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薔薇開
大自然哺育的每一種草木都有其獨特的美;到了特定的時節(jié),它們就把各自的美釋放出來,既展示自我,也點綴世界。
暮春時節(jié),杏、梨、李、櫻、桃的花已經漸次凋謝,掛上了稚嫩的果子。迎春花堅持的時間稍長一些,但它們的光彩也在很快地流失萎謝。這時候,薔薇花登上了舞臺。恰是“眾芳蕪穢時,薔薇獨自開”。
具體什么時候開的,哪一朵最先開,大概無人知曉。同一種花,總是一呼百應地開。這一處的熱鬧地開了,其他地方的也必是不甘寂寞的。
我也只是在某一天路過屋后那一面院墻,才驚見那一路的燦爛。那滿墻粉紅色的薔薇花,從院墻的這頭開到那頭,爭先恐后,美不勝收。我的眼光,我的心思,都被它們占據(jù)了,甚至我的手也有點蠢蠢欲動,想要撫弄一下??墒沁@滿墻的花兒也很聰明,似乎早料到有我這樣易于對美生出覬覦之心的人,每一朵都開得高高在上,讓我只能“望洋興嘆”。
那一朵朵粉紅,從翠綠的葉片中間探出來,嫣然微笑。這薔薇花,雖然在世人的眼中精致不及玫瑰,尊貴不如牡丹,但它們在各處傾情綻放,占據(jù)了這個季節(jié)的重要一席,偶爾經過的行人看到了,會駐足欣賞,贊不絕口;那些多愁善感的人看到了,會多些安慰,把她們那為綠肥紅瘦而生出的憂傷丟掉一點。
過去在農村,薔薇花算是我能看到的最美麗的花了。因為愛薔薇花的美,我自小就對它有著特殊的喜愛,也有著強烈的占有欲。村子里不知誰家,在一爿靠樹林子的田埂上種了一排薔薇。那薔薇長得很好,粗壯,多枝。每到四月,就漸漸長出丁點大的骨朵,這些骨朵被綠萼牢牢地包裹著,越長越大。漸漸地,綠萼被飽滿的骨朵撐開,露出紅心兒。過不了幾天,粉紅色的粉蘭花便開滿了田埂,形成一道艷麗的花墻,馨香醉人。
鄉(xiāng)親們對這些花啊草啊見慣不驚,并不特別在意。只有我對它們的美色垂涎不已,念念不忘。有幾次,我拿了鐮刀偷偷地割了幾根花朵繁茂的枝條回家。我在院壩里弄了個花床,把這些割下來的枝條種下去。那上面本來已經有很多綻放的花了,也有很多含苞待放的骨朵。我極想看見粉紅的薔薇花在自家院壩里開放,把它們的美麗當作自己的杰作來欣賞。但是最終,這些花枝還是沒能活下來,那些本來可以綻放美麗的骨朵也夭折了。這讓我非常傷心沮喪。
后來,聽人說沒根的薔薇枝插不活,帶根的才容易活下來。于是我又起了念頭。我扛著一把鋤頭,找了個沒人的時候,到田埂上挖帶根的薔薇枝。哪知道薔薇的根很粗很壯,牢牢地拽住地下結實的土地,我實在難以撼動。我累得氣喘吁吁又緊張害怕,只好再一次放棄了。
那時,我有個小伙伴叫秀兒。秀兒家的院子里就種了些薔薇。不僅有薔薇,還有胭脂花、指甲花、紅苕花、牽牛花、菊花等好多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花,似乎一年四季大多數(shù)時候都有花開,姹紫嫣紅,滿園生色,令我羨慕不已。秀兒常邀我去看花,我也樂于前往。照管這些花的是秀兒的奶奶,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這老太太跟村里別的奶奶不大一樣,雖然也一樣穿粗布褐衣,但永遠收拾得干凈利索,腦后挽著一個光潔整齊、插著簪子的發(fā)髻,說起話來細細柔柔,還帶著淺淺的笑,讓我一下就想到薔薇花那恬靜的儀態(tài)。秀兒的奶奶在村里的小學校教過書,也種過地,種花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后來聽說,秀兒的奶奶過去是地主家的小姐,秀兒的爺爺不幸中年染病,去世的時候秀兒的爸爸還是十幾歲的少年。秀兒的奶奶把秀兒的爸爸拉扯大,為他娶了親。不幸后來秀兒的媽媽也染病不治。秀兒的奶奶又充當了一回媽媽的角色,把秀兒和秀兒的哥哥兩人拉扯大。秀兒的爸爸體弱多病,并不能干,老人家大半輩子沒有人可依靠,所以沒少吃苦。即便是這樣,她的生活世界也并不暗淡。這又和薔薇多么相似啊——薔薇即便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頑強地活著,開出嬌艷動人的花。
我驚嘆于薔薇花的美,不舍得看它們開敗,有時會生出一些奇思異想:這么美的薔薇,若能像金絲皇菊那樣,摘下來泡花茶,應該很驚艷吧,或者,把薔薇花未開的花骨朵收集起來,曬干,像玫瑰花茶那樣泡水喝,應該也能養(yǎng)護出花一樣的容顏。上網查了百科,才知道我并沒有異想天開。原來薔薇花不僅有顏值,還有清熱、解毒、順氣、止血等多種功效呢;可以蒸,可以煮,可以燉,甚至還可以油炸。中華烹飪文化博大精深,似乎每一種烹飪方法都能讓薔薇花物盡其用。討論中有熱心的妹子上傳了炸玫瑰化的圖片,看上去酥脆可口,想來是告訴我薔薇花也可以效仿。但說實話,如今要我把這嬌嫩的花瓣掐下來我都于心不忍,更別說是放在油鍋里炸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因為覬覦薔薇花的美麗而固執(zhí)地要折斷它們的枝,摘取它們的花。我甚至也不買任何鮮花回家插瓶。我想,愛花之人,一定也要體恤花的生命。愛花,就不要強奪花的生命。愛花,就給花自由。給花生命的自由,讓它們不離自己的根,在屬于自己的土壤里自在地生活,綻放,凋零,重復生命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