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蒙:明朗的旅行

http://taihexuan.com 2013年10月01日10:33 來源:文匯報 江勝信
  • 圖片作者:彭世團
  • 圖片說明:在全國第四屆文代會上講話。
  • 圖片作者:彭世團
  • 圖片說明:在北京平谷雕窩村農(nóng)家小院打核桃。
  • 圖片作者:彭世團
  • 圖片說明:王蒙近影。 本版照片均彭世團攝
  •   今天,“青春萬歲——王蒙文學(xué)生涯六十年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60年是從他1953年動筆寫長篇小說《青春萬歲》算起。這部小說長銷至今,穿越代際間的隔膜,傳遞著60年前青春的體溫和脈搏。

      和小說一樣具有生命力的,還有王蒙的寫作,持續(xù)的、噴薄的寫作狀態(tài),為他贏得了“文壇常青樹”的稱謂。寫作帶給他人生的沉浮,他又用寫作來記述沉浮的人生。奇妙的寫作,超越、包容、消化了人生中曾有的挫折、痛苦、悲劇,王蒙稱之為“明朗的旅行”。

      與文匯報的結(jié)緣,也是這般。在上世紀50年代末,文匯報刊文批評了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又首推了他的《青春萬歲》,像是打了一拳頭又揉 了揉!督M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一文在文壇引起爭論,被上綱上線為“只要年輕人、不要領(lǐng)導(dǎo)、不要老革命”。1963年至1979年,被錯劃為“右派”的王蒙 被“放逐”新疆達16年之久。

      那怎么辦呢?王蒙用他的“明朗的旅行”,把種種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體驗和財富。文匯報成了他的“老朋友”,這些 年,他在“筆會”開了專欄,還經(jīng)常給“文匯時評”寫稿,最近一篇是9月9日刊發(fā)的《中餐與西餐》;新疆成了他的“故鄉(xiāng)”,在那里的生活經(jīng)歷,凝成了他今年 5月推出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

      從《青春萬歲》,到《這邊風景》,再到正在醞釀的另一部長篇《煩悶與激情》……從用《活動變?nèi)诵巍贰?《夜的眼》、《青狐》等小說投射人生,到用《半生多事》、《大塊文章》、《九命七羊》等自述回望人生,再到用《我的人生哲學(xué)》、《老子的幫助》、《莊子的 享受》等哲思互證人生……王蒙已達1700多萬字的創(chuàng)作體量仍在不斷刷新。79歲的王蒙說:“我的腦子還沒出現(xiàn)衰老的跡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文學(xué)生涯展不光為了回顧,還為了展望。

      致青春

      《青春萬歲》是王蒙最“難產(chǎn)”的一部小說。1953年動筆,1956年秋定稿,1957年1月11日起,在文匯報上連續(xù)選載一個月。由于受到“反右”、“文革”等影響,該小說直到1979年才得以正式出版。

      今年9月初,文匯報調(diào)出了當年首發(fā)《青春萬歲》時的版面。該版面被制作成“王蒙文學(xué)生涯六十年展”的展品。它所展示的,除了版面上“編者按”所提示的“這個時期(1952年至1953年間)中學(xué)生的夢幻與現(xiàn)實”,還有青年王蒙的夢幻與現(xiàn)實。

      文匯報:創(chuàng)作處女作《青春萬歲》時,您才19歲,為什么一出手就是長篇?

      王蒙:一般來說,確實應(yīng)該從短小的作品寫起,可我自以為當時已經(jīng)有相當多的生活經(jīng)驗,當然現(xiàn)在看很可笑。雖然只是趕上一個尾巴,但我還是參與了對舊中國 反動政權(quán)的斗爭,知道了什么叫“地下黨”,什么叫“黨的公開”。從1949年開始,我開始做團(當時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后改名為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青年 工作的干部,注意到不同階級、各種人物在新舊交替時不同的命運,體會到豐富的喜怒哀樂。

      我覺得寫短的小說有困難,短的需要故事化,長的則可以更加生活化。我追求的是生活化和感情化,不是故事化,所以我不能從寫短篇小說開始。

      文匯報:1953年,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挖礦藏、采石油、煉鋼鐵是年輕人最想做的事情,您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選擇拿起筆桿子?

      王蒙:我也羨慕那些能夠“戰(zhàn)斗在一線”的同齡人啊,對他們的火熱生活很向往。那會兒我看了蘇聯(lián)作家安東諾夫的小說《第一個職務(wù)》,寫一個女建筑師的生 活。我看得如癡如醉,覺得沒有比在工地上、在腳手架上、在高層建筑上更幸福、更完滿的感覺了。我打算報考大學(xué)去學(xué)建筑,可組織上不同意。而我又不滿足于只 是開開會、寫寫報告,所以就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文字來記錄、反映這個大時代。

      文匯報:由于歷史原因,您的《青春萬歲》直到1979年才正式出版?晌膮R報卻先于這個時間22年,從1957年1月11日起,就作了整整一個月的選載首發(fā)。這是怎樣一個機緣?

      王蒙:1956年,《青春萬歲》三審?fù)ㄟ^,中國青年出版社跟我簽訂了出版合同,我拿到了500元預(yù)付金。年底,作協(xié)領(lǐng)導(dǎo)、老作家劉白羽在《人民日報》上 發(fā)文,預(yù)告了文學(xué)新人的成績,專門點到了張曉的《工地上的星光》和我的《青春萬歲》。文匯報北京辦事處的浦熙修和梅朵兩位同志找到我家里,表示要選載《青 春萬歲》。幸虧這么一登,要不又得等20多年才能見天日。

      文匯報:但這畢竟只是選載,看不到完整的面貌。

      王蒙:是啊,這好比生孩子只露了一下頭,就給摁回去了。很多讀者來信問我,書什么時候出來?我也回答不了!督M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讓我受到“圍攻”,誰還敢出《青春萬歲》往槍口上撞呢。

      當時出版界出一本書非常緩慢——不像現(xiàn)在最快5天就能出一本暢銷書。得像魯迅建議的“吃魚肝油、打太極拳”,這樣才能保持健康,不至于很快死掉,只有一個長壽的人才能看見自己的書出版。不過,緩慢到這種程度的,像《青春萬歲》這樣被“封殺”這么長時間的,很少見。

      文匯報:盡管時隔四分之一個世紀才出版《青春萬歲》,但它似乎并沒有被時間拉遠,而是成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學(xué)生最喜愛的文學(xué)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書店買到。

      王蒙:中國當代文學(xué)有很多好的作品:比如《林海雪原》,還有人在看京劇《智取威虎山》,但你能在書店找到新版的《林海雪原》嗎?基本沒有。比如“三紅兩 闖”(《紅旗譜》、《紅日》、《紅巖》、《創(chuàng)業(yè)史》、《李自成》),書店里閱讀的版本非常有限,更多是作為文學(xué)史和教學(xué)研究的文本。

      但 《青春萬歲》是不同的,到現(xiàn)在整整60年了,還在出新的版本,還能有新的讀者。它之所以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生命力,在于我對生活、對感情的真實的體貼。盡管我 寫得非常政治,但也非常生活。我絕不是就政治寫政治,對我來說,政治是非常有活力的,成為人物的命運,成為人們內(nèi)心最深處感受的東西。在那個年代,這樣歌 頌青春、歌頌生活,寫人民的內(nèi)心世界,用各種各樣的比喻,不但不回避,而且渲染這種激情,我相信沒有第二人。

      文匯報:《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發(fā)表后,文壇評價稱“文字老辣”。你是那種少年老成的人么?

      王蒙:我確實比較早的在少年時代就被歷史的潮流卷入高潮。我很討厭別人形容我的一個詞——但也沒有辦法,這是事實——那就是我政治上的“早熟”。我太討厭“早熟”這個詞了,該怎樣就怎樣才是最好的。

      我孫子14歲的時候,整天打電子游戲。我對他說,在你這個年齡,我已經(jīng)是革命者、“地下黨”了。孫子立即回答:“可憐的爺爺,你小時候肯定沒什么玩 具。”他說得沒錯啊,這個年齡本應(yīng)該游樂,可我呢,整天在家里做地圖,研究政治、戰(zhàn)局。一個健康的社會,應(yīng)該給少年兒童提供玩具。如果一個社會連兒童這點 快樂的要求都滿足不了,兒童就有權(quán)利選擇革命,推翻你這個社會。

      文匯報:與您的“早熟”相反的是,現(xiàn)在,郭敬明的《小時代》被不少人認為“幼稚”、“淺薄”。您怎么看?

      王蒙:淺是淺,可我們當年的青春也淺啊,只不過趕上大時代、大事件。當年我們精神上的困惑可能比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少些,對自己選擇的道路完全沒什么困惑。而正是這種不困惑,制造了后來許多許多的悲劇。青春都不是吃素的。

      致文學(xué)

      假如王蒙真的像年輕時渴望的那樣,讀大學(xué),學(xué)建筑,那么世上會不會多了一個建筑師,少了一個作家?“不會的!蓖趺珊芸隙ǖ卣f,“我肯定還會寫作,只不過可能會多寫一些建筑題材的書。”

      寫作,是他對五味人生的誠摯回應(yīng),是回應(yīng)之后心里的暢快,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成為一種責任。他說:“我對生活、對社會的那種敏銳、細膩又非常多情的體察,是獨特的,如果不寫出來就非常可惜!

      文匯報:寫作曾給您帶來毀譽、沉浮。在新疆的16年,您沒有出過作品,是您對寫作的主動遠離嗎?

      王蒙:從來沒有。我去新疆不是遠離寫作,我對它不會忘情,只是沒有著急。在那里,我讀了大量的維吾爾語文學(xué)作品,學(xué)習(xí)維族的生活和文化,身心是快樂、自由的。(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也是在新疆期間,我又投入到新作品的寫作,也就是直到今年出版的《這邊風景》。

      文匯報:您曾說過,寫作和游泳,是您最想捍衛(wèi)的兩項權(quán)利。為什么?

      王蒙:除溫飽以外,最能引起我興趣的是文學(xué)和游泳。我的身體條件并不好,游得不怎么樣,但游起來心情很好,面對的是一個比日常環(huán)境更寬闊的空間,更風險,但更有趣。這和寫作是一樣的。

      文匯報:您每到夏天,都會到北戴河寫作,您的很多作品比如《我的人生哲學(xué)》、《青狐》等,都是在海邊打的基礎(chǔ)。伴隨大海、游泳的夏天,是您的“創(chuàng)作季”嗎?

      王蒙:我并不是那么嚴格,不需要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環(huán)境,我可以全天候、抗干擾寫作。比如我在家里寫東西的時候,鍋里正在蒸一鍋饅頭,我得 9:45把火滅掉。在這之前,我投入地寫、寫、寫,根本不去想饅頭,突然腦子一激靈,一看表,時間還就是差不多。我站起身,走進廚房,把火滅掉,把容器打 開,把饅頭活動活動,然后回來繼續(xù)寫,思維還能馬上接上。我大部分寫作都是在這種隨時切換的環(huán)境里完成的,這就是人生,我很享受。當然,也有過全封閉寫 作,那是寫《活動變?nèi)诵巍返臅r候,我創(chuàng)下一天寫2萬字的紀錄。你知道抄一天最多能抄多少字嗎?只能抄1.5萬字。抄得對照著看,寫只需要盯著一處,全神貫 注。

      文匯報:您在《青春萬歲》運用了交響結(jié)構(gòu),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集中出爐的《夜的眼》、《蝴蝶》、《風箏飄帶》、《布禮》 等作品引入了包括“意識流”在內(nèi)的西方現(xiàn)代派小說因子,80年代后期的《活動變?nèi)诵巍繁蛔u為中國當代“家族文學(xué)”的開山扛鼎之作,90年代初的“季節(jié)”系 列運用了反諷的筆法。您如何理解小說的技巧和章法?

      王蒙:我不是刻意為之,只是為了更好表達。文學(xué)本來就很感性,有各種創(chuàng)新樣式,永遠也不會枯竭的。

      文匯報:您的寫作體裁很廣,有小說、散文、詩歌、文藝評論、報告文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也很廣,有詩詞、《紅樓夢》、老莊?芍^風生水起、好戲連臺,所以有人稱您為“雜家”。

      王蒙:有些人,只寫小說,比如賈平凹,當然好?晌遗d趣太多,喜歡挑戰(zhàn),琢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感受就想寫出來,生活也因此而豐富了。

      文匯報:從少年時代的布爾什維克經(jīng)歷,到后來的1957年“反右”,以及1979年重返文壇,再到后來您擔任文化部長,政協(xié)委員,可以說您一直置身于政治之中。您認為這成就了您的寫作,還是傷害了您的寫作?

      王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寫法。沒有比以一種作家的模式衡量另一種作家更愚蠢的了。沒有人能為作家設(shè)計普遍適用的人生藍圖。即使你設(shè)計得再 好,相信一個像樣的作家的人生圖景,一定超過你的設(shè)計。作家都遠離政治與作家都擁抱政治都是不可思議的。而王蒙,如果是另一種活法,就絕對不是王蒙。我即 使羨慕人家也是白白羨慕,反過來說,我本身也無法替代。

      文匯報:您說過,現(xiàn)在文學(xué)對于您是“真正的文學(xué)”,這怎么理解?

      王蒙:在前革命時期,文學(xué)像戰(zhàn)旗和炸藥。今天,文學(xué)像鏡子、好友、營養(yǎng)劑,當然也有苦口的藥,這不是絕對的。

      文匯報:1949年前后,許多進步青年都把魯迅當作精神導(dǎo)師。現(xiàn)在就沒有哪個作家能擔當這一角色?

      王蒙:當人們處在一個前革命的時代,很快這個國家就要發(fā)動一場大的政治斗爭,這時候,作家寫文學(xué)作品,不管有意無意,確實起著點火的作用,比如說魯迅對 舊社會的批評。還有巴金,在過去,巴金遠遠不是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他是無政府主義者。但是巴金那些寫革命的書,包括那些批評封建的書,對中國青年的革命化起 了很大的作用。當一個社會處在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勢下,文學(xué)就是風,起碼是風之一;文學(xué)里面,充滿了火熱的、戰(zhàn)斗的、批判的、控訴的,甚至是煽情的因 素。

      但在今天,文學(xué)不再處于話語權(quán)力的中心,那種精神導(dǎo)師式的作家沒有了。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文學(xué)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的帶有救贖色彩,有的是一種補充,有的是一種回歸,有的甚至是反作用。

      文匯報:現(xiàn)在很多作家都試水影視業(yè),甚至放下身段向商業(yè)妥協(xié),F(xiàn)在還有獨立而自由的文學(xué)嗎?

      王蒙: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文學(xué)都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文學(xué)家之不同各如其面,妥協(xié)有各式各樣的,獨立與自由也是各式各樣的,同樣對文學(xué)的干擾與影響也是各 式各樣的。我相信作家們,特別是優(yōu)秀的作家們有足夠的能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與使命。同時有大量的隨波逐流的作家,投機取巧的作家,由于江郎才盡而變得“忘 年妒”的作家等等。作家與各行各業(yè)一樣,有好的,也有假冒偽劣的。

      文匯報:您如何看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這件事?

      王蒙:莫言獲獎是一件好事,它鼓勵了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文學(xué)將會式微的鼓噪聲中對于認真的文學(xué)寫作的堅守;它表達了對于莫言的熟悉本土人民生活、富有藝術(shù)感受與想象能力、井噴式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堅持不懈的勞作精神的肯定;它表達了人們對于中國當代文學(xué)的關(guān)注。

      任何一個作家的成果都不可能完全脫離開當時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在高度肯定莫言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與莫言同時代的中國作家,例如韓少功、賈平凹、鐵凝、王安憶、余華、張承志、張抗抗、張煒……

      當然,也出現(xiàn)了對莫言作品的爭論,見仁見智、有所期待、有所不滿足,這是很正常的。我的看法是:第一,他確實寫得很好,早在三十余年前,我讀了他的《爆炸》,感慨于他的藝術(shù)感覺的細膩與敏銳;第二,他的寫作絕對不是無懈可擊;第三,文人之間,互不買賬,是常態(tài)。

      但我不認為得了獎就得頂禮膜拜,那是暴發(fā)戶的天真。這是一個文學(xué)話題,應(yīng)該足夠文學(xué)地實事求是地思考與討論它,不能把它庸俗化、泡沫化、八卦化了。

      致人生

      “我是誰?”王蒙發(fā)表于1980年的小說《蝴蝶》里,主人公張思遠一次次問自己。他是一個帶著自審自責意識的藝術(shù)形象,他的困惑和古老傳說“莊生夢蝶”相互投射,究竟是莊生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自己本來就是蝴蝶,只是在夢中變成了莊生?

      “我是誰?”現(xiàn)實生活中,王蒙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學(xué)生!彼暮闷妗⒚舾、善琢磨,讓他走近了詩人李商隱,走近了金陵十二釵,走近了老子、莊子……同時他又能跳脫出來,關(guān)照自己的人生。

      他很明白自己的不同:“別人是‘我注六經(jīng)’,我是‘六經(jīng)注我’,也就是把老子莊子請過來解釋我的人生。”

      文匯報:您寫了《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莊子的享受》、《莊子的快活》,老子和莊子給您的幫助和享受是什么?

      王蒙:年輕的時候我是個敏感而急躁的人,敏感、急躁的時候翻一翻老子的著作,就不會跟自己那么較勁。人生空間擴大了,選擇的可能性增多了,這就叫“道行”。老子幫助你增加人生的道行。年輕人可以長點知識、經(jīng)驗,增加點道行,但你也不能年紀輕輕道行太深。

      讀《莊子》和讀《老子》不一樣,老子是大文學(xué)家,他用的字是經(jīng)典,一個字一個坑,8000多字,內(nèi)容很豐富,而又不完全告訴你,讓你看到的時候感到震 驚,感到享受。莊子同樣是一個極富有想象力的一個人,《莊子》書里的內(nèi)容非常思辨,寫得非常熱鬧、非常漂亮,不管什么事兒一張口就是一個寓言,一張口就是 一個成語,一張口就是一個故事。

      老莊講的是一種精神境界,如果一個人對待自己的生命有了足夠的認識和超越,就可以達到一種至少從心理上來說非常開闊、非常享受的狀態(tài)。這對于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讀書人,特別是事功上、入世上、行為上受挫的讀書人來說,非常受用,非常獨特,又非常得趣。

      文匯報:您研究了老子、莊子,但沒有專門著書研究孔子,為什么?

      王蒙:我對老子、莊子有偏愛,因為老莊不像孔子那么主流,去注解他們是一種挑戰(zhàn),而我喜歡挑戰(zhàn)。我研究老莊,不表示我這個人像老莊一樣出世無為,我是個很入世的人。以后說不定也會研究孔子,誰知道呢。

      文匯報:您曾給官員作講座,談老子,講“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知其白而守其黑”,也講“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您能梳理一下老子《道德經(jīng)》對于今天治國理政及官員自省的積極意義嗎?

      王蒙:“治大國若烹小鮮”是舉重若輕的精神狀態(tài)。治國做人,都要掌握好火候,佐料不要太多,不要太花哨,不要炒作,不要吹捧。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要強調(diào)為政之難,老子卻用這種偉大的立言方式告訴我們一種可貴的精神狀態(tài),不要著急,要充滿信心,有把握,有節(jié)奏。

      “知其白而守其黑”,這和毛澤東的名言“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是相通的。老子的辯證法就是,寧肯把自己定位于謙卑無知的地位上,寧可從黑影里往亮處看,從下面仰著頭看,寧可以學(xué)生的態(tài)度追求教導(dǎo),也不居高臨下,也不好為人師。

      從“無為而治”與“道法自然”里,我們也可以獲得“讓群眾做主”、“精兵簡政”、“抓大放小”等智慧。

      文匯報:聽說您有一組閑章,刻的是“逍遙”、“無為”、“大道無術(shù)”。

      王蒙:對。“逍遙”是我追求的心理狀態(tài);“無為”么,包含“無為無不為”兩個意思,你必須放棄某些東西,你才能夠做某些事;“大道無術(shù)”是對“術(shù)”的超越,對所謂現(xiàn)實利害的超越,對一時一地的超越,更是對雕蟲小技的超越。

      文匯報:傳統(tǒng)文化的這些智慧,想必會通過國學(xué)熱的興起得到傳承,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從小就背《三字經(jīng)》,有的甚至讀私塾,背四書五經(jīng)。

      王蒙:其實照抄、照背、全部接納也是不可取的!度纸(jīng)》和《弟子規(guī)》里有一些非現(xiàn)代的東西,只講尊敬長上,把你培養(yǎng)成特別聽話的人,但是它不講青少年 有什么權(quán)利,沒有講長上對青少年的要求應(yīng)該有所尊重。我最反對《三字經(jīng)》里的“勤有功、戲無益”,就是你不可以玩,你只有勤勞才行,如果玩了一點好處都沒 有了,這剝奪了青少年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性。再比如說《弟子規(guī)》里甚至于講到,如果長上對你不滿意,即使是打了你,罵了你,你只能夠服從不能夠反抗,這些東西太 “前現(xiàn)代”了。

      文匯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您今年79歲了,希望達到什么樣的境界?

      王蒙:等著衰老吧!哈哈,玩笑。我的腦子還沒出現(xiàn)衰老的跡象,還在繼續(xù)寫東西,只是把節(jié)奏放慢一點。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xué)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