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雅俗共賞的網絡文學
托爾斯泰有個斷言,說是當人類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作家作為一種專門職業(yè)會失業(yè)。屆時,任何人,只要把它看到或想到的有趣的事情記下來,他就是作家。那么現(xiàn)在,托爾斯泰的預言已經變成了現(xiàn)實。網絡的發(fā)達讓所有人都能發(fā)聲,成為作家,成為自媒體,成為主播,哪怕是一個民工,也可以擁有幾十萬粉絲。好在網絡文學能夠橫跨城鄉(xiāng),雅俗共賞,得益于手機閱讀的基層滲透力,讓我們覆蓋到了傳統(tǒng)文學照顧不到的龐大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青年群體,這個群體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對文化娛樂有剛性需求,而文娛產品的消費者通常被默認為白領中產,不可否認,審美水平是分層次的,有高雅的,也有樸素的,基層民眾有他們樸素的愛恨情仇、道德評判、審美習慣,他們也是習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到的十三億多人民中的組成部分,這個市場非常龐大,升級空間也極大,身為網絡作家,我們要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服務包括基層民眾在內的廣大人民,文字不同于視頻,不能直接傳遞視覺沖擊和快感,在寫作和傳播過程中需要進行畫面-文字-閱讀-畫面的轉化,但也擁有獨特的魅力和優(yōu)勢,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字能夠產生的聯(lián)想和描繪的宏偉壯闊畫面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比擬的,我們要在滿足文娛需求的同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引領社會風尚,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