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原標題:王樹增福建談親歷文藝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生活接地氣
簡介:王樹增,男,中國著名的軍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少將軍銜,國家一級作家,現(xiàn)供職于武警部隊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講壇主講《王樹增解讀淮海戰(zhàn)役》、《王樹增解讀平津戰(zhàn)役》、《王樹增解讀遼沈戰(zhàn)役》。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紅魚》、《黑峽》、《鴿哨》等;長篇紀實文學《遠東朝鮮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1901》、《長征》等;長篇歷史隨筆《1911》。
10日上午,紀實報告文學福建作家讀書班在福州舉辦,首個授課的是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他向在場的作家述說了自己親歷文藝座談會的一些細節(jié),引得現(xiàn)場氣氛特別活躍。他提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說到自己插隊陜北高原塵土飛揚的場景,開了個玩笑說:現(xiàn)在大家都在埋怨PM2.5,我們那時候是PM 。
習近平關心老藝術家的身體,提到插隊和老百姓同吃同睡
“這個會和以前開會不大一樣。這個會沒有主持人!蓖鯓湓鎏岬,他接到“你要開會了”的通知時人就在外地,他想讓別人去開還不行。他告知返程的航班,被接倒賓館開會。同樣是這種情況的還有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她中斷了在奧地利的訪問提前回國。
10月15日上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曲藝、雜技、影視等各領域的文藝工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到來前,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zhàn)書和與會者挨個握手聊天,問候。習近平進來后,也沒有主持人,習近平親自主持座談會。王樹增說,習近平總書記告訴在座的藝術家,因為是臨時抽出時間開會,時間很緊,很感謝名單中的人一個都不少。
習近平和每個參加會議的藝術家都握手。因為會議開的時間有點長,他還不停地關照會場工作人員,一定要照顧好老同志,提醒大家勞逸結合,說旁邊有休息室,累了可以進去躺一躺,歇一歇。
會上,鐵凝、尚長榮、閻肅、許江、趙汝蘅、葉辛、李雪健等七位藝術家發(fā)言,談到我國當前文藝工作的問題和機遇。七個作家發(fā)言非常直率,閻肅、李雪健等,說話都是非常口語化的,很尖銳,直指時弊。習近平不斷地加入對話,給王樹增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的作家葉辛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孽債》等。葉辛和總書記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些相似。他發(fā)言后,習近平總書記插話表示深有同感。
習近平說,他下鄉(xiāng)的地方很偏僻,在陜北的黃土高原,沒什么植被,只要不下雨就到處塵土飛揚。他還開玩笑說,現(xiàn)在我們老埋怨PM2.5,我們那時候是PM二百五,漫天黃土。
由于他家境的原因,知青紛紛離開的時候,習近平還住在一個老百姓的窯洞里。他說他并不感到寂寞。因為晚上的時候,村里邊那些半大小子都會圍過來聽他講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蓋幾個破被子,互相用身體來互相取暖。蚊子咬完這個咬另一個,大家沒什么抱怨的。
“這段經(jīng)歷,使他的心接地氣了!蓖鯓湓稣f,他9日晚上和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照南部長聊天也提到,如果知青生活有什么收獲的話,就是心和老百姓在一起,彼此的心氣割不斷了。
他二姐想吃一頓飽飯,作家為其博覽群書汗顏
因為家庭的關系,別的知青返城了,習近平還住在農民的窯洞里。有一天,他接到同樣是知青的二姐的信,說是父親的事情有點眉目了,兩人提出見面。
習近平和姐姐在長安街上見面,二姐提出要求是“想吃一頓飽飯”。習近平身上有5塊錢,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他讓二姐“你往大膽想,想吃什么我請客”。姐姐提出要吃一盤有肉絲的菜。
在那樣的歲月里,習近平對文學的渴望和追求依然強烈。他說到自己是在農村的土窯洞里讀的《浮士德》,走了30里地去找知青借書。讀得如癡如醉。習近平說他還讀過賈平凹、麥家、王樹增的作品。
因為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罚暯皆诘谝淮稳ス虐驮L問期間,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作的棧橋邊。第二次到古巴訪問,他還抽空去了海明威經(jīng)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以此表示對作家的崇敬和景仰。
習近平訪問印度,和印度總理莫迪談到影響很多中國作家的泰戈爾。他提到泰戈爾的《飛鳥集》、《吉檀迦利》和《園丁集》,還背出泰戈爾的一些詩句。印度總理莫迪感慨“中印兩國是兩個身子一個腦袋”時,習近平快速反應出是指“宗教”。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談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等,都是信手拈來的感覺。他在德國的時候談過歌德。他對歐洲文學、拉美文學都有涉獵,體裁涉及詩歌、小說、戲劇,包括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他還能明確說出自己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讀的每一部經(jīng)典,讀了對自己有什么影響。
整個座談會,習近平侃侃而談,折服了不少藝術家。坐在王樹增身旁的作家麥家感慨:我們還說我們自己是讀書人,相比之下都感到汗顏了。
“文藝不能在為誰上有所偏差!蓖鯓湓稣f,習總書記指出的主要是精神層面的問題。習近平自己主持的文藝座談會提到,我國社會正處于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時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方面存在有數(shù)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存在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機械化生產(chǎn)、快餐消費問題,有些作品調侃崇高、顛覆經(jīng)典、扭曲歷史、丑化人民的問題,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分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把作品作為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脫離大眾是不行的。
“人的整個世界觀的確立離不開經(jīng)典!蓖鯓湓稣f,在今天這個閱讀匱乏的時代,文學不是饅頭,不能當飯吃,但閱讀經(jīng)典必不可少。
“在此,我也提出希望,我們作家把時間分成兩半,最多一半用于寫作,另一大半用于閱讀。”王樹增說,中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上創(chuàng)造了世界的奇跡,在精神建設上出現(xiàn)了一些混亂,在意識形態(tài)上也是有失誤的,他希望作家能寫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作品。(林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