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砥礪前行又五年
來源:文藝報 | 周由強  2017年09月22日06:33

“文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在重構中變得更加緊密,文學母體的理論意義與藝術價值強勢回歸。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文學在整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價值和意義有被矮化的趨向。但隨著文藝座談會的召開,全社會又重新認識和評估文學的價值,其中文學理論批評也隨之昂揚起來。”

五年來,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生重大變化,進步顯著,方向更明確,視野更開闊,標準更科學,問題更集中,人才更整齊,為當代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話語體系的構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學理論批評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思想武器資源更加豐富,并與學術研究緊密互動、相得益彰。文藝評論的發(fā)展離不開民族國家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離不開黨和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五年來,黨和國家對包括文學在內的文藝發(fā)展格外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央頒布的《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關于全國性評獎改革的意見等,都對包括文學理論評論在內的文藝理論評論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批評標準依托,對文藝評論的作用與地位,使命與責任,方式與方法,都做了很多精辟的論述,廓清了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文藝理論評論的某些淺表和偏頗的認識,不僅指出了前進的方向,也大大提振了文藝評論界的底氣和士氣。

第二,文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在重構中變得更加緊密,文學母體的理論意義與藝術價值強勢回歸。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文學在整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價值和意義有被矮化的趨向。但隨著文藝座談會的召開,全社會又重新認識和評估文學的價值,其中文學理論批評也隨之昂揚起來。比如,這幾年火爆異常的概念 “IP(知識產權)”,盡管最先是在影視藝術界萌芽,其實“IP”是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如漫畫、動畫、電影、話劇、游戲等。但經過理論評論和市場的檢驗發(fā)現,如果一個IP沒有足夠的文學性,如果一個IP不能利用文學思維進行藝術呈現和轉化,這個IP很難形成一整條產業(yè)鏈,衍生更多文化產品,也就很難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正是借助“IP”這一概念,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文學是一切藝術的母體這一客觀事實,進而在理論上對文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也有了新的闡發(fā)。

第三,文學理論研究的問題意識更加突出,關于文學批評尺度的共識也日益擴大。相較于IP而言,雖然現實主義、中華美學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在近五年來卻獲得了一次華麗返場。在文學理論評論中,現實主義文藝精神位居主流,關注中國社會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革和重大轉折、重新思考和彰顯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成為集體呼聲。理論與評論工作者把目光投向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注重從歷史和現實出發(fā)總結當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注重從中國經驗中發(fā)現和提取問題,讓中國意識和中國風格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比如,《文藝報》與《人民日報》文藝部2016年初聯(lián)合召開“弘揚現實主義精神”研討會、《中國文藝評論》雜志2016年策劃了“現實主義與當代中國文藝”專題,《當代》策劃了青年作家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專號等;再如,張炯先生的《論文學的思想傾向性》反駁了反理性、反思想的種種傾向,強調文學藝術要有思想傾向性,重新闡明了思想寓于形象,論述了英雄形象塑造的重大思想意義。這些成果都致力于把握時代脈動,引導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的復位。與此同步,在反對西方文論的強制闡釋過程中,重估“中華美學精神”、“中國古代文論及其現代轉換”的價值和意義。這種重估和闡釋,其重要性不亞于20世紀80年代以引進西學為主調的“美學熱”,預示著一個文藝美學轉型時代的到來,確立民族美學和藝術精神的主體地位乃大勢所趨。很多評論界人士都致力于這方面的努力,比如2016年,中國文藝長安論壇專題探討“中華美學與當代呈現”;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大學基地專門研究中華美學的當代傳承;張江先生等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中國精神是文藝之魂》《展現中華審美風范》《文藝是民族精神的引擎》《文藝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文藝是精神的火炬》系列對話,其核心要義都是要喚起社會特別是創(chuàng)作界對中華美學精神和現實主義精神的高度認可和自覺遵循。

第四,網絡文學研究與評論異軍突起,成為中國文學理論評論版圖上的一片綠洲。網絡文學在近五年呈現出井噴式發(fā)展趨勢,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也緊追不舍,不少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評論家主動轉向,更加自覺、主動地介入到這一領域,通過“有組織地進場”,呵護和推動著網絡文學的發(fā)展。就我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委員會不斷開辟新的工作領域,圍繞網絡文學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動。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也主動介入,2016年,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湖南省文聯(lián)聯(lián)合主辦了“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建”全國學術研討會,強力回應了多年來建立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呼聲。2017年,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專題探討“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吨袊乃囋u論》雜志又與南京大學聯(lián)合主辦了“媒介融合下的文藝評論”專題研討會??梢哉f,在媒介融合發(fā)展背景下,理論評論界正主動走進現場,與創(chuàng)作者一起共同承擔起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fā)展的時代使命。

第五,在文學理論研究者與批評者主體意識不斷增強,隊伍接續(xù)良好,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積極健康的批評風氣正在形成。相對于其他藝術門類,文學理論評論隊伍最為龐大和整齊,但也經歷了青黃不接的尷尬。近五年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學理論評論新生力量成長迅速,隊伍的組織化程度有效提升。黨和政府重視和加大了對文藝理論評論人才的投入,特別是對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和關注更是親睞有加,中國作協(xié)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主辦的“青年批評家系列研討”,分別以文學批評的中國視野、“一帶一路”視野中的中國文學、內在性與精神敘事等為主題,集結了一批70后、80后的青年評論家介入當代創(chuàng)作與評論。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近幾年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和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中,文學評論人才也是數量最多的?!吧賶雅伞蔽膶W理論評論人才隊伍的壯大為文學理論評論事業(yè)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并成為推動中國文藝評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基本形成了一個老中青相結合的良性文學理論評論隊伍結構。同時,為落實中央關于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文藝界“以評代獎”成為普遍共識,組織評論家對作品進行前置性、介入式、建設性的批評,得到了文藝創(chuàng)作者的廣泛認同,評論家和作家藝術家平等對話的氛圍日益濃厚,自覺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從中國文學發(fā)展實際出發(fā),貫注中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褒優(yōu)貶劣、激濁揚清,說真話、講道理的健康批評風氣正在形成,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可喜局面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