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點定位一個動作,一筆下來就有立體感 被譽為“中國素描第一人”,陳盛鐸畫作課件在滬開展
2017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入選項目、“潤物無聲———陳盛鐸藝術展”昨天登陸劉海粟美術館,呈現了陳盛鐸為中國美術教育傾注一生、默默奉獻的藝術人生。展覽緣于一年前,該館偶得一批上海美專早期的畫作、課件及資料,為我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不少方面甚至填補了相關文獻資料的空白。遺留下這批寶貝的主人即陳盛鐸,被譽為“中國素描第一人”。他以獨到的素描理念和方法培養(yǎng)出大批的藝術家,人們熟知的黎魯、賀友直、汪觀清等知名畫家都是他的學生。
上世紀20年代初,陳盛鐸進入上海美專西畫系學習。當時這所學校已然構筑了相對完全的美術教育理念和體系。畢業(yè)后,他又赴日本深造。1929年,陳盛鐸學成回國從事美術教學,先后執(zhí)教于西湖藝專、上海美專、新華藝專等。新中國成立后,他受聘于同濟大學任美術教授,其間還曾自辦過畫室、到出版社輔導素描等。陳盛鐸一輩子投身于素描教學。
畫素描,陳盛鐸反對“繁瑣雜碎、浮光掠影的表面描寫”,主張運用“結構素描”表現對象,不依賴光線明暗塑造物體,強調對結構的觀察、理解和表述。他要求學生作畫前先觀其全貌,一目了然,從而胸有成竹、一氣呵成。陳盛鐸的素描示范被評價為“一筆下來就有立體感,虛實、濃淡、粗細、轉折盡在其中”。
上世紀30年代末,版畫家趙延年于上海美專跟隨陳盛鐸學習素描。他回憶:“陳老師上課,首先強調觀察方法,對所畫對象的整體動態(tài)感覺、大的體面結構關系、整體明暗變化等等,必須認真看清、看準。要求我們落筆要肯定,形與結構要抓緊抓準,通過大的塊面塑造,使對象的體感具有張力?!边B環(huán)畫大家汪觀清上世紀50年代曾在陳盛鐸畫室學畫,他坦言自己至今畫速寫時仍在沿用陳老師的方法,一個動作用幾個點來畫定位,幾個點一連就確定了人的結構?!瓣惱蠋煂ξ覀冋f,你要學畫要按照我的規(guī)矩來畫,光線(明暗)不能畫、模特不能畫,只能先從畫幾何模型開始。幾何模型不能襯光線,只能畫線條。要老師坐下看后找不出毛病了才算過關,才能襯光線?!?/p>
可見,大半個世紀以前陳盛鐸就摸索出一套素描的教學體系,對于今天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仍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