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迷觀影有“研究”
《復仇者聯盟2:奧創(chuàng)紀元》海報
2015年,科幻類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累計超過63億元人民幣,其中《復仇者聯盟2:奧創(chuàng)紀元》更是以近14.7億元的票房高居科幻片票房榜首,并在總票房榜上位列第四——而前三名均為國產劇情片。在進口電影中,票房前三名中有兩部是科幻片——一部是《復聯2》,另一部是《侏羅紀世界》(票房14.2億元)。綜觀行業(yè)格局,相較于喜劇、愛情等其他類型的電影而言,在科幻片領域,投資雄厚、制作精良、產業(yè)鏈完善的好萊塢依然占有絕對優(yōu)勢,中國觀眾也已經逐漸培養(yǎng)起欣賞全球頂級商業(yè)科幻大片的習慣。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影視圈對于小說等IP改編的重視,以及以劉慈欣為代表的本土科幻作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大放異彩,中國國產科幻電影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車道。自2015年以來,《三體》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都處于正在拍攝或后期制作的過程中。對于科幻電影,中國的科幻影迷怎么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零點有數咨詢集團得知,他們日前對上海、沈陽、成都等城市的科幻影迷進行了訪問,以了解他們的觀影動機與行為。
哪些渠道人氣高
68.6%的中國科幻影迷依然選擇傳統(tǒng)的線下電影院作為觀看電影的主要場所,聯系到前文所呈現的科幻影迷的觀影動機,不難猜測電影院里令人如臨其境的視聽體驗對他們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
與此同時,電腦(68.3%)已經成為僅次于電影院的第二大受歡迎觀影媒介,分別有三成左右的科幻影迷選擇平板電腦(35.4%)和手機端(32.5%)來觀看電影。選擇電視(20.1%)作為觀影媒介的觀眾比例最低。
由此看來,電影院線依然是科幻電影吸引科幻影迷的主戰(zhàn)場,電腦、平板和手機端勢頭正勁,在未來可能更需提高關注。
哪些因素受關注
對于科幻類電影,影迷最關注的因素是視覺特效(79.3%),這符合他們追求視覺效果的主流觀影動機,故事劇情(56.0%)和電影主題(41.5%)也占據重要的位置。
男性(81.0%)和女性(77.8%)最為重視的都是視覺特效,而在故事劇情方面,女性(62.1%)明顯比男性(49.5%)更為關注。為了吸引女性科幻影迷,科幻電影在劇情的豐富飽滿上需下更多功夫。
不同年齡段的科幻影迷中,最關注視覺特效(81.6%)和故事劇情(58.4%)的均為31歲~35歲,而16歲~20歲的青少年(11.6%)比21歲~30歲的科幻影迷(7.1%)更看重偶像參演。16歲~20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從青春期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階段,時常通過對偶像的關注、喜愛和信念來獲得情懷寄托與自我探索。同時,他們也是未來科幻電影的潛在主力人群。定位于青少年群體的科幻電影呈現年輕化的特點,制作方往往選擇在年輕人群體中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青少年救世主”的形象塑造屢見不鮮。比如《饑餓游戲》系列電影的女主角就憑借率性與大膽贏得頗高人氣,電影也因此賺足了票房和口碑。
國產科幻受寵嗎
當被問及是否會觀看國產科幻電影時,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科幻影迷表示出積極意愿,近三成持中立態(tài)度,而有10.7%的影迷則表示不會。這說明大多數科幻影迷對國產科幻電影的觀影意愿較為正面。如何挖掘這一群體的觀影需求,需要電影制片方與發(fā)行方在未來不斷嘗試。
據悉,根據劉慈欣代表作《三體》改編的同名國產科幻電影即將在2016年暑期檔上映,他的另一部科幻力作《球狀閃電》也將改編為電影,預計在明年開機。在科幻文化快速興起的當下,國產科幻電影制片方和發(fā)行方培育經典科幻IP,釋放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獨特潛力,需要更加準確地把握目標受眾的文化需求,將科幻的影響力從小眾的科幻影迷擴展至大眾群體。
(作者:李雪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