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詩人們
枯木竹石圖(中國畫) 蘇 軾
王維、蘇東坡“詩畫合一”的境界訴諸各種文獻。王維的真跡只見諸文獻記錄,那張掛名蘇東坡的《枯木竹石圖》,已經(jīng)讓我們驚艷,寧愿相信非坡仙他人不可為了。古代詩人即畫家的多重身份,并沒有因為他是詩人,降低對他繪畫的基本要求,也并沒有因為他是畫家,降低對他詩歌寫作的基本要求,這才形成我們?yōu)橹湴恋臍v史。
當下畫家會寫詩的不多,不管現(xiàn)代詩還是舊體詩寫好確實不容易。畫畫的詩人日益增多,大概有幾類。其一,純?yōu)槟珣颍谱泔堬栔?,拿繪畫材料“撒野”,以性情見長硬說是抽象表現(xiàn)。其二,從小喜歡畫畫,有一定的學習經(jīng)歷,時隔多年,在詩歌上功成名就,日子過得閑暇了,舊業(yè)重操,如車前子等。其三,心性使然,自說自畫,將詩人對世界的認知轉(zhuǎn)化為視覺形式,畫畫只是另一種表達方式而已。原來看到芒克的繪畫,大概感覺僅僅是布上宣泄而已,最近青島展的作品,開始像模像樣規(guī)整起來,慢慢找到技術(shù)把控與語言表達的平衡。對于詩人畫畫,我傾向于第三類,第二類要看他究竟把少年的興趣撿拾到什么程度。我沒有問過車前子年少時是否跟蘇州遺老學過傳統(tǒng)中國畫,單看他的筆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就是他偶爾使性,讓我看了有時覺得會過,多好的感覺就是要摔出去幾筆,仿佛不使一下性就不是他老車了;行文中間我給車前子打去一個電話,老車笑著說,好像文化底蘊厚一點地方的詩人沒有涉足畫畫,你看我原來在蘇州就沒想動筆,出來反而想畫畫了。
不知道大家對米開朗基羅和畢加索的詩歌怎么看?正是他們在繪畫上卓越的成就,使得我們也不會漠視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留給我們了解人類最優(yōu)秀靈魂的線索。諸如此類的,還有普希金、泰戈爾的繪畫。伴隨新詩的發(fā)展我們模糊看到這個線索,如顧城的線描,馬莉的詩人肖像,還有參與“星星美展”的老將嚴力等,他們的繪畫實踐將會豐富我們視覺表達的方式。我特別喜歡馬莉畫的“詩人肖像”,那些說不上有多少造型基礎(chǔ)的人物肖像,原生狀態(tài)直白的表達,惟妙惟肖地超越了技術(shù)的訴求,就像朱新建說的,別人在瞄靶,我是先把箭射到墻上再畫靶!
當然還有更隱秘的個人記錄。一次請北島在他香港牛津版的《波動》一書上簽名,他打開書,翻到扉頁對我說:“這其實是我心理狀態(tài)最不好的時候,手里的筆無意間點出了這張作品,你看這就是一個人最低谷時的狀態(tài)?!彼徽f這段話,誰都會無意間翻過這個黑色的扉頁,但這件作品對于詩人來說何其重要。
(王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