,電視里的頻道也不多,看圖畫書是孩子的最大樂趣。早期雜志《富春江》《知識就是力量》《奇談》上經??l(fā)國內外科幻美術作品,《科幻世界》《奧秘》的封面更為精彩,很多人因此知道了科幻小說、科幻故事這種文類,知道了有種繪畫藝術叫科幻美術。那會兒的孩子,只要拿張紙,最想畫的就是機器人、飛船和火星……而現在的孩子畫得比他們的父母好,老師為何仍說缺乏想象力?

兩屆高考作文涉及科幻寫作,因此,已經有學校開設了科幻故事、科幻作文、科幻小說的寫作課程,但科幻畫的專業(yè)課程一直鮮有學校開設。

科幻畫的畫面中,必須有根據科學內容而釋放的想象力。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其科學依據越前沿越好,越貼近生活越容易被讀者理解,當然,基礎美術功底是不可缺少的。

有學校老師一味地提倡孩子的想象力,忽略了科學元素。這樣繪制出的作品容易變成魔幻或奇幻。舉個例子說,科學地把猴子(猿)擬人化,就是科幻大片《猩球崛起》里的凱撒。去掉科學元素,直接擬人就是古典名著《西游記》里的孫悟空。

科幻畫的定義就像科學一樣,來不得含糊。

兒童科幻畫要具備4種屬性:科普性、幻想性、童趣性和唯美性。

科幻畫要求孩子對科學有一定的認識,這一點最難。在中國,10歲孩子的自然科學知識積累量很低,獲取渠道都是課外書??上驳氖牵阈?、行星、衛(wèi)星、銀河、半人馬座、黑洞這些詞兒很多孩子都聽說過,甚至都能講出大概。10歲孩子正處在知識學習積累階段,除了在學校吸收課本知識,還應該在課外補充科學知識,像科技館、天文館、恐龍博物館等地都是學知識的優(yōu)選。北京和成都每年都有幾場科幻盛會,會邀請科幻作家、科學家座談??苹米骷沂俏磥硎澜绲脑O想者,其讀者人群多是青少年科幻迷。中小學生的家長真應該帶孩子去聽一聽,或許是個不錯的科幻“課堂”!

科幻如此深奧,可是反轉的地方在于,一說到畫科幻畫我們的孩子卻感覺輕松和簡單。他們提筆就畫,天性解放的畫風真是可贊!但作品畫完后很難掛上展墻。在孩子作品中,關于宇宙星空的畫面出現得最多,其次是外星人、機器人,這兩類題材占50%以上。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孩子眼中的科技趨同性為何如此之高呢?沒有素材,或者說沒去搜集素材,再或者說不知道去哪里收集素材是主要因素。拼湊的素材被來回使用。曾看到一幅題為《未來工廠》的11歲孩子的作品,機器傳送帶上擺滿孩子喜歡的辣條、薯片、海苔、樂高和iPad……就像野比大雄家的機器貓肚兜。無論什么時代,科幻畫都能鍛煉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和思考,為此,孩子要有針對性地“收集”科學素材,比如機械朋克類、基因動物類、火箭飛船類、宇宙星空類——家長可以理解為學習科學知識。

沒有故事性,也是多數兒童科幻畫的問題。換句話說,畫面?zhèn)鬟f出的故事不精彩!不否認,很多早期科幻畫是為科普繪制的附屬插圖,本身就沒有什么故事性,只是為了秀。比如早期鮑里斯·瓦萊的科幻畫就是為了秀肌肉、秀俊男美女,也是秀畫家本人的油畫功底。再比如加藤直之的作品是秀飛行器筆觸,秀日本的大和太空艦船之偉岸,以表達作者對太空的渴望。這樣的秀,對于兒童科幻畫來說是不適宜的。因此,兒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注意突出故事性。曾經有一幅畫作是描繪海底世界,在繪畫的說明上,孩子是這樣描述的——“海底世界什么都有,我們穿著潛水服,漫游在海底捉螃蟹吃,漂亮的魚姐姐拿著海星給我們照亮,一只機器螃蟹出現,我們要和它斗爭!”為了保護小畫家幼小的心靈在此就不多評價了,但沒有想法和生硬編造真是可怕。

舉一樁“由一幅畫引出的經典科幻血案”,瑞士畫家吉格曾經畫過一幅關于宇航員的畫。在外星金字塔中,人類宇航員發(fā)現一只“蛋”。當身穿宇航服的探險者靠近“蛋”時,蛋中的怪獸破殼躍出,黏在宇航員頭盔上。畫面中沒有太空,甚至沒有飛船,只是金字塔中的異星環(huán)境色,讓觀眾感到了危險。宇航服,標志著在外星探險的地球人。蛋,標志著外星生物生命延續(xù)。后來,此畫被20世紀??怂构荆?0th Century Fox)于1979年5月搬上美國銀幕。這就是《異形》(Alien),是雷德利·斯科特執(zhí)導的太空科幻電影。

不知何時,我們的孩子喜歡畫大場景,東西很多,主體分散。場面永遠是宏大的;畫中常出現國家標志,要是不畫上國旗,好像就不能表達他們愛國的心。其實,兒童科幻畫最可貴的是兒童天性創(chuàng)造力的釋放。一張紙上的主體要少,元素須精。兒童科幻畫的精,不是精致,是精細。讓孩子畫機器人,但多數孩子畫的機器人身上都沒螺絲、鐵板接縫、接線樁……

水生物八爪章魚是離不開水的,但可以想象給它穿上注水的“太空服”,它就能來陸地。如果給人類航天員設計太空服只要兩條褲腿的話,給章魚設計要幾條褲腿呢?

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的,紙片人是幾維?他們?yōu)槭裁窗l(fā)抖?其實他們不是害怕,他們是在和我們打招呼——用身體顫抖發(fā)出聲音,是在說:你好!

這樣的引導下,孩子的畫面就會充滿童趣且不失科幻本質。

或許是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孩子眼中的未來世界不是星球大戰(zhàn),就是星際爭霸。流血爆炸的場面會把未來想象得過于凝重。其實我們的未來也可以有趣有料、有色彩。比如:

畫機器人老師上課,她有32只眼睛,即便背對著學生寫黑板時,也能盯著座位上每個孩子。

未來警察,他們怎樣為飛車開罰單?

曾經的我們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能否讓書包背著我們呢?

家中洗衣機要是會疊衣服的話,就更好了。

外星寵物會放電,那種電能給手機充電嗎?

會折疊的房間,亂了也不用收拾……

總之,把內容焦點拉得越近越好。

曾經有一份少兒出版物對年滿11歲青少年做閱讀調查:在中國一線城市讀過一本8萬字以上長篇科幻小說的人數占11%,讀過三本以上的占2%。相比之下,閱讀過古典名著的占比非常高,達到90%。據分析,之所以很少有孩子閱讀科幻小說,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而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目前,孩子對科幻的認識來源于影視動畫和游戲,那些先入為主的畫面,會影響、也容易限制孩子對科幻繪畫的想象力。

日前,參加世界兒童“和平海報——和平的未來”繪畫比賽活動,感受深刻的是——小畫家繪制的主題不明確。主辦方的比賽要求很清楚:和平的未來。孩子可以在畫面中描繪對和平未來的感知。盡管主辦方一再強調要扣題,但多數兒童畫非常漂亮,但就是沒有未來感。

科幻畫或許比其他題材風格的繪畫更需要積累科學知識,更考驗想象力。建議孩子多看科幻小說,看不懂的科技元素可以上網去查,一定要看文字,練習文字符號在大腦里轉化成圖像。要是作者寫的和你想的不一樣,那恭喜你!你已經入門了。

鍛煉孩子多想一步,主動去多想,想清楚再動筆。多提問題,飛船是在哪里飛?公路上?還是水中?如果在太空真空里,它的造型、防護、動力尾跡能和地球上的一樣嗎?在基礎繪畫觀察訓練中多下功夫。讓爸爸打開汽車機器蓋子,看看汽車里的零件。去自然博物館,畫一畫那些生物標本……鍛煉觀察立體實物,不要只看百度圖片,只有立體物件才能充分理解它們的結構。

在此,順便聊兩句當下頗具爭議的中國科幻電影。很多國內科幻愛好者,都一直期盼中國影壇能出品一部中國科幻精品。中國作家的科幻小說,如《三體》《北京折疊》都已經拿到了世界級的科幻獎項。為何卻一直拍不出像樣的科幻大片?

這與我們薄弱的科幻美術基礎教育息息相關。目前,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清華美院、魯美、北電美術系、中戲舞美系等院系對科幻藝術課題少有涉及,科幻電影的概念設計人才儲備嚴重不足。

據說科幻劇組中的美術師問編?。骸澳臋C器人長什么樣?”編劇說:“我要是知道就不用你了!”這樣的笑話在其他非科幻題材的劇組很少出現。許多出版社和科幻小說作家也抱怨,找個優(yōu)秀的科幻插圖畫家很難。因為畫者、設計師先要理解那些嚴謹而枯澀的科學定義,而學美術的,當初學的基本是文科,別說天文,即便數學、物理、化學都是選修,是不記學分的。

筆者作為北京市石景山少年宮兒藝部一線美術老師,經常能看到孩子意想不到的作品。雖然他們的繪畫技法還談不上成熟,但他們想象的故事真是可圈可點。孩子的視野在變,能力在變,美術教學也該改變。在急于求成的大環(huán)境下,三分鐘熱情要不得,要對孩子多些耐心??茖W文藝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沒有厚積何來薄發(fā)?科幻美術雖任重道遠,但希望的曙光已經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