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文學作品對兒童的法律啟蒙
英國詩人雪萊曾說:“詩人是人類未經(jīng)承認的立法者。
2022-06-02
-
“陸上行舟”的可能性:一家屢獲大獎的小型出版機構的故事
北京時間5月27日凌晨,2022年國際布克獎揭曉,印度女作家吉檀迦利·斯里小說《沙之墓》(Tomb of Sand)獲獎。
2022-06-01
-
寫在羅馬帝國邊緣
2022年5月6日晚,華中師范大學“桂子山史學講堂”系列講座第五講在“騰訊會議”平臺以線上研討會形式舉行。
2022-05-31
-
約翰·漢密爾頓談西方古典學危機
約翰·漢密爾頓(章靜 繪) 近兩年來,美國古典學界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去年5月,普林斯頓大學古典系決定不再強制古典學專業(yè)本科生修希臘語、拉丁語,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美學界因此反響強烈。
-
白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成立并舉辦《革命者》俄文版推介會
2022年5月25日,剛剛成立的白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革命者》俄文版推介會。
關鍵詞:  報告文學《革命者》白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何建明2022-05-29
-
印度作家吉檀迦利·斯里獲2022年國際布克獎
《沙之墓》(Tomb of Sand)講述了印度北部一位80歲的老婦人因丈夫的去世而陷入深深的抑郁,然后又重新露面并獲得新生的故事,她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決心讓一向覺得自己更前衛(wèi)的女兒困惑不已。
-
融合“和、漢、洋”的日本明治詩歌
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土井晚翠(1871-1952)和島崎藤村(1872-1943)是頗具代表性的兩位詩人,他們以各自的處女詩集《天地有情》和《嫩菜集》嶄露頭角,奠定了日本浪漫主義詩歌的基石,被譽為明治詩壇的“雙璧”。
2022-05-26
-
國際博物館日|帕慕克帶你云游純真博物館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
-
阿特伍德:我虛構的故事,美國最高法院讓它成為了現(xiàn)實
針對近日美國最高法院關于墮胎權的裁決草案,加拿大著名小說家、《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5月13日在《大西洋月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
關鍵詞: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2022-05-17
-
米蘭·昆德拉首次授權數(shù)字出版權
米蘭·昆德拉,小說家,當今世界深具聲名的作家。
2022-05-15
-
保加利亞視野里的《紅樓夢》和中國文化
韓裴(1972—2022),保加利亞漢學家、作家,先后將《紅樓夢》《七俠五義》《生死疲勞》《吾國與吾民》等中國古今名著翻譯出版,2017年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
2022-05-13
-
拉美作家莫亞:暴力和恐懼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薩爾瓦多作家奧拉西奧·卡斯特利亞諾斯·莫亞(Horacio Castellanos Moya)是拉美后“文學爆炸”時代的重要作家,代表作有《錯亂》《惡心:托馬斯·伯恩哈德在圣薩爾瓦多》《記憶暴君》《歸國夢》《鏡中的女惡魔》《與蛇共舞》等,曾獲得西班牙語文學界最高獎項之一“曼努埃爾·羅哈斯獎章”。
-
英國女性與早期埃及考古學
《尼羅河上千里行》書中插圖,阿布辛貝神廟。
2022-05-12
-
英國讀者俱樂部推介周大新《湖光山色》
4月29日,英國“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在線舉辦了周大新《湖光山色》英文版的新書推介會。
關鍵詞:  周大新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湖光山色》英國“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2022-05-11
-
這些文學作品獲得今年普利策獎
當?shù)貢r間5月9日下午,第106屆普利策獎通過在線直播公布了2022年的獲獎名單。
關鍵詞:  普利策獎2022-05-11
-
離開與抵達:古爾納談寫作、歸屬與難民問題
2022年3月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在其任教的英國肯特大學與諸位同事公開對談。
關鍵詞:  古爾納2022-05-08
-
世界文學空間下的寫作
2021年是非洲文學之年。
2022-05-06
-
范曄&梁永安:幻想文學為何擁有治愈力
最近,“閱讀現(xiàn)場 美好發(fā)生”系列直播活動中的一場“幻想文學的治愈力”于線上舉辦,北京大學西葡語系教師范曄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就幻想文學這一體裁的豐富意涵,以及在當下機械的“績效社會”中,人對于文學的想象力、對生命和自然的體悟能力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2022-05-05
-
博爾赫斯:過去是我們惟一擁有的東西
作為享譽世界的作家和翻譯家,博爾赫斯的性格與談吐,與他的作品一樣意味深長,富于機智。
關鍵詞:  博爾赫斯2022-04-30
-
百年《荒原》與“荒原”百年
T.S.艾略特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欲望 參合在一起,又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關鍵詞:  《荒原》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