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訪全國政協委員、陶藝家朱樂耕
清霜(瓷板畫) 朱樂耕
說起陶瓷,你腦海里浮現的是白底藍紋的青花瓷碗,或是色彩斑斕的花瓶?是存在于博物館的文物展品,或是文人墨客品茗的茶具?可能大多數人對在中國發(fā)展了幾千年的陶瓷藝術無外乎都是這些傳統(tǒng)印象。但是,在韓國麥粒音樂館的音樂廳里,高8米、長25米、寬16米且兼具音樂功能與視覺效果的陶瓷裝飾壁畫;在國家大劇院里,多個通身白色,伸著大紅嘴唇的人形陶瓷雕塑《頌》 ;在國家博物館里,形式各異的小件陶瓷占滿一整個墻面的陶瓷裝置《涅槃》 ……這些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無不顛覆著人們對陶瓷的傳統(tǒng)認識,而這些作品均出自生長于景德鎮(zhèn)、繼承老一輩衣缽的陶藝家朱樂耕之手。2018年是朱樂耕連續(xù)三屆參加全國兩會,今年兩會他立足當代,對傳統(tǒng)藝術進行了思考。
時至今日,整個社會都在大呼保護傳統(tǒng)藝術、傳承傳統(tǒng)藝術,但怎樣才能真正將傳統(tǒng)藝術傳承下去?朱樂耕對此有著獨特的看法:“當代的藝術應與當代的人結合起來,我們的作品要符合當代人的欣賞,傳統(tǒng)的東西當然好,但對于傳統(tǒng)藝術不能只是保護,更重要的是要將它作為資源進行開發(fā),使之成為富有時代特征的鮮活藝術。 ”
他那些根植傳統(tǒng)陶瓷藝術而又打破傳統(tǒng)樣式、表達方式、功能認知的“天馬行空”的作品,就是他這一看法的最好實踐。韓國麥粒美術館館長洪正吉曾評價朱樂耕:“他的作品雖然具有很強的現代性,但他藝術的根還是牢牢地扎根于中國文化之中,是現代的,但又是真正中國的。 ”
當前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 GDP增長速度世界矚目,中國也舉行了很多論壇,經濟類占了相當的比重,但是一個大國的崛起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時代強音,是民族和國家對文化立場和文化成就的信心和認同,是從文化層面上對自己的歷史、當下和未來的肯定和希冀。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朱樂耕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關心中國文化、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在他看來“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就是要讓文化引領時代,文化引領國家建設,在各個領域里體現中國精神。他認為: “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一定要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出現,因為藝術是文化的可視性形式,是文化象征符號的具體呈現,當代中國一定要有能體現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作品,以體現當代中國的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 ”
為什么要倡導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朱樂耕說: “多年來,一提起當代藝術,大家容易聯想到的就是西方當代藝術,一提到中國藝術,大家容易聯想到的主要是中國畫、書法等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代中國藝術是否可以擴展藝術的表達形式,既具有中國精神又富有時代創(chuàng)造性? ”基于這一問題,朱樂耕進行了長久的思考,他認為中國所需要的當代藝術不是跟在西方人后面復制,而是在中國哲學基礎上尋求新的藝術表達——不僅體現在宣紙上的繪畫和書法,同樣可以利用各種媒材、各種新的甚至高科技以及聲光電的形式來表達。“未來的藝術,不僅是用來觀賞,還可以讓觀眾浸潤其中,體驗其中;在浸潤和體驗中升華自己的想象力,讓情感得到釋放” 。
“任何藝術都有其主觀性,西方的當代藝術只能推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而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必須由中國式的當代藝術來推出。 ”朱樂耕說,中國人追隨西方當代藝術是很難的,因為社會語境不一樣,歷史背景不一樣,如果我們只從表面形式上去追隨,就有可能畫虎成貓。相反我們從中國自身的母體文化出發(fā),發(fā)掘自身的文化資源,然后用具有時代感的新的觀念和新的表達形式,重新詮釋它、表現它,從中傳達出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創(chuàng)造,才能對整個世界的文化和藝術有所貢獻。
當代藝術與當代設計的關系亦是朱樂耕的思考內容,在他看來,當代藝術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的呈現會促進當代設計的發(fā)展,而設計又是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一個產品沒有好的設計,這個產品就難得具有文化的高附加值,也難以形成品牌和成為時尚產品。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代藝術還是國家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先鋒隊,不僅關乎到文化,還關乎到經濟。
基于以上的這些思考和認識,朱樂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國家今后應該重視加強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引導,鼓勵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設立這方面的獎勵機制,在中國美術館等大型場館舉辦這方面的展覽活動或評比活動,推出優(yōu)秀的當代藝術。另外,在進行國際交流時,優(yōu)先選擇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與世界對話。而國家藝術基金也可以優(yōu)先資助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鼓勵大家朝這方面努力,共同將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推向國際。
人類社會發(fā)展到21世紀的今天,東方的智慧、東方的經驗理應對世界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以使整個世界的文化發(fā)展更加完善與互補。當今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如何發(fā)展具有中國精神的當代藝術也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問題,朱樂耕期待著以國家的力量更好地全面促進當代中國藝術的發(fā)展。
天水之鏡像(陶瓷裝置壁畫) 朱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