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虎鴿:《丙申故事集》——弋舟,扮酷的文字歌手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虎鴿  2017年06月13日16:02

讀小說需要找一個合適的姿勢,比如像卡爾維諾在《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開頭說的,躺在沙發(fā)里,把腳搭在高處。

讀小說也需要合適的背景音樂。有的人喜歡什么也不聽,只接受默讀時的內(nèi)心噪聲。有的人喜歡仿古,焚香撫琴。

以上方法,皆不適用于《丙申故事集》。

因為這部小說集需要讀者不斷地變換姿勢和環(huán)境。

作為小說集來說,讀者是能夠測度出一個整體來的,它就像是第四個故事里的巨型魚缸。

“世界是一口巨型魚缸”,這個感受曾經(jīng)頑固地占據(jù)過王桐的意識。

那魚缸小口鼓腹,五條錦鯉擠在水里,你來我往不能暢游,卻平添了一股熱鬧勁兒。

這就是《丙申故事集》這部小說集。其中的五個故事就是五條錦鯉,擁擠在這個裝幀精美的小冊子里??粗清\鯉,但每條都不同。第一個故事《隨園》寫的是做了乳房切除手術(shù)的女人讓她的丈夫般的情人開車送她去曾經(jīng)生活過的西北戈壁,見自己的老師最后一面。薛子儀這個人以前教授元明清文學(xué),整天垂頭喪氣,“像是身在一個沒有余地的失敗當(dāng)中”,鐘愛袁枚,最后把自己的墓園起了隨園這個名字。第二個故事《發(fā)聲笛》寫的是公務(wù)員馬政酒醉后腦中風(fēng)發(fā)作,躺在床上開始回憶起自己與多年好友夏驚濤、妻子以及好友女兒之間的事情。發(fā)聲笛這個東西是故事的最后妻子塞到他嘴里的,幫助中風(fēng)患者恢復(fù)語言能力。第三個故事《出警》寫的是在牢里呆了十八年的老奎出獄后把唯一的女兒賣了,二十多年后,當(dāng)他衰老又孤獨時,到警局自首,寧可到監(jiān)獄里。第四個故事《巨型魚缸》只講了同丈夫剛剛離婚的王桐到家里取東西時,回憶她和丈夫劉奮成從中學(xué)認識開始的一系列往事。最后一個故事《但求杯水》講述了女燈光師決心跟小情人結(jié)束關(guān)系,又間斷地談到了同丈夫之間的日漸疏遠陌生。

故事梗概實在省去了很多精彩的細節(jié),因為從輪廓上來看,這幾個故事除了《隨園》實在也都是日常生活中讓人熟視無睹的?;蛘哒f,除了《隨園》中顯示出的是女文青的現(xiàn)代情緒之外,其他故事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都來自于普通家庭。

70后作家總是擅于在場地表現(xiàn)這種日常生活,而弋舟更是個中好手。

有朋友向我抱怨,說讀了《丙申故事集》感到十分黏膩不爽。她說的是對的,因為生活給我們的正是這種感覺。如果生活本身豐富得讓人目不暇接,我們哪有時間看小說呢?如果生活美妙得不可思議,我們哪有心情為小說中的情感而心動呢?

后來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這種不爽的感覺可能來自于一氣呵成的閱讀。也就是說,在一兩天里,在連續(xù)的情緒牽引下,把小說集的所有故事讀完了。

這幾個故事,可沒有一個里面有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弋舟連諷刺都懶得諷刺,他在后記中談到“遇到準(zhǔn)確的事實”這樣的表達,也就是說,對于過去我們不必掩飾和美化什么?;貞洸皇翘鸬?,作者也就不必溫情脈脈。

但我還是想到,難道苦悶之中就不能有樂趣嗎?雖說弋舟自己想要表達的也是世界的“一整面”中的混沌,是在對這個世界進行理解時“注定了的震驚”,但令我們在小說中獲得的滿足仍然是遇見本能的小聰明時碎片化的快樂,而不僅僅是看到現(xiàn)實世界里同一種受難者的同情。悲憫的人性固然存在了幾千年,可是人也并不會因為在地球上會發(fā)生海嘯而不敢看海。

對于這個時代小說的主題我們已經(jīng)沒什么好說的,它正在自覺或是不自覺地返回到法國“五月風(fēng)暴”以前電影所選擇的主題——不是表現(xiàn)死亡就是表現(xiàn)愛的徒勞,《丙申故事集》尤其是在表現(xiàn)后者。但作者在脫離舊手法的過程中仍然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驚喜,也就是剛剛說過的那種“本能的小聰明”。

記得是在西班牙作家加塞特的《藝術(shù)與去人性化》這本書里有一句話,他說在隱喻的關(guān)系中,用A代替B的原因是為了避免B的出現(xiàn)。弋舟沒少寫兩性關(guān)系,但他說“神魂顛倒的時刻”,把男性的隱秘區(qū)域說是“一根腿骨從一只破舊的褲管中伸出”。躲避得多了,你會覺得一些似是而非的表達一定是隱喻,比如“執(zhí)黑五目半勝”。

弋舟的小說中確實存在著很多暗語,像是同行的耳邊私話,構(gòu)成了敘事的背景噪音。所以一開始提到讀書的姿勢和背景音,對于《丙申故事集》來說,它們不僅不是無關(guān)緊要的,而且我想也是理解的小道具。

短篇小說集雖然不需久讀,但還是會讓身體感到疲憊,感受疲憊也是閱讀的一部分。蹺二郎腿、交換重心、扭動腰部,這些小動作我們往往忽視,其實多關(guān)注一下它們,會對作品中的形式產(chǎn)生更多的共鳴。

音樂部分,同樣也需要跟著形式的交錯不斷替換聲音的色彩和情緒。比如在讀第四個故事的時候,我正在聽oasis樂隊的《Supersonic》,從開頭躁郁的“I need to be myself”聽到最后平靜的“Nobody every hear him call”,后來讀完第五個故事時,我又重新聽了這個結(jié)尾,發(fā)現(xiàn)了某種同工之趣。

她看到了人的痛苦,人的饑渴,人的盼望,并置的月亮與太陽,塵埃和霾,還有無數(shù)盞等待夜歸者的燈。然后她想起了男孩子對她說的最后一句話。那時,他翻下身去,氣喘吁吁地對她說道:“給我一杯水?!?/span>

或者,我們至少應(yīng)該在讀到《發(fā)聲笛》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時,再聽一聽Beyond的那首《大地》:回頭有一群樸素的少年,輕輕松松地走遠。不過也不必非得聽國語版以跟上歌詞的發(fā)聲,它們只是關(guān)乎我們生活中那些確切清晰的東西,而我們生活中更多的是馬政喉嚨里吹出的神秘的哼哼唧唧。

總而言之,《丙申故事集》的形式配得上它的內(nèi)容,配得上渾濁的生活和徒勞的愛恨。

如果非要給這個喜歡用文字扮酷的人提一點酸澀的意見,我想這句最好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對莫扎特交代的真誠又扎心的話:音樂家先生,您的音符太多了。

(作者系文藝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