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海口學人謝堅的哲學研究著作《事物本無現(xiàn)象———對事物及其現(xiàn)象的研究》在海南新華書店首發(fā)并義賣。他表示,售書所得全部捐給致力于弱勢人群救助的慈善基金,或者熱心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守護的環(huán)保組織。
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饒有趣味地詮釋哲理。該書揭示了:現(xiàn)象是事物被感覺的產物,并非事物天然的、必然的“外表”;無事物當然就無現(xiàn)象,但沒有感覺者也同樣沒有現(xiàn)象;現(xiàn)象的產生,事物與感覺這二者缺一不可。
謝堅1980年讀華南理工大學,學的是當今熱門的建筑結構設計專業(yè)。他認為,人類不僅需要具體科學知識,更需要哲學知識;谶@樣的認識,他在完成學業(yè)的同時,閱讀了大量的中外古今哲學著作,結合實際生活,不斷思索和覺悟,逐漸形成了自己系統(tǒng)的哲學思維,五年前脫稿后,經反復推敲修改補充而得以問世。
“不務正業(yè)”愛上哲學令他一發(fā)不可收。2000年,在海南某大型房地產國企工作,由于改制,主動申請內部下崗,全身心投入了他所熱愛的哲學研究和寫作中,其間,不惜放棄了多次賺大錢的機會,特別是妻子李仕珠從相識之初到寫作之前,一直很能理解并支持他的“哲學夢”,從下崗開始到完書,她幾乎承擔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她又是第一個忠實的讀者兼文字審閱者。
謝堅認為,只要改革和開放的基本國策不變,中國將進入一個思想時代,閱讀不僅成為習慣,思考亦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在他看來,思想是精神的高度,哲學則是思想的高度。中國需要這種高度,世界也樂于見到。駿馬,可以馳騁千山萬水;思考,能夠穿越物質和現(xiàn)實。
哲學著作能在海南本土誕生,實乃海南人民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