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昨日開幕,著名兒童文學(xué)家、翻譯家任溶溶應(yīng)邀擔任童書展名譽顧問。
日前,這位創(chuàng)作了《“沒頭腦”和“不高興”》《一個天才的雜技演員》等眾多經(jīng)典兒童文學(xué)作品、翻譯了《木偶奇遇記》《夏洛的網(wǎng)》等300余種外國童話的學(xué)界泰斗,接受了《解放周末》獨家專訪。
九旬老人,發(fā)絲如雪,童心不改,笑聲純朗。
面對贊譽,他說,“不要夸獎,也不要給我戴‘高帽子’,我就是小朋友的粉絲,我一生都佩服、尊敬他們。千萬不能糊弄孩子!”
誤打誤撞進了兒童文學(xué)的世界
月亮在人的頭頂上。
人在橋上。
橋在水上。
橋在水下。
人在橋下。
月亮在人的頭頂下。
這是一首兒童詩,名為《月夜小景》,上上下下,童趣盎然。
小詩的作者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xué)家、翻譯家任溶溶。
80多歲時,他以俏皮的童心和快樂的韻律,把日常生活寫進了詩,于是有了兒童詩集《我成了個隱身人》。前不久,這本詩集以全票獲得第九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xué)獎,90歲的任溶溶成了這一獎項年紀最長的獲獎?wù)摺?/p>
這是一次深深的致敬,致一顆天造地設(shè)的“童心”,致他為孩子們傾力寫作和翻譯的漫漫七十載。
有人說,任溶溶的存在,是中國兒童文學(xué)之幸。
1923年春夏之交,任溶溶生于上海市虹口區(qū)。祖籍廣東鶴山的他,在4歲時被送回廣州老家念私塾,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才回到上海。
學(xué)過《三字經(jīng)》《千字文》、讀了很多雜書的他,一年級時就會用文言文寫文章。他愛“創(chuàng)作”,在二年級時,差點兒寫出了“長篇小說”。因為喜歡看濟公耍弄惡人的各種滑稽辦法,他竟提筆給《濟公傳》寫“續(xù)集”,把能想到的荒唐幻想都湊上去,幾易其稿后,從“第一回”到“未完”剛好抄滿一張400字稿紙,得意地投稿給當時的廣州《越華報》。接下來,他天天等回音,以便續(xù)寫!爱斎唬瑘箴^沒有回音,我的這部‘長篇小說’也就夭折了!闭f著說著,朗聲大笑起來。
這個天生有趣的人,當年可是誤闖進兒童文學(xué)世界的。
1945年從大夏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后,任溶溶完成了第一篇翻譯作品——土耳其兒童小說《黏土做的炸肉片》,刊登在1946年1月1日出版的《新文學(xué)》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
雖碰巧是一個兒童文學(xué)作品;但他沒想到從此與兒童文學(xu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正式翻譯外國兒童文學(xué),是因為他的一位大學(xué)同學(xué)到兒童書局編《兒童故事》,約他翻譯。他就到外灘別發(fā)洋行去找資料,看到許多迪士尼公司出版的圖書,太喜歡了,就一篇接著一篇翻譯。除了為《兒童故事》供稿,他還自譯、自編、自己設(shè)計出版了《小鹿斑比》《小飛象》《彼得和狼》等十多本兒童讀物,都譯自迪士尼英文原著。
1947年,時代出版社負責人姜椿芳得知任溶溶會俄語,就請他譯前蘇聯(lián)兒童文學(xué)作品,承諾“你譯一本我就出一本”。
就這樣,任溶溶誤打誤撞進了兒童文學(xué)的世界,他自忖“生下來大概是應(yīng)該做兒童文學(xué)工作的”。
他叫任溶溶,其實又不叫任溶溶
有人問任溶溶: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從事兒童文學(xué)翻譯的?他回答:“只要曉得我女兒的年紀就好啦!
原來,任溶溶原名任根鎏。1940年讀初三時,他到蘇北參加新四軍。路上為了防止被家人找到,他決定改名。出發(fā)的那天是17日,他就按照這個日期的讀音,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任以奇”。在參加新四軍半年后,因為生黃疸肝炎,他被部隊勸退回上海;氐缴虾,他就從事起地下黨領(lǐng)導(dǎo)的文字改革工作。
1947年,大女兒出生,取名“任溶溶”。因為剛有了女兒,特別歡喜,自那以后,碰到得意之作,他就署上“任溶溶”這個名字。
隨著這個筆名影響力越來越大,“任以奇”成了 “任溶溶”,而女兒溶溶也漸漸長大,麻煩隨之而來:有人到家里來找“任溶溶”,一定要問清楚,“找老的還是小的”;小讀者寫信來,開頭總是“親愛的任溶溶大姐姐”、“親愛的任溶溶阿姨”。
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通過任溶溶的譯筆,中國的小朋友結(jié)識了瑞典的小飛人卡爾松和長襪子皮皮,意大利的匹諾曹和洋蔥頭,英國的沙仙、女巫和彼得·潘……和他們一起經(jīng)歷冒險,長大成人。
他介紹的世界著名作家有:普希金、馬爾夏克、馬雅可夫斯基、蓋達爾、科洛迪、羅大里、特拉弗斯、達爾、楊松、格雷厄姆、內(nèi)斯比特、懷特……他為中國讀者介紹的兒童文學(xué)盛宴,實在是太豐美了。
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冒著艱難和危險盜來上帝的天火,給人民帶來溫暖和光明。魯迅曾用“竊火者”來比喻好的翻譯家,而任溶溶正是中國兒童文學(xué)界的“竊火者”之一。
他翻譯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時,曾引起很大的爭議。
林格倫筆下的皮皮小姐愛吹牛,喜歡惡作劇,打同學(xué),反抗老師,常常違背大人的意愿。這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兒童文學(xué)中推崇的“乖小孩”形象并不相符,出版社擔心這樣的作品會帶壞小孩子,被批評成“壞書”;但任溶溶還是堅持一口氣翻譯了林格倫的8部作品。這些作品中,既包含了家庭和社會帶給孩子的溫暖,也體現(xiàn)出孩子們不羈的個性。孩子們在渴望溫暖的同時,也渴望沖破束縛,張揚自由。毫無疑問,這片自由自在的天地,深深吸引了小讀者們。
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任溶溶的獨樹一幟最終得到了認可,并為我國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打開了眼界。難怪有人說,他改變了中國兒童文學(xué)的面貌。
半小時里寫出 《沒頭腦和不高興》
翻譯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多了,便生發(fā)出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念頭。
進入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后,任溶溶又成了一位了不起的童詩和童話作家。
他是大名鼎鼎的“沒頭腦”和“不高興”的“爸爸”,這對好朋友的故事讓每位讀者都看到了自己兒時的影子,“沒頭腦”便是任溶溶以自己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沒頭腦”記什么事情都要打個折扣,長大后成為一名工程師,糊里糊涂造了三百層的少年宮,卻忘了安裝電梯;“不高興”做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在少年宮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興了,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還被老虎追著跑,叫人看笑話。
這個生動詼諧的故事將夸張用到極致,而它竟是“突然自己跑出來的”。
當時,任溶溶經(jīng)常到少年宮給小朋友講故事,總是講譯來的故事不過癮,他就嘗試自己編故事。講著講著,“沒頭腦”和“不高興”就“自己跑出來”了。小朋友們聽了以后特別喜歡,《少年文藝》雜志就約他寫下來。當時版位也給他留好,截稿時間到了,任溶溶坐在南京西路著名的“文藝俱樂部”——上?Х瑞^里,半小時就寫出了5000多字。后來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把它拍成動畫片,影響更大了,讓幾代讀者笑痛了肚子,成為中國童話幽默夸張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有一次,任溶溶坐著49路公交車,行駛在華山路上,身后坐著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小孫女。當時,小孫女正在跟她爺爺講《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由于小女孩年齡太小,復(fù)述故事的時候東拉西扯,爺爺怎么也聽不懂,而坐在前面的任溶溶不但聽懂了,心里還樂開了花。再沒有比作品得到小朋友喜歡更叫人高興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