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但不是像蘇東坡先生在密州那么意氣風發(fā),左手牽著大黃狗,右手擎著威風凜凜的獵鷹,漫天塵土飛揚,騎著高頭大馬席卷山崗地去圍獵,而只是像孩子一樣,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去了兩次正在試運轉中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第一次去晚了,匆忙中就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留下一片眼花繚亂新鮮而刺激,猶如印象派繪畫的感覺。撿了一個空閑的下午,心平氣和地去看。正是早春二月,微寒的細雨斜斜而疏朗地剛飄完。這才發(fā)現(xiàn),新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選址實在是太好了。這個好不僅在地處市中心的靜安區(qū),更好在它竟那么高貴地相擁在靜安雕塑公園的懷抱里。門前沿路一片梅林,滿枝的梅花層層疊疊,沾著晶瑩的雨珠,粉粉嫩嫩地開著。高高低低的雕塑錯落有致地立著蹲著趴著。
許多偉大的自然科學家都對藝術和美,有著濃烈的情懷。用藝術的美,展開科學的想象翅膀,尋找發(fā)現(xiàn)的靈感,推動科學和藝術的交匯融合。譬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不但自己畫畫而且力推科學家與藝術家的對話交流。而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偉大詩人屈原竟一口氣向天空和大地提出了172個問題。這些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是困擾折磨著現(xiàn)代人探索的問題。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中瀏覽自然博物館,還沒進去,已然心醉了。實在是難得的心靈熏陶。
每個參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童年上植物課時的動人情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用小刀剖開洋蔥,剝下一片薄薄的透明的皮,鋪在玻璃上,放到顯微鏡下。然后擰著螺旋細心地調整焦距,模糊的圖像在鏡頭下慢慢變得清晰起來。細胞里的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被一片白光襯得晶瑩剔透。大自然的奧秘第一次以如此美麗的花紋圖案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五十多年過去了,這堵墻激起了我對遙遠歲月的記憶,使我真切感受到了曾經的發(fā)自童心的喜悅和激動。開館后,這堵墻上將會在夜色中,演繹各種充滿科學幻想色彩的影像。和洋溢著童心童趣美麗的南墻不同,西北的墻體像大山裸露的峭壁,粗糲斑駁,層層疊疊,令人想到億萬年前大地生成時在地殼板塊狂暴地沖撞、擠壓下,巖漿噴薄而出烈焰升騰映紅了天空,一霎間山呼海嘯的壯觀景象。
人的聯(lián)想是那么的奇妙;秀敝心莻童年小小的稚氣的我,從時間的對岸歡快地向我走來。曾經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浮現(xiàn)在一片記憶的云朵下。老館是一張已經泛黃發(fā)脆的老照片。從外灘西拐進延安路,不遠,一棟線條挺拔分明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樓靜靜地矗立在路邊。它的門不大,在領略了外灘雄偉的樓群風貌后,更能感覺到它不顯山不露水的樸素端莊。就是它,承載了這座城市58年沉甸甸記憶。承載了無數(shù)和我一樣普通上海人刻骨銘心的情感。
博物館室內的光線有點暗,看不甚真切。幾柱光束靜靜地投射在龐大的恐龍骨架上,龍頭高高地伸向空中,威風凜凜,好像還在仰天長嘯。在它的面前,我們變得那么渺小。曾隨著講解員阿姨清脆的講解,我們一路走去,從悠遠蠻荒的遠古開始大自然漸次撩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一塊塊化石向我們講述了生物漫長演變的歲月。曾經書本上的知識,在博物館全都變成了眼前陳列的實物。從星空墜落的隕石閃著神秘的銀灰色的光,地層深處的礦石帶著地殼撞擊的紋路,你可以聽見大森林里自由生活的飛禽的鳴叫走獸的吼叫,聞到植物世界奇花異草飄來的清香。特別讓我興奮的是,那么多五彩斑斕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蟲,可愛得讓人入迷。雖然我后來從事的是文化工作,但我終生迷戀于自然世界的林林總總,就是自然博物館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對未知世界好奇探究的種子。直到今天我依然對于人類捕捉到的任何一絲來自太空深處的信息,充滿了興趣。只要有空,就會抬頭仰望星空,低頭觀察腳下草叢鳴叫的秋蟲。
博物館不再是過去那種簡單展覽物的陳列或有點冷漠的純客觀敘述,觀眾也不再是被動的聽眾。大自然按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專題,在每一個觀眾面前,敞開了它寬廣火熱的胸懷。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略顯枯燥單個陳列的動、植物標本,它們全都生氣勃勃地游走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我們看見獅子、大象、長頸鹿穿巡在夕陽西下的非洲大草原,企鵝成群結隊在南極的冰川上東張西望,水鳥飛翔佇立在蘆葦搖曳的濕地灘涂……它們和原生的環(huán)境渾然一體,構成了生命和大自然的和諧場景。每一處都有令人意外欣喜的互動設備。你可以聽著呼嘯鳥鳴當場模仿得到一個分數(shù)。當你一路走過動物世界,所到之處頭頂是小鳥婉轉的啼鳴,身邊傳來小動物們可愛的叫聲。博物館特別為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中、高中各年齡段的兒童、青少年觀眾,精心設計了由淺入深、適合各自接受的參觀路線。平緩的坡度,讓腿腳不便的參觀者省卻了攀登階梯的辛勞?蠢哿,到處都有歇腳的長凳。每一個觀眾都會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里得到精心的呵護,感受到溫馨的人文關愛。
新館的每個角落都洋溢著令人精神振奮的現(xiàn)代氣息。簡約流暢的線條,大弧線串聯(lián)起毫不猶豫的硬邊切割的空間,明快爽朗,熱情單純,F(xiàn)代聲光電影像運用極大地豐富、延伸了展覽的內涵和廣度。在目睹了一塊塊天外來客的隕石尊容以后,再在巨大銀幕前被宇宙大爆炸震耳欲聾的聲浪和撲面而來的星團碎片所包圍,看著一顆顆星球在你眼前生成,你才會明白眼前那一塊塊寧靜的隕石包含的巨大而豐富內容。
手指輕輕一觸,四處可見的電腦屏幕,就會源源不斷地為你提供著你期待的各種各樣精確有趣而又有一定深度的知識信息。新館最讓人感動的是大家肉眼看不見的環(huán)?萍迹禾柲馨l(fā)電、地熱節(jié)能空調、雨水回收……經過漫長激烈的人與自然的改造、對抗、搏擊,我們終于明白,和諧必將取代沖突,既要多樣也需協(xié)調。大自然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這樣。當這世界還有人在試圖用武力和戰(zhàn)爭解決一切問題的時候,我們則確立了合作雙贏的理念。
自然科學在不少人心目中是一副嚴肅的公式定律面孔,和藝術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新館改變了我們的偏見。不僅館舍、展廳充滿了現(xiàn)代建筑精心設計的形式美感,用年輕人話來說,新館很“酷”很“潮”,美得現(xiàn)代,美得落落大方。布局則帶點新古典主義園林的意味,明暗交錯,是簡約過了的曲徑通幽。幾乎所有的專題展示都經過了富于形式美感的考量、設計。參觀自然博物館,既是一次穿越時空生命長河的科學巡禮,又是視覺和心靈的美的熏陶、享受。特別是走進繽紛生命展館,各種顏色、形狀的蝴蝶翅膀排成整齊的同心圓圖案,猶如七彩光譜,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幾十只掛著羊角的羊頭懸掛在本色的木板上,猶如遠古的圖騰,散發(fā)著神秘的美感和氣息。
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參觀過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的青少年,在走向廣闊世界的時候,心里終身都會萌動著這里播下的那顆自然和科學的種子。就像我們懷念感恩老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